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力是什么     
引力是什么?这是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茫茫宇宙由无数个星系、星体组成,这些天体沿着各自的轨道秩序井然地运转,组成一个和谐的宇宙大家庭。是什么力把这些天体组合在一起的呢?人们称这种力是引力。然而引力的实质是什么呢?引力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呢?围绕引力本质的争论从未止息过,到今天仍然如此。 1679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天体之间的引力与二者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二者距离平方成反比,即F=Gm_1m_2/r~2(G为引力常数)。很显然,牛顿是把重力看作引力的本质,重力作用的机制就是引力作用的机制。引力对一切物体的作用性质是相同的,不论它的质量如何,这个特征的表征量就是重力势g=(即重力加速度),对于地球g=9.8米/秒~2,即当地球引力把任何一个物体吸引到地面时,它们的速度每秒增加都是9.8米/秒,对于不同的天体,g值不同,但特征是相同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极大成功,它的计算结果除去相对论效应之外,是很完美的,但是,牛顿并没有解决引力的机制问题。引力是如何实现的?是超距作用,还是有引力的载体?这些问题,万有引力定律不能给以解决。 1916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问世,提出了崭新的引力场理论,他认为由引力  相似文献   

2.
<正>提到引力,就要提到砸中牛顿的那个苹果,和那棵果树。牛顿因为那颗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事实上要让你失望了,牛顿从没有在作品里,提到过那颗苹果。故事都是骗人的,但万有引力是真的,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互相吸引的力,它也是物体重量的来源。人和人之间也有引力,只是相比人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实话告诉你,我拉动了地球1687年,牛顿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在书里写,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测定牛顿万有引力定律300多年以前,牛顿发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关系来概括引力是如何根据两个物体的距离以及它们的质量而定的。从那时起研究人员们就已经在寻找牛顿万有引力的偏差,但都未得出使相信这种偏差存在的实验证据。相反,这些努力——尤其是近10年所作...  相似文献   

4.
必修1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B.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提出质量并不是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原因C.亚里士多德通过理想实验提出力并不是维持物  相似文献   

5.
1.万有引力 高处的水总流向低处,抛出去的石块最终也落向地面,这是因为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事实上,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这种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早在17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就发现了这一规律,人们称之为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引力现象,  相似文献   

6.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东西的确会往下掉,但我还是不明白,引力到底是什么,地心中到底有什么东西使它有引力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若按力的本质区分, 目前自然界中的力一般可归结为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四种。故这四种力又称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其中前两种力在远距离范围内仍能发挥作用,被称作为长程力;后两种只能在微观领域内〈分子或原子间、或原子内部〉才能发挥作用,被称作为称短程力。下面我们就对这四种基本作用力作一具体分析。 1.万有引力 物体由于具有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叫万有引力。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它们之间的引力 其中引力常数G=6.672×10-11米·牛/千克2。上式仅适用…  相似文献   

8.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1642———1727)对经典力学最重要的贡献。由于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才得以在其不朽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建立一套完整的引力理论,讨论天体(行星及其卫星、慧星)的运动,为实际天文观测提供了简明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解释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物理学家J·B·福斯勒利用2个原子干涉重力仪,找到了测量万有引力常数的新方法,测量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一.该科研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弄清引力相互作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而且对于理论物理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 ,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而且这种说法被广为传播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是 :有一天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 ,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 ,引起牛顿的思索 ,苹果在空间 ,哪个方向都可飞去 ,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 ,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的相互吸引 ,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 .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据说这是牛顿的侄女在 1730年告诉法国启蒙哲学家伏尔泰的 ,伏尔泰借此大作文章来宣传自然科学 .威廉·斯塔克雷 175 2年写的《牛顿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当时斯塔克雷与牛顿正坐在花园中的苹果树下喝茶 …  相似文献   

11.
我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首先说明万有引力是在两物体之间。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尤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首光发现的。牛顿还确定了质量为m_1和M_2、相互距离为r的两质点间相互吸引力的大小为:F=G·(m_1·m_2)/(r~2),称为万有引力定律。其文字叙述为:“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牛顿引力论与爱因斯坦引力论均对万有引力进行了描述和研究,然而两者的理论体系却完全不同,因而对实际现象解释的程度也有所不同.通过以下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理论比牛顿理论更广泛、更精确、更先进.  相似文献   

13.
牛顿从开普勒定律出发,研究了许多不同物体间遵循同样规律的引力之后,进一步把这个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于1687年正式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_引=G(Mm/)r~2①这里的两个物体指的是质点。万有引力定律只给出了两个质点间的引力。而对于一般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需将物体分成许多小部分,使每一部分都可视为质点,根据①式求出物体1各小部分与物体2各小部分之间的引力,每个物体所受的引力就等于其各部分所受引力的矢量和。  相似文献   

14.
外星科学家们也许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苹果落地和日月穿梭之间的关系——一只苹果落向地面,砸中了苹果树下思考的牛顿,让他悟出了万有引力。如果没有这只苹果,牛顿还能悟出万有引力吗?引力世界不直观根据传说,苹果落地启发了牛顿,这个传说据考证只是牛顿的一句玩笑话。牛顿和许多人一样,也用  相似文献   

15.
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主干知识.牛顿对物理学所做的伟大贡献在于他让人类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正是我们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笔者认为正是牛顿对引力问题的研究,促使他理清了牛顿运动定律等相关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让人类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它对人类认识世界不仅在过去和现在,甚至在遥远的将来仍将发挥作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实验装置进行的测量表明 ,至少在 10 8微米的尺度上不存在引力定律异常现象 .牛顿于 30 0多年前确定了万有引力公式 ,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数也有 2 0 0多年历史 .近年来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使一些科学家认为 ,在非常微小的尺度上 ,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定律可能不成立 .因此 ,用更精密的实验测量微小尺度上的引力 ,成为非常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日前说 ,他们设计的新装置使用了一种频率为千赫兹的共鸣振荡技术 ,对相隔 10 8微米的物体之间的引力进行了测量 .这是迄今最精密的引力测量实…  相似文献   

17.
引力定律地球和月球是由万有引力联系在一起,同样,引力也支配着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作用手整个宇宙,不管存在于何处的物体,它们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引力的大小(F)与两个物体质量(m和m')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在表述这一定律的公式中,G等于6.673×10-11米3/(千克·秒2),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相似文献   

18.
谢恩东 《物理教师》2007,28(6):24-25
1扭秤装置测引力常数G1798年,即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100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图1如图1所示,卡文迪许扭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轻而坚固的T形架,倒挂在一根金属丝的下端.T形架水平部分的两端各装一个质量为m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理论的历史经验,指出了运用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修正牛顿引力定律的意义。进而,阐明了作者所提出的修正牛顿引力公式〔1〕中所体现的辩正特点,即静场与动场的辩证统一,引力与斥力的辩证统一,粒子性与波动性的辩证统一,物质与时空的辩证统一,以及引力场与电磁场的辩证统一,最后,展望了探索建立新引力理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对牛顿说:“不”月亮为什么不离开地球,地球为什么不离开太阳?牛顿认为,那是因为万有引力;而爱因斯坦则说:不,那是因为空间被弯曲。牛顿说,引力就像联系宇宙万物的纽带,将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