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陕北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陕北大部分地区地貌独特,使得它的地理差异和多元文化音乐紧密联系,其音乐真切的流露出了陕北人民内心真挚情感以及绚丽文化的表达。从陕北民歌的审美风格与演唱特点来说,其歌曲的内容更是展示了西北黄土高原上人民生活的淳朴之美。  相似文献   

2.
李思华 《文教资料》2011,(26):68-69
陕北民歌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扎根在独特地理环境和历史沉淀的黄土高原上。它不仅体现了陕北人的淳朴生活,而且表现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更蕴藏着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回溯陕北民歌在上世纪题材内容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总结它的发展规律,这对探寻陕北民歌的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民歌是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部史诗,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束奇葩.在陕北民歌中,情歌占据了大量的比例,情歌中又以展示悲情的作品最让人心酸与震撼.根据侠北民歌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提倡学生进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民歌英译的忠实性与民歌英文演唱流畅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是一种区域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文化、思想、情感的结晶。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质朴而动听的陕北民歌。就是在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上,陕北人民将纯朴的方言文化植入到陕北民歌中,使陕北民歌注入浓郁的乡土气息,赋予了陕北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陕北人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陕北民歌中,陕北民歌就是陕北音乐的根,是陕北人民的魂,是陕北文化的典型标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通过国际之间的产业化传唱,从而使得陕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陕北民歌被大量翻译成外文进行传唱。本文通过阐述陕北民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产业背景陕北民歌的艺术传播,进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陕北信天游是我国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山歌,是陕北劳动人民最为热爱的一种民歌表现形式,在陕北也被称为"山曲"或"酸曲"。陕北信天游来源于黄土高原,属于民歌的山歌体,在陕北劳动人民狂放不羁的歌声下,让聆听者似乎体会到黄河的奔流声,长城的嘶吼声,体会到陕北人民淳朴热烈的感情生活和对这片土地的乡土之情。本文就陕北信天游的独特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并浅析其中演唱处理方法,以冀能让人了解陕北黄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悠久的历史赋予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陕北民歌则在这历史中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无论是与古代文人诗歌的互相影响和发展还是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几度刮起的歌坛"西北风",陕北民歌已成为唯一传遍全中国的民歌。陕北民歌丰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旋律、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烙印使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一、陕北民歌翻译研究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的传播和推广,是翻译工作者无可推卸的责任。陕北民歌既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抹亮色。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和艺术化的努力,使陕北民歌走出中国,唱响世界,令更多的地区和民族了解它、接受它、喜欢它,具有促进国际交流和沟通的重大意义。因此,翻译好陕北民歌,无疑会对中国传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积累下来了文化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支撑,所以民歌的研究不仅仅是从音乐的角度发掘民乐的艺术特性,更加的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民主文化,我们今天将围绕陕北民歌研究其音乐的特征,讨论的方法主要通过研究陕北民歌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分析其音乐特征,以及陕北民歌的文艺气质。  相似文献   

12.
陕北因自身环境的特殊性,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民俗封闭的区域,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陕北名歌风格粗犷豪放,演唱风格别具一格。陕北民歌见证了人民生活的特点与文化习俗,它的发展是当地民俗活动的创造和推动的表现。陕北民歌作为区域文化符号,可以说是黄土地上独有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陕北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精粹,陕北民歌作为主要的音乐构成,是我国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情怀.陕北民歌通过歌唱的艺术形式较为典型的勾画了陕北人民的生活色彩和内心世界.用极具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轻快明亮高昂的风格吸引了大批量的观众.表达了陕北人民质朴纯真的内心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陕北民歌的现实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对这一作品进行简要赏析,对陕北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来表现作品的价值和内涵,实现优秀民歌作品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承和发展我国多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高普通中学生的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素养,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责任。在调查分析陕北地区陕北民歌融入初中音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陕北民歌有必要融入地方音乐课程,并从教育的理念、领导的重视、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课内外实施策略以及健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陕北民歌进课堂的的具体实施策略,已期丰富陕北地区普通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发展传承陕北民间音乐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在陕北地区,陕北民歌中的衬词与衬腔就是其最大文化特色之一。陕北民歌中的衬词与衬腔在民歌中不仅是一种音乐符号,而且还是陕北地区人民情感表达的符号。同样的衬词与衬腔在不同的歌曲总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陕北民歌《赶牲灵》歌曲旋律舒展优美,语言朴实大胆。内容上不仅突出了黄土地文化,更是反映了强烈真实感的陕北生活。本文从文学方面、旋律方面、情感方面以及演唱方式上对陕北民歌《赶牲灵》的艺术特色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民歌与民俗的二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融性,关系十分紧密,民歌的本身犹如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民歌中蕴含有民俗,民俗中又蕴含有民歌。陕北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二者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不断的发展着其内涵和外延。陕北的民俗活动产生了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又称为对陕北民俗的一种客观反映,这些陕北民俗也从不同的侧面返佣了陕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陕北民俗介入发哦陕北民歌当中是一种无意识的、零散的,但一经整合就会复原活态的陕北民俗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陕北民歌这一要素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管窥陕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精神民俗以及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等。  相似文献   

18.
李川川 《文教资料》2011,(27):61-62
陕北窑洞是远古建筑形式的现在遗存。黄土高原的地域生态特征使得窑洞成为最为适宜的建筑居住形式。陕北窑洞综合体现了建筑美学和民间艺术美学(窗格、剪纸)两种形式。窑洞文化的背后建立的是中国人与自然独特的关联。在黄土高原的文化中可以看到陕北人民对于自己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望。  相似文献   

19.
陕北民歌语言质朴、旋律独特,字里行间描绘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风貌,体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的人生理念和人文情怀。同时,陕北民歌也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魅力,吸引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使陕北民歌走出国门,唱响世界,对其的翻译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几篇陕北民歌翻译习作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改正,并为日后陕北民歌的翻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居于黄河中游河套地区以及秦晋黄土高原的山地村落,遗存着的许多根基深厚的民间音乐,特别是山西晋西北"山曲"与陕西陕北"信天游"等民间歌曲,因历史、地理、文化诸原因,与毗邻的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地方歌种"蒙汉调"等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故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与艺术风格。若从民歌的旋法、节律、音调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则可从中寻觅出其中与蒙古族、汉族民歌有着大量相互交融渗透的学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