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启泉 《中国德育》2013,(10):11-14
课程的德育目标是通过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来实现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而言,可分为理性的道德教育、感性的道德教育、行动的道德教育。教师需要牢记学科教学的道德价值,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信赖关系,还要有丰富的创意。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高校德育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高校德育目标包括政治目标、思想目标和道德目标,具有阶级性、历史性、层次性、具体性等四大特征。同时,论述了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概括出我国高校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潭  边留峰 《文教资料》2011,(24):212-213
德育课程是以培养人的德性为目的的。高校德育课程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处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参与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大学德育课程的主体,现阶段高校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很多困境,要摆脱困境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本文主要从理论授课、自主学习和合作研讨等方面内容的合作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开展高校德育课程的创新性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高校德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效果不佳,存在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德育实施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只重目标不重过程等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应使德育课程非专门化,在课改中全面渗透德育因素;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以"无为而无不为"对抗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德育课程回归生活,使德育成为践履之学;指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培育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地确立高校的德育目标,即把培养“四有”的人才作为高校的德育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机制;根据德育发展的总体性、长远性的战略特点,围绕培养目标,实现最佳战略组合,才能把高校德育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良心的大学”是引导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上责无旁贷。德育目标是有层次性的,基础道德教育目标是实现高层次教育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受不完善市场经济和外来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道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在高校扩招和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基础道德教育尤其重要,督勤促俭应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是高校德育目标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提出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以从德育范畴、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构建、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德育功能观的反思与高校德育目标建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德育低效状态一直是困扰当今学校德育的一个普遍问题。德育功能认识上的误区及其由此导致的对学校德育目标建设的片面导向是其根源性的影响因素之一。这些误区表现为德育整体功能的夸大化、个性性功能的工具理性倾向,教育性功能的智育化倾向等。高校德育目标的制定应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克服不良导向,建构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推动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课程教学目标的体系化王致和,史贵全一、问题的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论中向来都被赋以十分重要的功能: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具有为教学双方指明活动方向、预定发展结果的目标导向和激励调控功能以及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的价值尺度功能。然而,在教学实...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与隐性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性德育课程能有效地发挥对学生德性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它具有潜在性与间接性;广泛性与开放性;隐蔽性与渗透性;非预期性与二重性;体悟性与深刻性的特点。它对学生具有认知上的导向功能;情感上的陶冶功能;意志上的磨炼功能;行为上的规范功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能优化校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环境,提升学生的德性水平,帮助完成德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正>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正是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也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时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而德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对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教学合理地、科学地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因此在目标教学中,制订课时目标一定要根据章节内容,制订出适度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确立高校德育目标,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在大学阶段的特定要求。个体的发展是内部过程和外部条件(含教育)的特殊的结合,这种结合,既制约着相应年龄期间的心理发展动力,也制约着这个年龄段结束时  相似文献   

13.
提高高校德育实效的关键是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德育回归学生生活实际,充盈学生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完善个性,既体现了德育的最终追求,也是高校德育目标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体育隐性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具有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的基本特征。由于隐性课程具有的两面性,我们必须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体育隐性课程与素质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体育隐性课程往往比体育显性课程更容易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必须使用有效手段来控制隐性课程,更好地规划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以及相应理论知识的提高等几方面需密切配合,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改善提高体育隐性课程控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产业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的态势;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就业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些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就业观念,同时也冲击着  相似文献   

16.
战略指的是重大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发展战略包含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所形成的战略思想,以及实施战略思想的举措等。发展战略对于现代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课题。每一所现代学校在未来教育市场的竞争中能否生存、发展、壮大,学校发展战略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学校发展战略符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郎晓东 《华章》2007,(2):39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目前德育教学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对大学德育的学科特点分析,提出了关于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德育教学应用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回顾建国50年来,中学生物课程中德育目标的沿革和变化,发现德育目标在标题、理念、地位和内容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启示生物学教学应改变观念,重视育人目标,采取多样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并进一步将目标明确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是个体人走向社会、接受和认同社会规范、社会制度,逐渐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和冲击,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都发生较大变化,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的新特点,必须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要研究和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探索新的教学载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对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的界定出发,较为缜密地阐明了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的关系。认为德育目标通过其评价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对德育实效起直接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