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志林 《职教论坛》2004,(7X):44-45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数学教学是以教师、学生和现代化传播媒介为教学平台,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信息交换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绿色生态”系统。为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职业要  相似文献   

2.
职业类教育其社会定位注重产业服务与教学开发相结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办学导向,主要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学生创业园"就是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维使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  相似文献   

3.
作为以培养职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其教育偏重于应用、实践,提倡所学内容的实用性,教育内容具有极强的职业针对性。就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而言,必须关注数学作为职业技能的一个方面所显现的职业特性。"能力性"作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在职业培养方面的目标定性,能够很好地涵盖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创新型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充满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职业人"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基于逻辑思维在思维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应以受教育者逻辑思维素质的培养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广逻辑通识课程,不断加快逻辑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充分发挥逻辑学科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El娜 《考试周刊》2013,(94):49-49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学的中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教学中,教师都应紧密围绕这一中心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一些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理念认识不清,忽略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红媛 《文教资料》2008,(33):207-209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加剧,人才竞争也更激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各国教育关注的问题.在人才的竞争中,传统教学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基于"思政课"教学和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院校"思政课"传统教学的不足与局限也就越明显:主要是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教的方面,教的过程;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的方面,学习过程.课堂完全由政治课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高职人材的成长.本文主要从师生交往的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是为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关键在教学,研究在人文课程教学训练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十分重要.文章对高职院校符合高职实际的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构建、人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秦菲菲 《成才之路》2013,(34):88-88
职业教育逐渐被重视,国家通过升级中职学校组建高职院校,高职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主流。素质教育逐渐走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高职数学教学日益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要重视研究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适应型人才的教育学校,同时也将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学生只有具有专业素养才能进行全面发展,在毕业之后才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方法就是开展德育课程,通过德育课程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工作职场中的规则和管理,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使原本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必须、够用、强技、专能"的原则下,培养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高职学生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构建与实施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数学作为一门技术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在这种转变下,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使原本初等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一、高职数学教育思想的转变高职教育属高等教育,但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另一种类型的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能以“学…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是以学生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实现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地的课程.探讨加强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亚飞 《教师》2022,(9):18-20
高职思政课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道德素养、提升职业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责任.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和思政课教师理应对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等进行革新.以上述分析为基点,文章简析了"三全育人"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总结了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言传身教、寄育于境、深度学习以及理实结合等方面,探析了高职思政...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其培养目标,这就对高职院校提出了必然性要求: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任务。现今,已有不少高等院校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用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建模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者研究的重点课题。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时就一定要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并要用数学近似地描绘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原则,为社会培养出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将拓展训练引入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加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开展进行调查,分析了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教学中的困难,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希望为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良好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日益深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契合各专业特点,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对数学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对数学教学和评价方式进行优化与改进,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浅析了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探究了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途径,以期为高职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创新驱动召唤"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为企业社会发展提供充分工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开展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先导的职业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激发向工匠学习的热情,为学校探索加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经过"育本、铸魂、强基、塑品"的教学实践,培养更多地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挑战,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院校,高职院校必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明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改革意义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背景,探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持续提高,但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有现实意义,数学教师积极探索职业素养融合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本文分析高职数学与职业素养的关系,阐述数学教学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