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一句一个祖父的呼喊,多少年来,她深深地把祖父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童年的生活中,去感受她与祖父一起生活的那段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吧!  相似文献   

2.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  相似文献   

3.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和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脑海里浮现出萧红的童年记述书《呼兰河传》的字,品味着巴金爷爷的一句评语:“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啊,我的童年何尝不是一曲歌谣呢?不过它让我回味总是甜甜的。  相似文献   

4.
朱家托 《教育文汇》2014,(10):42-43
“教习好!”这是我的祖父朱克诚当年读书时见到老师的问候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祖父在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读图画手工选科。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     
小时候,我跟着祖父学《论语》,8岁的我第一次认识了孔子。年幼的我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学着祖父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子曰:……”那时候读的不是一个8岁的小孩子所能理解的,但我始终记得祖父反复地教过我一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相似文献   

6.
一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四句话里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7.
我的祖父和交亲都写得一手好字,受他们的影响,我从童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对写、画的偏爱.  相似文献   

8.
唯不忘相思     
在我的印象中,祖父不过是一个喜欢打麻将、练太极、浇花钓鱼、爱提当年勇的普通老人。而我也没有想过,会在我十八岁的一个夏夜,与祖父的少年时光劈面相遇。那晚,是一位亲戚来通知,祖父的一位表妹去世了。在所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祖父已经霍然站起:"死了?怎么会?怎么会!"蓦然觉得自己的失态,转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氛围和长辈们所给予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望尘莫及的,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我年幼时记忆最深的是祖父那一面墙的大书柜。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家里也是空荡荡的,于是祖父的书房是我最爱去的地方。那时候我不识字,拿支笔拿张纸坐在那儿乱涂,涂累了抬眼看看祖父。他总是一动不动地坐着,手里捧着本很厚很厚的书,桌前也放着一摞书。这张“照片”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现在想,那个时候喜欢盯着祖父发呆而不去吵扰他,小脑袋里一定在好奇,书里究竟有什么让他如此痴迷?直到有一天,他拿着我画得一些看不懂的符号  相似文献   

10.
不记得那是几岁,祖父开始教我描红.母亲说那时无论我在哪在玩着什么,只要祖父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回屋,决不迟延.对此我已没有印象了.  相似文献   

11.
望梅 《初中生》2007,(10):9-10
不记得那是几岁,祖父开始教我描红。母亲说那时无论我在哪在玩着什么,只要祖父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回屋,决不迟延。对此我已没有印象了。只记得祖父用一端红一端蓝的笔很认真地写好了方方正正的硕大的汉字,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16,(5):7
童年时期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欢他。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当地流传着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一天,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险,望着梁启超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梁启超看见祖父急成那个样子,竟又往上攀了一级,还随口念出两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得开心大笑,感到乖孙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身世之谜又一证刘文松蒋介石真实身世至令是个谜。我祖父刘合印是许昌县椹涧乡刘庄人,从1941年我记事时候起,他经常给我讲蒋介石是许昌灵沟河(即今河街)人。我祖父于1952年病故,终年84岁。现把我祖父讲的事写于后,以便从中辨别蒋介石的真实身世。清...  相似文献   

14.
风水镇往事     
十二岁以前,我在凤水镇生活,和我的祖父、祖母一起。  相似文献   

15.
一了解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师:《我和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谁呀? 生:(齐)萧红. 师:萧红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非常有才华,29岁的时候创作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大作家茅盾先生曾这样评价她,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这个评价非常高.可惜萧红是一个短命的作家,只活了31岁.如果今天她还健在的话,说不定还会得诺贝尔文学奖呢.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在你的眼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相似文献   

16.
正一、走进祖父的园子生:"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师:你读出了什么?生: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师:谁有不同的看法?生:"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宁波城里。在我十岁的那年夏天,有一日下午,家里来了个客人,他是我祖父的老朋友,据说在清朝末年中过举人,名字叫做陈蓉馆。他进门后大概与我祖父谈了一个多钟头,我祖父就把他送了出来。在院子里,客人见了我,摸着我的头说:“你是开垒么?很好,过了暑假,你就是‘翰香’的学生了!”  相似文献   

18.
【案例呈现】《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每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于重点的词语可以圈画,必要的时候写上批注。  相似文献   

19.
梦碎之地     
12岁那年,我从父亲的深渊里得以拯救,祖父退休后,父亲的兄弟弗雷德当上了家庭鞋靴作坊的经理,成了他的新克星,我敢肯定是在祖父的敦促下,弗雷德提出要送我去费尔德主教中学上学,那是一所私立学校,圣约翰斯城里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送孩子去那儿。  相似文献   

20.
正我儿时就喜欢东涂西抹。那时没有范本,我便拿香烟图片照着临画。七岁时,我进入嘉定第四国民小学读书。上学后,我接触到笔和砚,看到教科书上的插图,很感兴趣,于是就用毛笔临习。我画画完全是自发的,对于所学课程,只有画画一直爱好不变。我母亲的祖父爱好书画,家里有些收藏,母亲亦擅长刺绣,这或许成为我爱好画画的根源。12岁时,我转学到离家一里多路的学校就读。上下学会路过一位名曰沈书林的老画家的画室,我经常隔着玻璃窗看他画画。虽然他的画极其庸俗,但我却看得津津有味。那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