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人走到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里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说:"观音菩萨既是佛,为什么还拿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佛印说:"拿念珠是为了念自己的佛号。"苏东坡又问:"她自己是观音,为什么要念自己的佛号呀?"佛印回答道:"那是因为求人不如求己呀!"  相似文献   

2.
薛涌 《课外阅读》2011,(14):54-58
2010年夏,《南方周末》报道了豆瓣网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是"八十年代后"。他们在一起批评"五十年代后"的父母,甚至发泄自己的愤怒。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最爱看CCTV、春晚。在子女眼中,他们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作出了  相似文献   

3.
<正>开学整整一个月了,大家结交新朋友的同时,有没有遇到让你吐槽"好搞笑啊这人,真是看不惯呀"的谁谁谁呢?有时只是初步印象,就让你已经在心里对某些人划了小红叉。摊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气场不和"——"为毛(什么)小小一个班就有那么多跟我八字不合的人呢?"不急,先听我讲个小故事。某日午休,阿莫向二毛聊起自己喜欢的一位明星,一枚纯天然帅哥。(别问我是谁,才不会告诉你们!)可是二毛居然非常不以为然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4.
烛心园     
《成才之路》2011,(27):98-99
"蓝精灵体"走红网络"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最近,电影版《蓝精灵》在各大影院热播,唤起了很多人的美好回忆。很多网友根据不同职业,将这首《蓝精灵之歌》改编成多种版本的"蓝精灵体",吐吐槽、降降压,唱唱更健康!蓝精灵主题  相似文献   

5.
据说豆瓣网是各种八卦、文艺、娱乐爱好者的大本营,作为一个有着一颗八卦之心的伪文青,我在大一刚开学就注册了豆瓣账号,除了关注豆瓣上的影评人、乐评人、写手等,还加入了各种兼职小组,一直观望并潜水等待着自己的机会。大二寒假时,有一名长期为时尚杂志供稿的自由撰稿人因为年末采访积压,人手缺乏,在豆瓣小组发帖寻找采访助理。于是,我带着我靠谱守时的诚意和发表在杂志上的"豆腐块",敲响了时尚杂志撰稿人小跟班助理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生活太难,不如糊弄 几个月前,当"@摸鱼的阿汤"在豆瓣上创建"糊弄学小组"的时候,她怎么也想不到,一时兴起成立的小组,如今已成为11万人研究"糊弄学"的民间学府,甚至在全网刮起一阵糊弄之风. 这让她很意外,原本的一句玩笑话,怎么就成了全网孜孜不倦学习的热门知识呢?仔细翻看小组里的帖子,答案已然揭晓——为了在难过的生活里...  相似文献   

7.
朱宇 《江苏教育》2012,(35):62-64
在江苏省扬州市北郊,有一座美丽的神居山。山下,有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我的母校——高邮市天山镇中心小学。这所学校有一群守望乡村、孜孜以求的教育"追梦人"——一群淳朴真诚、可亲可敬的乡村教师。1986年,18岁的我中师毕业后回到家乡,也成了这群"追梦人"中的一员,开始在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尽情舞出自己的梦想。为了那一群群可爱的乡村娃娃,也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26年的岁月,在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在批改作业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塞林格曾这样来隐喻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小孩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是呀,老师是这样。我们做父母的何尝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鲜语录     
"我们考的不是证,是焦虑、是恐慌、是无奈、是随大流;是期望、是志气、是抱负、是大好前途。"——豆瓣小组用这样的一段话描述着热衷考证的人们。这一人群的主力军为大学在校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却看不到未来出路和谋生方  相似文献   

10.
吐槽好声音     
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可以显摆,不幸的人则各有各的吐槽资本。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吐槽的方式已经层出不穷,有的方法影响深远,力量空前。然而无论搞出多少花头,吐槽的根源依旧是很质朴、很令人无法忍耐的,那就是由于各种突发或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爽。笔者现在也很不爽,打开word文档之后死也无法启动输入法,所以换到记事本里来跟大家吐槽。  相似文献   

11.
侯文晓 《大学生》2016,(Z1):58-59
如果你是一名资深豆瓣用户,那么你一定知道那篇著名的《海淀知名书店指南》,也会更熟悉他的作者:王韧勉,而现实中的他,是清华历史系的博士生冯立,王韧勉是他的笔名。一个人,读过1738本书,听过3336张唱片,看过1232部电影。2015年10月2日上午,冯立在豆瓣网上推送了他的第79篇日记,题目是《如何让你的阅读更高效?——1700本书阅读总结》,这是他所写的"阅读总结"系列中  相似文献   

12.
小组成员:人人都有一部"血泪史" 这个创建于2008年1月18日、有着24961名成员的豆瓣讨论小组,近一段时间突然"红"了起来.组员们大多是80后.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倾诉、抱怨、安慰,只为他们的"祸害"父母.  相似文献   

13.
卧底调查     
大家好,我是潜入"初刨粉丝群"的卧底记者.听说大家对我们群相当好奇,下面我就为大家讲三个群内小故事.首先,是群大战—— "哼,管理员太差劲了."又是一位对群管理不满意的成员,"你该检讨!" 管理员正要虚心听取,一看这话这么冲,管理员的怒火"腾"的一下就燃烧起来:"你什么意思呀,有本事你来当!"后面还附着怒气冲冲的表情.透过屏幕我几乎可以看到他们愤怒又委屈的样子. "你们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是鸵鸟!是乌龟!!"几个叹号,犹如一声声怒吼. 管理员估计要跳起来了:"鸵鸟?乌龟?你家开动物园的呀!"双方怒火飙升,大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2日上午,冯立在豆瓣网上推送了他的第79篇日记,题目是《如何让你的阅读更高效——1700本书阅读总结》,这是他所写的"阅读总结"系列中的第17期。而如果你是一名资深豆瓣用户,或许读过他那篇著名的《海淀知名书店指南》,也会更熟悉冯立在网络上的化名:王韧勉。到目前为止,他的豆瓣主页上,记录着他读过的1731本书,听过的3336张唱片,看过的1232部电影,以及众多评论和日记——多年的坚持使得这些数字显得异常庞大,王韧勉这个名字也成为豆瓣读书类推荐栏的常客。  相似文献   

15.
灰色的幸福     
生活就像一块调色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色彩,有的人世界是粉色的,有的人世界是蓝色的,有的人的世界是彩色的。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灰色的。灰色——那沉闷单调甚至近乎压抑的色彩,却  相似文献   

16.
吐槽,正流行     
吐槽,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不陌生。所谓"不平则鸣",但凡这世上有点离谱的事儿,就有心中不平而吐槽的人。吐槽者总是敢于发表争议性的看法,但吐槽并不等于口无遮拦、哗众取宠。有人说,没吐槽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即使在娱乐圈这个最应该"明哲保身"的圈子里,顶着"公众人物"的光环也总有那么几个个性爽快,说话直接的明星。不同于打口水仗的言之无物,满嘴喷粪,真正的"吐槽帝"们总能用时而幽默,时而义正词严的话语抛出一些"料"。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塞林格借其小说《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在他最后谢幕时的一番话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处,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  相似文献   

18.
阅读城市好像成了一种时尚.其实仔细读来,倒是吐槽的忒多.最近网上"屌丝"横行,有不少人以"屌丝"自居,可见"长安居"之"大不易".不过,很多人正如凤姐所言,"胳膊断了在袖子里",哪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 说真的,如果你碰巧在北京生活过,而且生活的时间不幸还比较长,那苦处可就不胜枚举了. 不管怎么说,北京总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城市,他几乎是中国(抑或是世界)城市的代表——一即使仅仅是意淫——他之所以成为代表,除了历史的因素之外,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少年时光     
时间飞逝,转眼间,自己已是将要踏出中学大门的初三学生。蓦然回首,那少年时光已成美好憧憬。它有过一帆风顺的历程,自然也少不了波澜澎湃的颠峰时刻。这些在每时每刻都是一种人生享受,使人回味无穷。小小少年,没有烦恼,它在大地上唱呀!跳呀!跑呀!它唱呀!唱出了那天籁之音!它跳呀!跳出了童年无比的欢畅。它跑呀!似乎跑出了光的速度。小小少年,随着地球自转,公转。渐渐地,脑子里开始灌入了世间的烦恼——这次考试怎么考得这么差,昨天我说话是不是有点不尊重我的好朋友等等小问题,但这些问题与烦恼都是单纯的,幼稚的。少年时光,是心灵的萌芽,人…  相似文献   

20.
黄花落尽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开青春时期的笔记本,里面工工整整地抄写有很多李清照的词。多少年过去,总是会不经意地想起这个奇女子,心底莫名地响起她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