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板书“慈母情”)把这三个字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生读)当暴风雨来临时,母亲冒着大雨来学校接你回家.这叫——  相似文献   

2.
白晓雪 《下一代》2013,(6):21-21
今天,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读了《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使我深受教育。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因家境贫寒,想得失魂落魄,当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母亲要钱买书时,第一次目睹了母亲挣钱的辛苦,而母亲还不顾同事的劝阻,把钱给了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罐头,后来母亲又给我凑钱买了那本书的感人之事。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母亲为自己所  相似文献   

3.
<正>一、术前:在朗读中发现——病人?军人!(课前板书:朗读、发现)师:今天我们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叫什么?生:朗读。师:第二件事情叫什么?生:发现。师:(板书:病人)这两个字会读吧!一起读——生:病人。师:你对病人有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相似文献   

4.
<正>一、案例《慈母情深》一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我正满怀激情地讲解着……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很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但因家境贫寒,"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故事蓄情巧引课题师:听你们老师介绍,咱们班同学的字写得特别漂亮。告诉我,谁写得最好?(让被推荐的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板书,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书写之笔顺与字的结构。)师:(对一位学生说)请你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的名字——"母亲"。(学生板书:母亲)师:(对另一位学生说)请你写人与人之间交往时最需要  相似文献   

6.
慈母情深     
梁晓声  小男 《小学生》2016,(Z1):26-27
本期阅读主张:阅读生活中的感动,发现生活中那些让你心灵成长的细节。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在课文中一元五角出现了好多次。现在我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能不能围绕一元五角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适时补充一元五角在当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一、品读:感受母亲教子的"严"与"慈"1.整体感知,定位关键语句。师:谈到母亲,文章中有一句话,很概括地写出了胡适心目中母亲教育自己时的形象,是哪一句话呢?请大家把它找出来。生:第7段的最后一句话"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2.品读赏析,感受"严师慈母"。师:(板书:严慈)我们语文是讲究品读的,那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阅读文章的4—7自然段,抓住关键字句或细节,然后来谈谈你品读到的母亲的严或者慈。(学生阅读,并在教师的提醒下圈划,写批注,5分钟左右,老师开始请学生站起来交流。)生1:"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蓄情:在"你"与"您"的辨析中知礼节 师:各位小朋友,你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老师没听清是"你好"还是"您好".(板书:你、您)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有"心",一个无"心". 师:有"心"才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叫尊敬别人."你"字就没有这层意思了.同学们问候老师,说"您好",说明大家很懂礼貌,是在用心问候老师呀!让我们再来相互问候一声吧!  相似文献   

10.
一 把握学情,明确目标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 生:钱学森. 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通过读书,钱学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正>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生:树多。师: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生:桂树多。师:是啊,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  相似文献   

12.
一把握学情,明确目标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生:钱学森。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通过读书,钱学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导弹专家。生:钱学森是位精忠报国的科学家。生: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钱学森的这种爱国情怀,课文是怎样通过描写他的"归国路"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师: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故事略)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 4=4 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这句话。)师:其他同学呢?(见没有补充)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  相似文献   

14.
<正>一、谈话揭题师:今天是位新老师给大家上课。我姓张,名玉栋,(出示:张玉栋)就是这三个字。我叫——生:张玉栋。师:你们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生:非常好,听起来感觉很好。生:我觉得这个名字有来源,不像有些名字,就是随便取,如二娃、三娃之类的。师:看来你接触过农村的孩子,听说过这样的名字。张老师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这么一个人,他叫——(板书:三黑)来读一读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5.
一、回忆生活师:(板书:推销)大家想一想,平时和爸爸妈妈去购物,别人向你推销一些商品时,在怎样的情况下你才会购买?生:营业员很热情。生:营业员说得很清楚。生:心情好就买。生:这个东西我很需要,就买了。师:看来,推销有讲究。这节课,我们就来模拟推销的情景,尝试练习如何推销一本杂志或者一本书。从刚才大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正一、竞选鼓手,进入情境师: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出示鼓、花、锤)猜猜什么游戏?生:击鼓传花。师:接下来,咱们就来玩这个既有趣又刺激的击鼓传花。(板书:击鼓传花)鼓,有了;花,多漂亮;鼓锤,在向你招手。噢,还缺一位……?生:鼓手!师:鼓手很重要,全班同学才一个;鼓手很威风,游戏能不能玩出花样全靠他;鼓手还很厉害,全班同学都听他指挥;鼓手还很幸运,可以获得一本书——西顿的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一】《慈母情深》(人教课标版第九册)(播放: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师:你有什么感受?生:让人难受,烦躁……师:把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读——(生读)师:这噪音一刻都停不下来。母亲停止过吗?(生答:没有)找出依据。生:大声地说话;大声地喊母亲……师:"大声喊"告诉我们,噪音消失了吗?(师引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继续找。(生找出:争分夺秒;多的感叹号;母亲大声地问;旁边的喊;塞在,大声地说。)  相似文献   

18.
<正>听了组内教研课《少年王冕》,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我深有启发。片段回放师:读了课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王冕是个学习很用功的孩子。生2:王冕是个学习刻苦、认真的孩子。生3:王冕是个体谅、理解母亲的好孩子。生4:王冕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师:对王冕的学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5:"勤奋好学"。(师板书)师:对王冕体谅、理解母亲方面,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  相似文献   

19.
一、谈话引入,导出课题(课上,靳老师用简短、清晰、富有条理的话语向同学们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请同学们讲讲听清楚了几个意思。)师:现在请一位同学说,靳老师刚才这段话说了几点意思。(一位同学概括了靳老师话的意思后,末尾还加上了自己对靳老师的印象——“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等。)师:最后这几句话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我们谈话之后你的感受!(板书:感受)请大家读这个词。(生齐读)师:什么是感受?生:感受是内心活动,是人心里面的情感活动。师:我们去感知周围的情况,感觉到它就叫——感之于外。生(:齐读)感之于外。(师板书:感之于外)师:看…  相似文献   

20.
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调研课上,我听了汪藕花老师执教的《说声"对不起"》(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现摘取精彩片段如下——片段:生1:老师,"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师:你先看课文,当老师问陈刚这是怎么回事时,陈刚回答了吗?生1:他只是说"我——我——",然后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师:对呀!他想回答老师的话可是又不知道说什么,于是,说话就怎样——生1:"吞吞吐吐"的。我明白了,"支支吾吾"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