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辩课堂”充分体现积极之意,积极教学一定充满“思辩”,“思辩课堂”是积极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学目标缺素养、教学过程缺思辩、教学内容缺转换、教学呈现缺问题、教学方法缺对话、教学评价缺客观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教学之“理”把握不到位、对教学之“利”把持不到位、对教学之“节”把控不到位。“思辩课堂”教学价值指向学生面向未来的成长,目标逻辑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并行轴,过程逻辑以PDCA螺旋循环为主体线,内容逻辑以话语体系为转换面,技术逻辑以任务设置为重点域,方法逻辑以动手动嘴动脑为结合体,评价逻辑以学生思维能力锻炼为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教与学之间留个“缺”,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呈现多样化,并得到完善的推进,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完美落实,使学生的人性和人格得到完整体现。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完全发挥,使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得到充分展示,这样留“缺”的信息技术课才算有“好的完型”。  相似文献   

3.
李晓琴 《教师》2013,(4):71-71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关于口语交际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内涵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三种有效的途径,即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立足平时的课堂教学、同归真实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学校中,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教与学”的过程。要想顺利完成学习,就必须学者有其“能”,教者有其“法”。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与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关系的,教者缺其“法”与学者缺其“能”是导致  相似文献   

5.
刘红梅  杜良云 《师道》2014,(11):48-49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多元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主动、互动、灵动”的教学理念,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课堂,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构建“主动、互动、灵动”课堂的前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构建“主动、互动、灵动”课堂的基础,灵活教学、鼓励创新是构建“主动、互动、灵动”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聆听能力、歌唱能力、表演能力,而且可以培育学生的协作能力、涵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等。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知觉,疏通学生气息,焕发学生精神生命,从而培育学生合唱意识、提升学生合唱能力、积累学生合唱经验,通过班级合唱,美化、净化自己的心灵。好的班级合唱教学能让学生从“合”(合并)到“和”(和谐),进而让合唱成为学生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三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有别于其他方向的舞蹈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为使学生在将来的幼师工作岗位上更规范、更准确地运用所学的舞蹈知识进行幼儿美育教育,在教学中,应从“表演能力”“教学能力”“编创能力”这三个层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什么途径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语言的修养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多思索、多观察,必将有所见;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驾驭文字。”他并且强调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学中的数学推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推理“载体”非常单一,只是把推理运用于几何图形教学之中。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课堂教学如何把握契机,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下面笔者谈三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陈华忠 《云南教育》2008,(11):41-42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首先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缺补漏;其次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第三,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基于以上复习课教学目标的认识,我们提出了以“回顾交流,了解情况——自主梳理,引导建构——综合训练,拓展提高”三环节为主的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