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师:老师先来考考你们——“鸢”,认识这个字吗?  相似文献   

2.
追寻快乐     
犹如歌曲<春天在哪里>似的,我也在努力寻找快乐. 快乐在哪里?在校园,在家庭,在大自然……其实只要留意,快乐就在我身边,并伴我一生. 内心的快乐可以由神态来传答.与他人见面,面带笑容,别人就能体会到自己的快乐.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爱笑?"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也许是我的快乐太多了吧.他人理解,也不失为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3.
追寻快乐     
在一个皇宫里 ,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 ,她整日欲欲寡欢 ,闷闷不乐 ,最后抑郁而终 ,化作一颗流星在空中游荡 ,她居高临下 ,遥看着人世间一次次的沧桑变幻 ,一幕幕的悲欢离合。她看到了一群正在四处寻找快乐的年轻人。他们向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 ,怎样才能寻访到快乐。苏格拉底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微笑地说 :“孩子们 ,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于是青年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 ,找来造船的工具 ,用了七七四十九天 ,造好一条独木船。当大家坐在独木船上合力荡桨 ,齐声歌唱时 ,快乐降临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田。苏格拉底道 :“快乐…  相似文献   

4.
追寻快乐     
犹如歌曲《春天在哪里》似的,我也在努力地寻找快乐。快乐在哪里?在校园,在家庭,在大自然……。其实只要留意,快乐就在我身边,并伴我一生。  相似文献   

5.
追寻快乐     
蓝天,如水晶一般空灵通透;白云,像羽毛一样轻逸缥缈;绿野,似微风拂煦的湖面,偶尔漾起些许涟漪。这是我最喜欢的:高雅的蓝色,纯洁的白色和充满希望的绿色,搭配在一起,那样简单,那样宁静。我固执地松开风筝,尽管风已经卸下武装,全无往日的盛气凌人,只是那么温柔。它可以轻易地摇曳盛满生命的绿叶,却不足以托起载着我沉甸甸梦想的风筝。但我愿意尝试,只要自己开心就好。风,没有方向地吹来,又吹往没有方向的远方。它轻轻地撩起我柔软的头发,亲吻着我稚嫩的脸颊……在这希望的绿野上奔跑,手中是牵引着风筝的线,心中更是装满无尽的希望……良久,我…  相似文献   

6.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宋朝诗人高鼎的诗句,今天天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我们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拿着风筝飞也似地奔向操场,参加风筝比赛。我举着自己亲手做的“熊猫”风筝,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相似文献   

7.
《早期教育》2009,(4):F0002-F0002
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87年,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是一所多园区幼儿园,曾荣获“江苏省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绿色幼儿园”、  相似文献   

8.
有那么一只风筝,备受宠爱。他总是高高地飘在空中,变化出各种姿势让主人欣赏。他自己也很得意。主人笑了,他就调皮地向主人眨巴眨巴眼睛。主人每次放风筝回来,都小心翼翼地把风筝叠好,放在专门的盒子里。如此这般,风  相似文献   

9.
一、聪明读解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这是一个奇妙的自然世界,太多的WWW需要我们去追寻.瞧,你现在已经对W感到好奇,一定想知道W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刘青 《山东教育》2010,(7):22-25
我是一个喜欢追寻快乐的人。追寻教育的快乐,是我专业发展道路上永恒的路标。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目标,走上讲台二十多年来,虽然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过彷徨,但我从来没有迷失方向,始终执著地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11.
汤洋 《语文天地》2010,(11):71-72
面对课堂上50多双清纯的眼睛,笔者经常扪心自问:“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们!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或许。一千个语文教师会有一千种观点;或许,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答案,但每位语文教师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并且必须最终做出自己的应答。  相似文献   

12.
孙艳 《语文知识》2015,(2):16-22
师:今天我们穿越到90年前,走进鲁迅回忆故乡春二月放风筝的情景中。首先,我想听一听同学们是怎样朗读这一段文字的。生:集体读文章第二小节。(平淡而无感觉)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以后,你们读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我觉得是一种祥和温馨的画面。师:很好。你通过哪些字眼读出来的呢?生:比如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一件往事,以及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清。“我”向来不喜欢放风筝,甚至嫌恶放风筝,并且把自己的这种思想强加于小兄弟身上,致使有一次粗暴地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给毁掉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我已是中年人,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因而作者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后悔、煎熬,以致渴望能得到补救,于是我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一同和他放,但亦无济于事,当我提及此事时,弟弟却已全然不知,全然忘却。所以,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时,  相似文献   

14.
师:上课前,我先问一个问题:最近的作业多吗?生:(很整齐的)多!师:有没有觉得作业少的?觉得自己作业少的同学举个手好不好?(没有学生举手)师:看来大家意见很一致。那么作业多到什么程度?XX,你来说说。生:反正就是不停地做啊做。师:“不停”,呵呵,“不停”这个词比较模糊,我们精确  相似文献   

15.
(一)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是一篇优美的、战斗的散文诗。此文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选来,作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上,副题为《野草之九》,署名鲁迅,后收入《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收集了23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9月。这段时期,我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很严重:一方面,美、英、  相似文献   

16.
《风筝》一文回忆了关于风筝的一段往事,解剖自己,批判了戕害儿童成长的封建思想,和这种思想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本篇写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于同年2月2日《语丝》周刊第12期。开头第一节,点明地点、季节,素描近景、远景;即景抒情,引人寻味。地上积雪未化,空中秃树“丫叉”(丫叉用作动词,使形象更为逼真),远处风筝浮动,严冬之中有春意。为什么“惊异和悲哀”呢?这就紧扣读者的心弦,使人急于寻根究底。第二节因风筝引起联想,想到“久经诀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风筝》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日出版的《雨丝》周刊第十二期,一九二七年四月编入散文诗集《野草》。“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措词就很含糊了”(《〈野草〉英文译本序》),同《野草》中的其它作品一样,对《风筝》的理解不是一下子就能吃准的。为此,我们就几个具体问题谈谈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长者对幼者的精神“虐杀”——《风筝》着力表现的这个主题,是与鲁迅对现实社会一贯持有的理性、批判精神相一致的,也是与作者从《狂人日记》肇始的对传统文化的清算、批判精神一脉相承的。透过摧毁一个“将要完工”的风筝这一件生活小事,于习焉不察中见出传统文化里潜藏着的“  相似文献   

19.
宋国珍 《河北教育》2006,(11):45-45
郑洪朝时常坐在书桌前,闻着书香,回味匆匆而过的8年,点点滴滴都似那飘飞的柳絮,轻轻飞舞。一路跋涉中他感受着生活的美丽,一路汗水中他体会着收获的喜悦,一路温馨中他感悟着与课改同行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升学作准备,更要给孩子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孩子的快乐是教育成功的根本标志,也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的历史诉求。快乐教育是育人,是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以快乐为追求目标,为学生的一生快乐奠基,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道德修养的教育。办快乐的教育既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更是教育人不懈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