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次,我听一位电台编辑说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位刚毕业回家的农村通讯员,画了一幅漫画寄到电台,要求编辑修改采用,编辑看后哭笑不得。电台不同于报纸、杂志,他是以文稿为主.怎么能采用漫画呢!事例充分说明,这位通讯员为自己的稿件找错了“婆家”。  相似文献   

2.
房市与天堂     
今年3月从冰天雪地的北美回来,在上海街头,见到一个做地产新闻的朋友,问他在做什么,他很兴奋地说,某楼盘售楼有了新创举,在街上有免费的看楼车带人去看楼啦。只听诓铛一声,我的眼镜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难以置信地问他,这里真的是上海,是这几年楼市的“天堂”?  相似文献   

3.
怀念陆蠡     
一九三九年盛夏,七月底,或许是八月初头,有天早上,朋友海岑急匆匆跑来对我说,我已跟陆蠡约好,现在就去看他。我知道这位朋友即将离开上海这个“孤岛”,奔赴内地,追求他理想的光明前途。也知道他的好意,要替我介绍这位我久已尊敬的师长。差不多不容分说,我只得站起身来,默默跟在他身后,冒着酷暑,向文化生活出版社走去。一走进大门,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天井里爬满了牵牛花,一枝最高的直扑二楼窗口,微风过处,一阵抖动。这时陆蠡闻声从前厢房他的办公室迎出来,一面握手寒暄,一面对海岑说,怎么选中这么个大热天来!海岑  相似文献   

4.
剩女爱情PPT     
有人请我讲品牌,我说怎么讲?品牌可上天可入地,如同三国演义,你要听哪一段?他说具体就好。我说具体又如庖丁解牛,先开胸还是先解小衣?从何讲起?他说"反面案例+习题解析"效果最受落。嗯,我觉得这是个好方法。次日,朋友请我为她的爱情预卜——请原谅她依然活在风花雪月里,并久久停留在男人可以为心爱的女人去决斗去死的骑士年代。例如,刚刚认识一位摄影师朋友,她便开始痛苦:请问,做艺术家的妻子会  相似文献   

5.
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6.
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所谓"党报边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位农民朋友愁肠百结地找到记者,说是今年养螃蟹亏了。“报纸电视上都说养蟹能赚钱,怎么轮到我就不行了呢?”他显得有些后悔不迭。  相似文献   

9.
一 预设(亦称"前提")在语用学诸分支中用途是最广的,是语言应用中的逻辑规律问题. 诗人心释写了这样一首<怀人>: 谁说他已将月儿独占 醉酒人的话最不可靠 我在桥上举杯 圆月一样落在了我的唇边 醉酒,吹牛说月亮为他独有,说他举杯可以将月亮请下来,那还有谁?中国人一看便知.  相似文献   

10.
某报一则会议消息中引用了当地一位书记的讲话,不料,那位书记看了之后,大为恼火:“这些话根本不是我说的!”可是,转而去问记者,记者却也振振有词:"我是照他的讲话稿摘录的,白纸黑字,他怎么能不认帐呢!" 两个人说的都是真话,毛病出在这位记者拿到书记的讲稿之后,就回了报社,根本没有听书记的讲话。而那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12.
某报一则会议消息中引用了当地一位书记的讲话,不料,那位书记看了之后,大为恼火:“这些话根本不是我说的!”可是,转而去问记者,记者却也振振有词:“我是照他的讲话稿摘录的,白纸黑字,他怎么能不认帐呢!”两个人说的都是真话,毛病出在这位记者拿到书记的讲稿之后,就回了报社,根本没有听书记的讲话。而那位书记却又偏偏没有照本宣科,记者从讲稿中摘来的那几句话,他的确没有说。矛盾就这样发生了。  相似文献   

13.
请勿乱弹琴     
某地电台记者到人大常委会上去采访,他看了一下会议议程,便“成竹在胸”了。当进行到“人事任免”事项时,他接到朋友传呼便中途“溜号”了,心想:“三位候选人肯定都通过,因为事先酝酿过的,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晚间新闻”里播出了这位记者采写的报道。谁知,这档节目还未播完,台长便接到了人大领导同志的电话:“你们怎么搞的?候选人中有一位会上明明没通过,却说他经人大常委会选举通过了。简直乱弹琴!”台长尽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只好赔不是、作检讨。赶紧追问那位撰写新闻稿的记者,才搞清来龙去脉,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责令那位记者作出检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直观、形象和运动的特点,比起其它新闻媒介,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 如何发挥电视新闻的图像优势,增强新闻直观视觉效果,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一点认识。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有位朋友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看”不如“听”。他列举了许多声音画面两张,甚至声画有相悖的事例。这个意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今,一方面许多大台办出了“东方时空”、“黄金时间”等名牌新闻栏目;另一方面传统的图像加解说形式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中小台的自办新闻,存在着诸多亟  相似文献   

15.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我有位朋友,是看电视的热心观众,他每天从中央台《新闻联播》看到各级地方台的新闻,几乎日日不漏。一次,他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俗定词语,广播靠“听”,电视靠“看”,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常有  相似文献   

16.
图文秀     
“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蛙高兴地叫呢?”“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  相似文献   

17.
贺景娣 《大观周刊》2012,(15):165-165
一位语文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出了这样一道题:以大海、月亮、渔船为素材。写一篇想象作文,200字左右。结果,有一个学生只花了七、八分钟便站起来向所有的听课者描绘了一幅“月夜下.渔船在海上自由自在地漂泊”的绝美画面,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听的人都频频点头。但不知何故,教者只是对他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请坐下。”便没了下文。而后,教者又让另外几个同学回答.虽然那几位同学的回答没有刚才的同学那么精彩.但教者对这几个学生的回答却是赞赏有加。听课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教者出此题的意图是要学生想象一个故事而非一个画面.难怪第一位学生受如此冷落。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一些出版社的朋友说,要找时间进修进修了,老是付出,老本快用完了。他们将编辑工作,将看稿子“为人作嫁”当作是一种“付出”。确实,编辑审稿是工作,是职业,与读书深造不同,不是学习和吸收,而是使用和付出,审稿审久了,就会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或曰“知识老化”,需要吸收新的知识,这就是老本用完需要进修的道理。那么如何进修呢?进各种研修班短期学习是一种途径,有计划地读一些书更是人们普遍愿意采用的方法。因为读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但最近又听几位朋友说,许多出版社的编辑很少读书,有的人还自诩从来不读书;更有甚者,有一位在报社编副刊,自己也能写点文章的朋友,居然说他从来不看  相似文献   

19.
并非“拉”来的书稿邢良俊上海著名女作家戴厚英的著作系列已于今年5月与读者见面。一位极熟的朋友看到勒口上印的责任编辑名字,便问我:戴厚英的稿子是你拉来的吧?一个“拉”字,令我语塞,愣了半天,茫然反信;怎么“拉”呢?其实,这位熟友百分之百出于善意,语调里...  相似文献   

20.
编稿两得     
张兵 《军事记者》2006,(5):58-58
写文章,谁都希望“出新”。但怎样才能出新呢?——换个“说法”。譬如:有句俗语叫“杀鸡给猴看”,说的人多了,便不新了。有人反其义而用之,说:“杀猴给鸡看”,意思新了。还有人说:“杀鸡猴不看”,意思又新了。又譬如:“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句老话。有位作者写了篇文章寄给我,题目是“磨刀也误砍柴工”,“说法”挺新。再譬如:“雪中送炭”,意思都知道。一位朋友跳出原意,作一文叫“雪中拒炭”,新不新?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在乞讨。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自幼失明”四个字。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