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舞蹈游戏化设计和教学也是教师积极探索的一个方向。目前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中缺少愉悦精神、创造精神和自由体验精神,使舞蹈游戏化教学浮于表面、没有趣味、形成无效教学。应改进舞蹈游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建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为幼儿舞蹈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游戏精神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灵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建立在对游戏精神的探索和思考上,让幼儿拥有真实、愉悦的游戏体验,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学习,使幼儿园课程充满"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依据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中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幼儿能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到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的内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可让幼儿走进本土文化,寻找教育时机利用地方文化,在幼儿园积极开展主题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地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游戏式阅读活动旨在充分发挥绘本中的游戏精神和教育价值,让幼儿在获得充分的游戏体验的同时,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游戏式阅读活动中指导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看待绘本中的游戏精神与教育价值,满足幼儿"阅读游戏"的体验,把握"游戏式阅读"的指导要点,避免陷入重知识传授、轻游戏体验的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幸福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形态是造就幸福人生的基石。游戏是幼儿的内在需要,是幼儿精神世界的表达形式。幼儿园幸福教育应始终以维护幼儿天性为本,将幼儿和教师的游戏精神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生活中,使幼儿园幸福教育由理想变为可能直至现实。  相似文献   

6.
游戏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和内核,是一种追求自由、愉悦和创造的精神。以游戏精神观照儿童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儿童教育目的取向的合理化,而且有助于儿童教育方式的人性化。儿童教育应当从尊重儿童自由、唤醒儿童体验、鼓励儿童探索等方面把游戏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7.
闵艳莉 《福建教育》2023,(38):12-14
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更是游戏空间的内涵所在。指向游戏精神的游戏空间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的,是一个满足幼儿需求、支持幼儿创造的空间,幼儿又通过体验探究、自由创造影响甚至是改造该空间。成都五幼通过纠正游戏空间的主体错位、改变游戏空间材料摆放方式、突破游戏空间的限制三个阶段的调整,逐渐实现指向游戏精神的游戏空间的创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前教育界已经普遍认可了角色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幼儿园更是积极鼓励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并为角色游戏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支持,但在游戏实践中却形成了丰富物质材料与幼儿游戏精神缺失的鲜明对比。角色游戏中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包括游戏者的缺失、自由创造的缺失与游戏体验的缺失,而其症结在于教师中心的教育观和对角色游戏的误解。游戏精神的回归需从三个方面入手:正确认识角色游戏,树立科学的游戏观;尊重游戏者,给予其自由扮演角色的空间;关注幼儿的游戏精神,建立对话型的游戏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9.
幸福指数高的语文课堂一定是适合儿童、契合童性的课堂。游戏符合学生的天性,能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目前,语文课堂缺乏游戏精神,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争做一个反思性的实践者,转变自己的角色,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做一个"游戏"之人;同时,在课前做好准备,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多样的方法唤醒学生的游戏精神,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获得语文能力及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游戏及游戏精神的内涵进行解读,了解体育游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游戏精神给予学生自由、体验、创造、协作、平等的精神观;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课程与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人的自由、创造、平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游戏中蕴含着自由、幻想、愉悦和体验的精神特质。游戏精神的内涵包含自由自主性、愉悦体验性、自在目的性、自为约束性。游戏活动中彰显游戏精神的策略有:还原自由——"解放"幼儿为其"松绑";还原幻想——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期待游戏中的"不确定";还原愉悦——给予有准备的环境,激发幼儿内在生命力;还原体验——调整自身角色定位,巧设"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2.
游戏精神是一种使学生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使学生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让学生在课堂展现中充分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精神。以游戏精神内涵为观照,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游戏精神表现为:第一,在原初的意义上面对教科书的形式世界;第二,在教科书的文本世界中陷入对游戏的痴迷献身;第三,贯穿于教科书双重世界的游戏法则。  相似文献   

13.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许多英语教师一直困惑的问题。传统英语教学惯用机械的读、背、默写等形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之后,英语课堂中出现了许多新花样,采用最多的就是游戏,但有些学生却不愿意参与其中。教学中缺少的不一定是游戏的形式,而是一种游戏精神。本文拟结合初中英语课堂实例,对游戏精神的四个层面——自由精神、体验精神、愉悦精神和创造精神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因为游戏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幼儿通过游戏感受成功和失败,通过游戏认识自我和世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并在"情感体验"、"认知"、"同伴交往"和"动作练习"等方面关注和引导幼儿。  相似文献   

15.
幼儿快乐的源泉来自"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期身心发展的必然产物,源自儿童内心的需求,与儿童精神发展水平、特点相吻合,是最自然的一种精神展示方式。游戏精神是让游戏回归儿童生活,倡导回归本真的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关注儿童当下的快乐,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持续体验到一种自娱娱人的、开放和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忽视游戏本体价值,过分强调游戏工具价值的现象.侧重于关注儿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及与现实生活逻辑的相符性,儿童“角色”本身亦被异化.有必要在中外游戏精神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娃娃家”游戏案例探讨角色游戏在无目的、自由、对话、创生及情境体验内涵方面的精神特质,揭示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现实困境,思考相应的策略,以期儿童角色游戏精神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童年特有的活动方式,它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相契合,同时,也是幼儿内在生命的价值诉求。游戏中蕴含的自由、幻想、愉悦和体验的精神特质,回归着幼儿生活的本原、激发着幼儿创造的才能、顺应着幼儿唯乐的天性、满足着幼儿探索的需求,是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成人应学会用"童眼"观察幼儿世界、以"童心"体验幼儿成长、让"解放"环抱幼儿生活、让自由和规则相互渗透,将游戏精神的理念贯穿学前教育始终,使幼儿教育真正深入到幼儿的生活世界,为幼儿成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师生生命活力的丧失,是当前语文教育的缺失之一。"游戏精神"的张扬,是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张扬这种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适当运用游戏形式,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宰,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由创新,注重感受体验,鼓励想象幻想,获取美感愉悦,平等对话、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幼儿园游戏异化现象,文章提出幼儿园游戏应该真正地关注3-6岁儿童的精神需求,重塑自由的游戏精神,回归儿童本位,在游戏中重视儿童独立体验的过程、情感的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专业视野中的教师幸福与幸福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专业幸福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幸福,是教师幸福的重要构成,具有精神性、内生性、关系性与理解性、创造性。具有专业幸福的教师是关怀生命的教师,具有阳光心态的教师,以教育为事业的教师,具有专业自由的教师,富有创造的教师,追求专业持续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