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日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日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日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人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  相似文献   

2.
“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经传往往假借。学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强为之解,则诘屈为病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所论声转、破假借的理论.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其以声音通训诂的实践集中体现于其作《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中。若将其中的某些结论验之于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献资料,。其考据之缜密,论说之精确,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的小说长于以心理分析的手法表现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心理,而他的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为主角和以历史情境为背景的双重性质,使其人物心理矛盾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施蛰存历史小说中人物心理矛盾性的三方面表现,即圣人形象与凡人心理之矛盾,道德理念与人性欲望之矛盾,情欲与死亡之矛盾,从而研究其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4.
名山之藏 超迈千古─—读乾隆《文津阁记》周殿芳辑《四库全书》分为三类:一刊刻,一抄录,一只存书目。其刊刻者,以便于行世,用武英殿聚珍版刷印,但边幅颇小。发依《永乐大典》之例,概行抄录正本,各天禄之储,都为四部。一以贮紫禁之文渊阁,一以贮盛京兴王之地,...  相似文献   

5.
论脱化     
夫脱化之法,其为义也大矣,自来诗家造语,率以祖述为常,虽有剽窃偷盗之讥。不减引古取旧之用。在于古人,既已心知其实;抑于今世,则或闻听而骇。是以今兹所论也。虽托昔贤之为说,殆犹重发此秘于天日乎?顾脱化之为义,向有牵缠,故入作之为要,略需分理;而唯辨于祖述之必存,则尤进乎语汇之先在矣。至若脱化之为法,乃在祖、作之同异,与夫翻新之变化。且以语工字简为尊尚,而视融化无迹为极至也。  相似文献   

6.
弹琴与弹絮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楚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心理分析派代表作家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将军底头》《魔道》等作品为例,结合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特色,探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叙述、思想、人物三大要素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存瑞精神铸校魂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校长贾桂清存瑞中学是以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名字命名的学校。近50年来,存中人一直高举着存瑞精神这面旗帜,以存瑞精神为校魂,大力开展以继承和弘扬存瑞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块英雄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存中人辛...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天理人欲”之说本于《礼记·乐记》,乃孔门七十子之学。其说认为人类的行为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走向,一为以人化物,一为以物化人。以人化物称之为人文、文明,以物化人则“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泱作乱之事”,此为大乱之道,亦可以说是反人文、反文明之道。但我读宋儒“存天理,克人欲”、“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灭人欲”诸说,似觉并非对宋人言之,而恰是针对今人立言,似乎早已预见今日人欲横流之一幕。永州政协何明玲副主席近撰《存天理顺地利抑人欲——读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有感》一文,先在永州红网“理论学习”发布,又在旗洲书院“国学论坛”宣讲,其阐发、解读大儒周子遗言,极中肯,极平顺,极尊崇,乃又切近时义。作者为在位官员,所论出乎胸臆而不假秘书、不套陈言,于今之世,岂易得哉?故亟为刊发。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以词入曲,为散曲之先导者。其曲风格与词近,豪放婉约兼具,惜存作品仅得十首及四首残曲。而存世之曲,都是清新婉约之作。内容以叹世归隐为主,并且词味十足,不脱词的本色。  相似文献   

11.
《(嘉庆)庐州府志》编排合理,内容翔实,资料丰富,“以考据存文献”,为清代方志之佳构。论述了该志之纂修过程及其内容、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可楼记     
背景链接 高攀龙,字存之,世称景逸先生,江苏无锡人。明朝大臣,东林党领袖之一。其遗著辑戍《高子遗书》。  相似文献   

13.
可楼记     
背景链接 高攀龙,字存之,世称景逸先生,江苏无锡人。明朝大臣,东林党领袖之一。其遗著辑成《高子遗书》。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2)
北京大学山鹰社是一个以攀岩与登山为宗旨的学生社团,其社训是:“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他们征服过不少高山,也碰到过不少危情。1999年8月在攀登四川的雪宝顶时,  相似文献   

15.
自周之绮的"容若长调多不协律"断语一出,后人对纳兰词之长调评价多沿其说,却不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笔者试图以量化的方式对纳兰词长调是否协律作一番探究,指出其说误存夸大其辞,有失公允,而后来学者又多沿其误,对纳兰词的评论亦存不实之过.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来自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且二者又存在诸多差异,主要有三:其一,朱熹讲"性即理",既讲人之性又讲物之性,并且认为人、物之性都是禀赋天理而来;与此不同,王阳明讲"心即理",以为天理即人之道心,人之良知。其二,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首先在于"即物而穷其理""格物致知",然后"为善以去恶",从而"克尽己私,复还天理";与此不同,王阳明反对朱熹所谓"即物而穷其理"之说,认为"去人欲而存天理"只是就心上讲求,"存天理"只在于"去人欲"。其三,朱熹认为,"存天理"与"灭人欲"是先后不同且又相互统一的两种工夫;与此不同,王阳明认为,"去人欲"与"存天理"是同一的,"去得人欲,便识天理",并且特别强调去除人欲。然而,他们都讲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去除人欲,因而又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物弹教材选取是物理科学发展历史长河中的品薏浪花,循序渐进、系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翻开这非连续、残缺的历史㈣卷,并非让我们讲而授之,学而知之,考试用之,而后弃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基于存存主义哲学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乃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肩迪其自由的天性。他指出:“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1]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梅尧臣睹物思人、抚存感往,以虚写实、以梦传情,相濡以沫、休戚与共,仕途蹭蹬、悲君悲己四种伤逝情感及其表现方式的梳理,感受其丰富细腻的情感触角和至诚至性的缅邈情思;分析其在继承传统伤逝模式写法的基础上融通开拓的视角,重点探讨其独创生新的一面,阐述其独运匠心的情韵特质和精纯娴熟的艺术手法,体会其审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曰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曰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入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梁启超所说的“共鸣”的四个方面,可以简化为两方面,即“入乎其…  相似文献   

20.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性由天成,而善性虽是天之所赋却非常容易失去,只要人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寡欲养心”,其存善之心就一定能够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