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农民阅读需求的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甘肃省农家书屋利用状况、农民阅读习惯、农民阅读需求做了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用户阅读需求为出发点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为例,对农民移动阅读需求的特征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发现大部分农民需要移动阅读。需要的阅读内容包括实时新闻资讯、农业政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与流通信息、农村基层管理信息等;阅读内容的加工形式以全文和摘要为主,载体形式以文本与图片为主,出版形式以报纸和网页居多;农民更偏向于短篇阅读,大多对移动阅读内容中的广告持反对态度,最希望使用手机,技术实现方式是短信息,多数农民同时需要订阅和推送两种服务方式,需要移动阅读咨询、上传资料、聊天讨论、收看收听、发表评论等社区服务;绝大多数农民希望移动阅读服务免费。因此,我国各农业服务机构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农民需求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移动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3.
从农民阅读需求的提升,看三农图书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农民的分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农民的阅读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那么,新形势下农民有哪些阅读需求呢?出版发行单位怎样适应这一变化,开拓三农读物市场呢?  相似文献   

4.
对于农村居民阅读少问题的研究,学界多偏重于农村阅读设施建设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关注农民自身的研究成果较少。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现场问卷调查和家庭走访等方式,对嫩江流域51个民族村的阅读设施建设和居民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农村阅读中的突出问题是,认为阅读重要的人多而阅读的人少,争取阅读援助的人多而利用阅读设施的人少。这一现象误导了农村阅读设施反复投入和建设,并导致图书馆服务和研究进入误区。农村居民阅读少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阅读需求的复杂性。农村阅读中问题最多的是困难群体遭遇的各种障碍;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农民阅读需求的贫困与阅读行为的障碍。研究农村居民阅读认知和阅读行动的状况,对于图书馆抓住农村阅读服务关键,改善阅读服务途径和完善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表7。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5.
田畅  袁智忠 《出版广角》2022,(24):82-86
乡村阅读是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从乡村阅读的现状出发,结合调研实际,以解决当前乡村阅读主体断层化、内容不够精细、阅读载体依赖的问题;思考文化主体缺失、老龄化、需求错位的阅读困境形成原因;紧抓住集体阅读意识、阵地阅读意识、责任阅读意识等乡村阅读培育导向,提出建立乡村带读机制、形成书影共读方式、挖掘地方性知识特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村图书消费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皖中巢湖市居巢区的槐林镇、坝镇,庐江县的盛桥镇,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肥东县撮镇为考察对象,于2009年2月~5月,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农民图书需求消费状况,期望以斑窥豹。本文旨在揭示限制农民阅读的种种因素,探讨农民图书需求类型及特点,并对农村图书消费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研究农民为何因无法满足最小努力原则的阅读需求,从而成为阅读困难群体;探讨农村阅读服务的局限性和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形态;建议图书馆突破传统工作思维和服务模式,实行"层次化""差异化"和"订单式"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信息时代,农民阅读需求的不断提升,对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挑战。构建农家书屋信息化阅读内容,丰富阅读资源,提升阅读质量,满足阅读需求,保证可持续发展,从而拯救阅读危机,助推全民阅读。[方法/过程]基于对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农家书屋运行中存在设备不达标、管理员大多为兼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在信息中心配置、资源购进渠道、内容评估机制和交互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构建模式。[结果/结论]在农家书屋信息化的升级与建设中,必须建立信息化内容构建的长效发展机制,保障资金投入,坚持资源更新与共享,建立多元合作模式,突显地域特色资源等。为农民提供丰富适用的阅读内容和优质的阅读服务,是推动农家书屋不断前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论新农村构建中的乡镇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厦农村群众文化的丰富,农民阅读需求日益增强,加快乡镇图书馆建设已成大势所趋。在建设中要根据农村实际,结合农民实际需要,做到园地制宜,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作为农业大市的党委机关报,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支持农业、关注农村、服务农民的舆论氛围,这既是满足广大农民读者对党报的阅读需求,也是党报服务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架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桥梁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当前"三农"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农"图书的购买力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农村的阅读环境不容乐观;受农民朋友欢迎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三农"图书甚少;目前农村读者需求层次发生了分化,对教材与图书类别、层次、表现形式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出版形式不足,满足不了农村读者多角度的多种需求。提出了新时期做好职业农民培训图书选题开发的思考:根据自身优势和农村与农民最迫切的规模需求,瞄准农村主要服务群体进行选题策划;与专家建立联系,掌握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动态,为职业农民提供全新的策划选题;走访基层的书店、"农家书屋",获取销售信息,找准农民需要;在选题策划时,还要适当考虑新型职业农民对精神生活的多元需求;积极策划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所需要的立体化培训媒体选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梳理阅读需求类型,提出多意阅读需求这一概念,分析无意阅读需求、随意阅读需求、有意阅读需求、故意阅读需求及刻意阅读需求之特点,以发挥导读的优势,深化导读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意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农民求知、求富的迫切需求,长山镇图书馆努力在万册图书上下功夫,先后在全镇12个村,选择适应图书借阅的农户,成立了“农民读书社”。其作用有三: 1.利于引导农民的阅读倾向“读书社”的产生,不但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作为农业大市的党委机关报,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支持农业、关注农村、服务农民的舆论氛围,这既是满足广大农民读者对党报的阅读需求,也是党报服务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架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桥梁的现实选择。服务"三农"是党报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交互决定论提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影响农民阅读行为的相关假设,建立回归模型并通过问卷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正向影响农民阅读行为,其中自我效能和阅读环境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就提高农民阅读积极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因阅读文化困惑而不想阅读,导致很长时间以来农村阅读资源建设和服务投入效率较低,也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图书馆服务提出挑战。农民阅读文化的困惑反映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是由农民阅读文化形成根基上的缺陷与阅读文化传播缺位所致。乡村振兴战略下图书馆开展精准服务,不仅要关注农村阅读资源的建设和服务,还必须重视提升农民的阅读素养,应以认同、保障和传承三种动力机制为抓手建构阅读文化,从而破解农民的阅读文化困惑。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乡村书屋建设的概念,讨论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助力社区书屋和农家书屋的意义,并基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精准文化扶贫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数字化乡村书屋建设体系,以期县级公共图书馆能够畅通工作渠道,以高效、便捷的阅读服务和数字化信息服务满足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张波 《科技与出版》2021,(6):132-136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三农"出版带来难得的转型机遇.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崛起和成长,逐步优化"三农"读物的用户群结构,他们对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心理励志等方面知识信息的阅读需要,为"三农"出版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面向未来,"三农"出版应从分众化出版、融媒体出版和参与式出版等方面入手,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阅读需求,进而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持的过程中实现出版业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9.
张政  陈莹 《出版广角》2021,(18):23-25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民阅读服务作为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信息社会下广大农民的阅读现状,结合农民阅读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阅读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我国农民阅读服务工作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多年来农民阅读困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为使其摆脱阅读困境,笔者所在课题组尝试寻找一种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以帮助农民克服阅读障碍,逐渐走进阅读,快乐阅读。[方法/过程]课题组以问卷调查会为主,以家访等为辅对呼兰区所辖村屯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村民的文化程度、阅读认识等,获得客观的调查数据。[结果/结论]调查发现,农民的自身因素决定了农村阅读活动的成败,农民阅读的复杂性是其阅读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