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领导体制类型和高校体制改革 (一)体制概念和类型。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权力划分和机构设置的制度。由于领导管理方式、方法不同,权力划分和机构设置亦异,形成不同的体制。高校领导体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1.个人负责制。我国的校长负责制;苏联的一长制;英、美等国大学体制,基本属于这一类型。2.委员会制。凡权力集中在一个由多数人形成的委员会机构者,称委员会制,亦称集体领导制。我国1956年以后所实行的高校领导体制,党委统管决策和贯彻,属委员会制。 (二)两种体制优缺点对比。个人负责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行动迅速,  相似文献   

2.
高校"党委领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它既符合世界上现代高等教育实行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的发展趋势,又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现实存在的问题在于内部法人治理关系和授权主体关系不清,权力运行过程存在机制性障碍。疏通机制性障碍的关键是破除官本位,优化党委组成结构,赋予党委对校长的选择权,构建新型的基于中国国情的高校决策权力主体、执行权力主体和学术权力主体三者分工协调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这里说的“学校”,当然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原来实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总支、支部,下同。)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今后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的权力是什么?实行校长负责制会不会削弱党对学校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党政关系如何处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这些问题不明确,就会妨碍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改革。本文打算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3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明确:“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我校于1988年下半年经厅批准试行校长负责制。几年来,这一体制逐渐趋于稳定和完善,去年5月,经厅宣布正式实行校长负责制。 一、校长负责制是新时期学校管理的正确领导体制 建立学校的领导体制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2)领导必须是唯一的,不能实行多头领导,以保证统一指挥。(3)决策应该是集体的,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决策的实施必须是个人负责的,以保证目标的实现。(5)领导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逐步校长负责制。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决策,与此相应,系也必须实行系主任负责制。这有利于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和完善以校(院)长一系主任为主线的校、系两级教学行政管理系统。我们知道,体制是一种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领导关系和管理方式等多因素的结构体系。因而,进行高校体制的改革仅仅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不够的,如果不下决心改变高校管理中现存的严重弊端,校长负责制也难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文摘     
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对学校领导体制的一种优化选择,也是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行校长负责制首先要有制度和法,  相似文献   

7.
一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长负责制是一种个人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它是相对于委员制和集体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而言的。这种个人负责制和集体负责制的基本区别在于:其一,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成员的权力是不平等的。校长拥有最后决定权,在委员  相似文献   

8.
校长负责制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所实行的领导体制,它体现了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首长和法人代表所拥有的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的权力与责任。实践证明,校长负责制是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所实行的最为合理的领导体制,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办学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校长负责制的实际贯彻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此,试就校长负责制的完善问题进行讨论,以求教同仁。一、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加强和改善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领导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传…  相似文献   

9.
一、领导体制类型和高校体制改革(一)体制概念和类型——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权力划分和机构设置的制度。由于领导管理方式、方法不同,权力划分和机构设置亦异,形成不同的体制。高校领导体制即是国家事业单位的一种体制。领导体制有人称管理体制,从其根本特点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1.个人负责制。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最高决策权力,集中在一位主要负责人身上,即为个人负责制。我国的校长负责制;苏联的一  相似文献   

10.
如何建立现代学校领导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学校应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体制。如何建立现代学校领导体制?以下是3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①实行由党组织、校委会、教代会3方面各负其责的学校领导体制。学校党组织是党的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代表,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和政治保障监督机构;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委会是学校法人代表和决策的执行机构,有充分的自主权;教代会是民主决策和监督机构。这3方面都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和责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②实行学校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决策…  相似文献   

11.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领导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前不久,国家教委中学司在大连市召开全国部分省、市学校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就各地在试行校长负责制工作中的经验、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与会代表围绕着一些“热门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话题之一:实行校长负责制,应赋予校长哪些权力长期以来,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校长处于有职、有责而无权、无法负责的状况。用校长们的话说,过去的体制,校长与党支部书记之间唱的是“二人转”,关系和睦的是“哥俩好”,关系紧张的则“对着干”。因此,要实行校长负责制,首先就要确立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赋予校长一定的权力。那么,校长应该有哪些权力呢?哈尔滨三中是试  相似文献   

12.
刘邵岚  曾圆圆 《教师》2008,(22):112-113
校长负责制的实行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同时也导致了校长权力滥用、权力失衡等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校长的办学自主权需要加强,与此同时也要对校长管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加大监督力度。校长权力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所造成的。是这种体制中缺乏对校长权力进行制约的独立评价监督机构所造成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评价监督机构,有效地解决校长权力失衡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完善现行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教育行政体制的深化改革,大部分技工学校在学校管理上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的实行是事业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一方面,它为技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另一方面,校长负责制做为一种体制,其自身的完善也面临着一系列令人困扰的问题。 首先,校长负责制给校长规定了哪些权力和义务呢?  相似文献   

14.
从行政权力看现行领导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谈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专题讨论栏目已发表文章若干,从政治权力视角论述不少,论及学术权力也有一些,但从行政权力角度关注不多。本文愿拾遗补阙,参与讨论,旨在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体制问题,说到底是权力配置、权限划分问题;领导体制则涉及领导层的领导制度、权限划分、相互关系。不同的领导体制,各有利弊。集体领导体制的优点在于有利于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缺点则在于决策的时效性相对较慢,而且可能造成集体决策,集体负责,谁也不负责的现象。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点是责任明确,为及时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创造了条…  相似文献   

15.
一、北京市校外教育网络发展概况市校外教育网络包括:有统一的领导体制和行政管理机构;有一套市、区(县)、街道少年宫、科技馆(站)、少年之家、活动站等校外教育机构;有刚刚建立发展起来的校外教育的理论、业务研究机构.1.校外教育的领导体制和行政管理机构50年代,北京市就建立了以副市长吴晗为主任、有市教育局等部门和工、青、妇参加的校外教育指导委员会,其办事机构——校外教育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文革"初期,这套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在“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高校管理中一种新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辽宁省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的情况看,时间长者有一年半的历程,短者也有半年的实践。尤其从试点时间较长学校的情况看,它们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证明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但是,在试行中也反映出某些认识与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拟就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做些初步探讨,以便提高认识,为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鸣锣开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我国学校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校长决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将日趋重要。因此,加强校长决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方向,它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科学的决策,有利于权力的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19.
计琳 《上海教育》2024,(1):22-23
<正>《上海教育》:如何理解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义和内涵?沈炜:在中小学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中小学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和深远意义,更要结合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一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学校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行校长负责制后,高校党委的职责由领导工作的地位改变为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计划在本校的贯彻和实现。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党委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