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不良的亲子关系容易使中学生自小形成不良的性格,从而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友伴关系影响中学生的社会化和心理健康。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学生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而在同伴中人际关系差的学生可能表现出退缩、攻击性行为和消极情绪;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专制的或异常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柳鹃 《云南教育》2004,(19):22-23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既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又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不良行为。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其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正常发展。如不及时干预,攻击性行为还可能转化为不良品德,甚至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不仅对构建和谐校园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学生健康成才也有很大影响。当前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自卑、自负、猜疑等主观方面的问题,网络的普及也影响着大学生交往方式和手段,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要增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意识,学会善于体察别人的真正需要,学会与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良好个性及心理健康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姚勇 《文教资料》2008,(23):130-132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使我们身心愉快,而不良的人际关系或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常常令我们情绪不佳,感觉压抑、苦闷,等等.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处在良好的人际氛围中,但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交往能力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谁都无可厚非,但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是他们的唯一任务,除此之外,在学校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他们的人生必修课.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格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使他们处于各种矛盾冲突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自身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而受到心理困扰,导致了他们不良的交往倾向。在教育实践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由于自身人格特征或能力的缺陷难以适应社会,无法进行良好的交往活动。他们狭隘抑郁、怯懦自卑、孤僻离群、对人粗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虚伪、情绪自控能力差;在交往的意识、动机、价值观、情绪等方面均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导致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因此,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学生总会表现为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尤其是后进生、单亲家庭学生、早恋中的学生,他们不懂得自我调节学习情绪,或调节情绪的方法不当,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健康状况。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情绪的自我调节呢?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优秀的班集体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家长、教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其中困扰学生较多的还是和同学之间的交往。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他人乐于亲近的人,但往往事与愿违。我曾带的班级里,就有这么一个女生,她成绩优秀,能力很强,课余时间她与别人也主动亲近,但她从来都不能如愿,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不喜欢她。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她表现自私、说话总是抢占风头,心里总为自己  相似文献   

7.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既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又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不良行为。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其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正常发展。如不及时干预,攻击性行为还可能转化为不良品德,甚至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攻击性行为一般出现在小学高年级,而这一时期的少年,思想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稍有不慎,也许就会走上歪路。因此,对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老师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一、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只是简单的品行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状 记得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在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两性友谊将会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和学习、生活的动力。特别是对那些身心都不太成熟的肯少年来说,这种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性格发育、心理成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种异性交往的健康心态的形成,不但有利于他们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而且也会对他们未来的婚恋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那么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状况如何呢?笔者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当中作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4O0名学生当中,有342名学生承认自己有与异性密切交往的想法和行为,占总休人数的86%。而这些早熟的同学主要表现为:1.心里总想着某某而不敢和他讲;2.主动打电话说好听的话追求对方;3.写类似情书的纸条夹在对方的本子里……面对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观察以及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的人格适应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根据UPI测试和学习动机测试的结果,作者认为高职学生的人格适应情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种种不适应的问题。高职学生的人格适应不良表现可以归纳为三类:情绪调适不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0.
所谓性格特征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根据性格表现形式,认为性格由以下几个特点组成:1.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方面的认知活动特点与风格。2.性格情绪特征。指人对情绪的控制所表现的某种稳定的、经常表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强度、稳定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3.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4.性格的道德特征。指反映在对现实的态度上的特点,主要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如对人对事的态度等。良好性格特征与语文学习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良好性格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而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交际危机",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培养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对策,指导高职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艳敏 《职教通讯》2012,(20):51-53
当前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相对比较集中、多发,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中职学生自身的认知、心理、情绪、性格、过往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是造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内在原因。教师只有通过正视课堂问题行为、尊重和关心学生、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与矫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为构建中职学校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传承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完善其人格,树立其积极心态。性格的理智特征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性格的情绪特征重在培养学生愉快、乐观、向上的情绪;性格的道德特征中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而决定人际关系质量的关键是性格.性格色彩学将几种典型性格对应用四种色彩符号表示,本文通过对四种类型的性格分析优劣势,帮助人们明确自己所属的性格类型及所具有的特点,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进而有意识的调整与人交往的行为,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时期是一个渴望交往、需要理解和友谊的时期。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相对独立于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保证,是他们在大学阶段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多年的学生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直接表现为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生活中经常感到孤独寂寞,不合群等。其它方面产生的一些问题深究其原因大多也是因为人际关系失调所致。比如,生活不适应是因为到了新环境未能及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下降是因为人际关系不良所致;不参加集体活动是因为在人际关系中曾受过伤…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 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则是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关键,所以在高 中政治中必须要注意对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亲社会行为 是一种道德情操的表现形式,是学生社会能力的一种,能够提 升人与人交往的质量,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学 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具备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笔者  相似文献   

18.
大语文教育,相当重要一点就是维护学生的写作心理健康。它指学生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写作,其写作的成果等学习行为能被社会环境所接受,又能为自身带来快乐和成就;并且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又表现出:正常的智力水平;积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写作意志;正确的自我意识;较强学习作文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特征与生理年龄基本相符;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人格的完整与和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与气质。但事实上,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焦虑心理、惰性…  相似文献   

19.
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习并丰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交往是教育的基本而必要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活动形成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因此,他们对教学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作用也不相同。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是一种正式的、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决定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因此,教师是形成师生人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优劣的关键。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师生人际关系中“所作所为是举足轻重的。”他说:“课堂气氛主要地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结成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性格发展、自我意识和心理压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内涵,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