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满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1,(2)
艺术创作活动需要心理动力,艺术欣赏活动亦需要心理动力。然而,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有指向外在社会和自然界的,亦有指向主体内在精神世界的。而艺术欣赏的心理动力一般都是源于欣赏主体的内部心理需要及动机。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需要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文艺作品则往往能为欣赏者提供满足好奇心的东西。奇山异水、奇人异事、奇遇异闻、奇风异俗、奇缘巧合等等,都是欣赏者可以期望从艺术作品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李满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0,(4)
什么叫做能力?苏联当代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能力不是表现在知识储存本身上,而是表现在知识运用的动态上,也就是说,表现在心理操作的精度、速度、深度、难度以及巩固程度上。同一项活动,有的人心理操作所达到的精度、速度、深度和难度更大,我们就说这种人的能力更强。艺术家(或其它方面的专家)所具有的各种能力一般人并非没有,只是远不如他们所达到的精度、速度、深度、难度以及巩固程度而已。与艺术创作有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满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0,(2)
创作心理结构是由知觉映象、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表现符号等构件组成。知觉映象元素、文化知识元素、价值观念元素和表现符号元素又共同构成着创作心理结构的元素系统。一、知觉映象元素知觉映象即外界现象与内部感受在知觉中的倒映。这种知觉映象当知觉对象在主体面前消逝之后,会在记忆中留下印迹;这种留存在神经系统中的印迹,心理学称之为潜在意象,这种被储存的知觉映象(潜在意象)在回忆中的呈现心理学称之为再造性意象。这种在神经系统的知觉映象的留存物——心理意象,无疑是艺术构思的形象思维的元素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创作动机与审美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心理结构储蓄的巨大能源是创作动机的内在因素,而外界信息刺激仅仅起一个引发作用.由于审美心理结构的不同,对同样的信息刺激,创作主体作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可见,审美心理结构对创作动机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春蕾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48-53
赛珍珠的短篇小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结构模式,主要包括旧与新的理念冲突的文化模式,爱与恨情感交织的情节推进模式,日常生活与超常规传奇相交错的故事模式等.透过文本表层结构模式,则可感知创作者的深层心理结构,包括在时代大裂变中的文化立场,关爱弱势群体和普通平民的人文主义情怀,对建立在真诚相爱基础上的东方式家庭生活的执著追求,模仿中国小说所体现出的美学追求等.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小说绝大多数都包含了一个类似于穆天子追寻西天瑶母以实现情欲与道德超脱的追寻母题,其女主人公形象大多包含了女圣与女色的二重性。郁达夫在处理这种追寻母题时心理是紧张的、矛盾的,但对女色原型的认同终占上风。 相似文献
7.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1997,(1)
郁达夫小说的绝大多数都包含了一个情爱主题,一个类似于穆天子追寻西天瑶母以实现情欲与道德超脱的追寻母题。他在解决追寻母题的二律悖反时沿用了传统的“发乎情,止于礼”的模式。郁达夫心中有两个矛盾的“自我”——逆子的郁达夫与才子的郁达夫。前者是叛逆的,后者是传统的。郁达夫的内心矛盾在其小说中表现为女色与女圣的矛盾,但对女色原型的认同终占上风。这是其小说在当时能引起巨大轰动并保持长久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彭定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创作心理,这个自有艺术创作以来就存在的客观现象,长期以来被我们所忽视。在向来的关于艺术规律的探讨中,我们忽视以至无视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艺术家自身的情感的、理智的、思想的与心理的活动规律。这就使研究与探寻是跛足的。而缺乏对创作主体、审美个体的内心的、微观的测试、剖析和总活动规律的探寻,总不免有隔靴搔痒的缺憾,总不免由于遗落了另一方面的研讨而使整个理论体系产生缺陷,从而使宏观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研究作家的创作活动应注重作家的心理结构。能对创作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心理结构中具有内模仿和外传达的能力。然而要顺利地进行创作,还需要优化状态。创作的心理结构是作家的知、情、意以及媒介和形式规范的综合统一体,创作优化状态就是它们之间的最佳组合方式,表现为自觉与不自觉的、有意和无意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吕俊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
鲁迅虽然没有直接地、系统地谈过创作心理问题,但在他的许多文章里,却有不少涉及创作心理的精辟见解,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和学习。由于创作心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只谈创作心理中的自觉与非自觉性的问题。这是创作心理中一个比较关键的、也是鲁迅一再论及的问题。 总的来看,鲁迅强调创作心理的非自觉性。所谓非自觉性,即创作过程中并无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13.
王玛丽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1)
写作行为动力系统的要素及结构王玛丽写作行为的动力是写作主体组成要素之一,是写作行为发生和持续的必要条件之一。人们之所以采用写作这一行为方式来再现客观和表现主观,是个性心理倾向作用的结果。外界的“力”必须转化为个性心理倾向,即形成内在动力,写作行为才有... 相似文献
14.
木成畦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创作动机的心理机制,是指创作动机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心理活动,它在作家艺术家内在心理中的生成部位、结构层次和动态轨迹,以及心理能的工作原理。这一研究对象决定了本文的主旨:揭开创作动机的内部奥秘,并对此奥秘作出科学的和动态的描述,同时尽可能给创作动机下一个合适的定义。进行动态描述,十分复杂而又棘手。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涉入同一条河流,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人的心理象一条连绵不断永不停息 相似文献
16.
海子是当代诗坛上重要的抒情诗人与史诗诗人,是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从创作心理角度分析海子诗歌创作的特点,指出早熟与早慧的内在分裂构成其创作心理的基本面貌,并导致了他最终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史亚丽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44-45
茅盾在大革命失败后转入小说创作 ,其创作心理让人深思。而且在此后茅盾一直对政治的念念不忘 ,在他后来的许多小说中都有政治成分的渗入。文章将探究这其间茅盾转变的原因 ,并对以后茅盾的政治情结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8.
胡彦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97-98,101
演讲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艺术是一项艰苦的劳动。由于我们对演讲的认识不足,因此使用时,常常被留于表面,使演讲缺乏应具备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时代性。实际上演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过程,它主要具备感受过程、思维过程和想象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才能克服演讲的表层性和盲目性,真正使演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20.
陈国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9):57-60
陈翔鹤在“五四”退潮时踏上文坛,深受苦闷彷徨空气的感染,陷入了孤独迷惘中。在精神深处忧郁气质的影响下,他在创作中流露出感伤情调,也赋予其笔下人物浓厚的孤独心理。在苦闷的境界中,他企图借助宗教力量来解救自己脱离苦海,安慰受伤的心灵。他创作风格的变化也是同他对生活认识的深化,苦闷和忧郁的情感升华为对民族命运的忧思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