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黄志斌 《出版参考》2006,(2S):22-22
这种形式的“跟风”主要体现在图书:书名上,通过增删更改个别字词或采用相同的句式达到与“被跟风”图书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效果,以引起好奇心强的读者的兴趣。或混淆读者耳目,甚至以假乱真,搭“顺风车”扩大发行量。而实际上,书的内容与“被跟风”者大相径庭。这种“跟风”方式不被人认同,但发行量却往往不俗。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16日,作家出版社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该社已经以侵权为名,将漓江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两家告上了法庭。目前,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已立案。从多年前有畅销书的那天开始,跟风书就一直如影相随,中央电视台2008年在新闻联播中以《我国图书库存  相似文献   

3.
刹刹出版跟风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著名大学“著名教授”的抄袭事件,前一阵子在中国的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一流大学里的一流学者也在抄袭,这个无情现实终于使人们看到了问题之严重和解决问题的刻不容缓。使人们感到遗憾的是,与抄袭事件有不可推卸的关联责任的另一方——出版界,却至今保持了惊人的冷静。似乎这件事与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诚然,文责应自负,抄袭是作者个人的事,出版社并没有直接的责任。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出版界的现状,恐怕我们不能不说,对抄袭行为的空前冷漠,与出版界一些人对抄袭行为的认识有关。这决不是责难出版人,愈演愈烈的出版物“跟风”现象是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4.
跟风潮是一股很有意思的潮流,编辑如果细心,并且提高跟风档次,可从中发现市场,寻找到出版利润。但如果跟风不当,也会制造文化垃圾。  相似文献   

5.
“跟风出版”,又名“追风出版”,无非是在出版领域,看到别人出什么,我也跟着出什么。对“跟风出版”现象,站在圈外冷静观察,大多明眼人往往或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或大加讨伐,恶其低俗模仿,斥之追名逐利。总之,这是出版文化中之“丑”现象,应予以否定。这是对...  相似文献   

6.
出版跟风、借势现象在出版界早已有之,也一直被业界所诟病,但它却如盗版一样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近有些人指出,我国每年出版库存码洋300亿元,都是跟风惹的祸。业界很多人士认为,出版跟风、借势导致出现大量特价书,有些甚至从出版社直接运往造纸厂,也导致出版创新能力降低,并指出造成出版跟风、借势的主要原因是,出版业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和行业规范,尤其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问题等。对于这些观点和认识,笔者不敢苟同。从以上推论,似乎出版业有了必要的法律约束和行业规范,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可以消灭出版跟风与借势现象,就…  相似文献   

7.
体制问题的确是跟风出版现象产生的根源,但体制改革却并非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但可以肯定的说,跟风出版之所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和法律手段的缺失也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摹仿、跟风、“克隆”,这是近些年来图书出版中冒出来的新“现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至今不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早年的言情热、武打热,到当下的“奶酪热”,认真分析之,几可读出其中“日渐成熟”的发展脉络。图书,真的走到了“跟风”时代了么?  相似文献   

9.
冲出"跟风"重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秋季出版物交流会在2004年9月15日已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家民营书商、图书发行单位和部分出版社参加了订货会.在现场,感觉依然是经管类、励志类和财经类图书的大比拼.图书市场上励志书和外版书的叫喊声此起彼伏.与往届相比,跟风现象更加严重,到处充斥着"动物"的叫声和似曾相识的熟面孔.  相似文献   

10.
11.
据不很完全的统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辞书类书籍出版达3000余种。我国辞书类书籍的出版工作发展很快,这是我国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应当如何认识;辞书类书籍出版的现状大体上是怎样的;编纂工作中应当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目前又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如何去改进;等等,都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出版部门应当认真研究、积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刊这一期编发了一组谈辞书编纂、出版的文章,供出版界的同志们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出版界"跟风出版"现象存在已久,以至许多人见怪不怪,几近麻木了。只是不久前发生的一场官司,又使这个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前些年,海内外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吴江创办了一座"太湖大学堂",系统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并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他的讲授著述。由于融入了南老个人独到的解读,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所以他的书非常畅销。这一来,立即招来好多家  相似文献   

14.
科技图书的出版应避免盲目跟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走近书店科技图书的书架,各种各样的科技图书铺天盖地,同一类的科技图书可能会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之多,而很多科技图书的内容又大同小异,甚至不乏抄来抄去的作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科技图书出版的跟风.  相似文献   

15.
笔之种种     
笔之种种笔名:指著作人在发表作品时,不用原名而用的别名。例如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笔耕:旧时文人自谓以笔墨工作代替耕种来维持生活。笔谈:用文字代替谈话发表意见。笔触:字画、作文中所表现的笔力笔墨:指叙述或描写的文笔。败笔:谓书、画或文章里有毛病的地方。伏...  相似文献   

16.
跟风,是总结2004年图书业无法回避的一大现象。跟风跟得有多厉害?我们顺着藤一路看去:狼系列--"狼"行天下 2004年市场上畅销的狼系列图书有小说《狼图腾》(姜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狼的诱惑》及《狼的诱惑(终结版)》(可爱淘著,黄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等。尤其是《狼图腾》,小说本身史诗般的  相似文献   

17.
教辅图书无论在图书零售市场还是系统发行市场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蛋糕.据统计,2001年我国大陆566家出版社就已有528家进入教辅出版领域,近两年来这一数字又有所攀升.教材教辅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许多出版社对教辅图书的出版情有独钟,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18.
学会"跟风"--兼析图书出版竞争中模仿行为的合理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媒体的模仿、趋同、同质化现象受到不少学者的激烈批评,经常被笼统地泼上一头污水,遮蔽了它们蕴含的隐性的积极意义.实际上,竞争优势的获得反映了受众对创新成果的认同和广泛接受,获得优势的文化产品是应该和可以模仿的,不能把这种竞争中的模仿行为笼统地看成是简单的克隆.  相似文献   

19.
平素喜欢读报,也常与身边的报友交流切蹉评报。大家在肯定报纸带来的精神享受时,也列举了一些让人怕见、使人倒胃口的报道。报友们的看法也许有失  相似文献   

20.
出版跟风、借势现象在出版界早已有之,也一直被业界所诟病,但它却如盗版一样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近有人指出,我国每年出版库存300多亿元,多是跟风惹的祸。业界很多人士认为,出版跟风、借势导致出现大量特价书,有些甚至从出版社直接运往造纸厂,也导致出版创新能力降低,并指出造成出版跟风、借势的主要原因是,出版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和行业规范,尤其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问题等。对于这些观点和认识,笔者不敢完全苟同。从以上推论,似乎出版有了必要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