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教结合理念要求将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充分、有效结合,发挥医疗与教育各自的优势,将康复治疗的手段方法借用到教育教学与生活管理中,解决那些用传统教育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帮助残障学生在身体、行为、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降低教师教的难度,提高学生学的能力。借助这种理念,可以从行为分析、感统训练、沟通辅具等几个方面开展无口语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在特殊教育中渗透现代医学非常有必要。文章就隆德县特殊教育学校试点医教结合情况,从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概念、多部门合作、课程实施等方面,论述了医教结合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蒋姿  申一村 《教师》2020,(13):109-110
“医教结合”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医教结合”的研究为理论依据,基于“医教结合”研究的现状,通过对医院医务人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及特殊学生家长的调查,以期实现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学生共同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西方特殊教育范式变迁以及特殊教育学科发展规律的角度对"医教结合"这一当今中国特殊教育流行话语及实践方式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作者认为:西方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从医学单一学科范式的治疗与干预发展到以医学为主加入其他学科成分,进而逐步走向以教育为主融合其他学科成分的过程。特殊教育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是教育模式下对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机包容。因此,对于"医教结合"的说法,我们要真正放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框架里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用单一的"医教结合"剥夺了特殊教育"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更不能因为"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冲淡了其"教育"的本质而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2006年从高校调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之后,出于职业的本能,我时常以儿科医生的眼光来审视教育、观察学生,以医学的逻辑和思维来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我的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有时却被认为是有独特见解的。我对特殊教育的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晶 《生活教育》2015,(4):85+13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医教结合的活动,应通过成立"医教结合"团队,采取医护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把社会工作者纳入康复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康复活动。  相似文献   

7.
推进医教结合是实现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上海所有区县医教结合工作的制度建设、工作情况、队伍建设、保障系统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特教医教结合工作已广泛启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区县特教跨部门医教结合工作制度开始形成,但具体内涵差异较大。实验区在制度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实验区,且卫生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参与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沈晓明教授倡导的"医教结合"理念,是一种融合医学康复和教学康复的特殊教育模式,已在全国特殊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越来越多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编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全国400个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中唯一的特殊教育项目。当"医教结合"成为了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必然途径,我们作为一线的特教教师迎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如何能快速成长,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突出强调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医教结合"工作。"医教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内容主要有宣传普及精神医学、危机处理、咨询合作、联合研究等。目前,我国高校的"医教结合"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才刚刚起步,应着重在完善"医教结合"的保障机制、构建"预防-辅导-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开设"医教结合"系统课程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医教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改革,造福更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由于当代特殊教育和医学康复的理念进一步扩大、深入,并且相互融合、渗透,使得身心障碍的儿童通过医教结合的模式达到早期康复的效果。主要从特殊教育与医学的关系,早期干预的生理学、心理学的基础方面来阐述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1.
“医教结合”作为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热门词汇,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从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医学、教育与残疾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医教结合”是否适合作为一项政策正式提出?是否适合所有特殊需要儿童?医学与教育,谁是手段,谁是目的?哪些学科对特殊教育有影响?这些问题是我们在面对“医教结合”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中不能回避的.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理性面对“医教结合”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提出建立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在三年内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为了实现康复服务目标,急需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一支康复类专业人员队伍,并针对人员的专业类型、专业水平、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工作内容、服务方式、培养培训等诸方面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以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师资队伍的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上海市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走在全国的前沿.从概念解读和经验提炼两种视角来看,可以将上海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看作一种本土化的综合服务模式,其在多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在理论指导上,上海模式突出多学科理论融合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摆脱姓"医"姓"教"的纠结;在保障机制上,上海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以经费、制度、信息保障体系为前提的;在人才培养上,上海模式搭建高校专业培养平台,多途径培养、培训医教结合专业人才队伍;在效果评价上,上海模式开展教育评估和医学评估有机结合的全面评价,服务效果得到家长的认可.对"上海模式"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可以助力于建设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效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自“医教结合”口号提出后,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声称已经摸索出了“医教结合”的课程体系.然而这些“医教结合”课程体系在实施当中有相当的障碍,也使学校工作陷入主次不分的泥潭.合理的“医教结合”课程体系应当从教育部发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出发,适当安排学生康复训练的时间,使教学回归学校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会同区内成员单位召开"2012年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会议明确了2012年该区推进医教结合的十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殊儿童发现、诊断、安置工作,开展市、区两级医学评估,会同医生、康复教师、家长,为每一位特殊学生制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仅靠单纯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中重度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校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从最初的绿波门诊部到以生活适应为中心的课程研发,再到现在医教结合的工作体系,在康复理念、组织架构、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情况小何(化名),女,1994年4月出生。该生出生后由于脑瘫原因,不能站立行走。8岁前在幼儿园,通过两年时间的康复训练,让她从不能站立到基本能够站立,肢体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康复。目前,该生在思维和语言方面不存在明显问题,主要障碍仍表现在站立和行走方面。二、评估分析(一)医生诊断评估从医学诊断评估的结果来看,小何上肢弯曲情况比较好,但下肢的足内翻、膝内翻情况较严重,这使得她无法独立行走。同时在下肢肌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结果显示腰大肌3级,虽然能抗自  相似文献   

18.
"医教结合"背景下的早期融合教育是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早期融合教育的三位一体,它倡导将有发展障碍和特殊需要的婴幼儿与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共同接受学前教育。本课题组对上海早期融合教育的实证研究表明,早期融合教育不是学校教育中"随班就读"模式的简单地向下延伸,而是体现医教结合思想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的三位一体,是一个需要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相互配合以及全社会支持的系统工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医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特殊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议话题,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主官,到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再到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站在不同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对“医教结合”进行解读。南通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模式的实施与推进,要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参照,在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注,基层学校自觉实践的大好形势和宏阔背景下,正视目前“认识不统一、理解不到位、模式不健全、效果不明显”的现状和事实,组建研究和指导中心,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构“校内康复、送教上门、社区康复”三种模式,建设基于学校的康复训练中心,建构相对完整的“医教结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康复医学技术所关注的是引发残疾儿童感知、言语、语言、学习、情绪行为和运动诸方面障碍的深层次原因,采用了科学的评估和干预方式,其效果比传统的康复教育方式更为显著。要使科学技术对特殊教育产生更深远的意义,就必须实现两者间理念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即教育与医学康复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2009年2月,经市政府办公厅协调,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