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低角度趣谈     
用低角度拍人物照片,得出的效果挺有趣的。往往会把被拍摄者表现得高大、宏伟而且挺拔。如果利用短焦距镜头在近距离拍摄,还会出现被摄者腿、足部位的延长与变形,使之成为魁伟的“巨人”。当然,要取得这种效果,拍摄者就必须尽可能下蹲,甚至卧下;有时还需把照相机放在地面上,依靠经验,估计取景。  相似文献   

2.
体育竞赛摄影要求拍摄者应当做到思维、操作、技巧三者并发,即根据自己的位置、角度、现场光线强弱、所使用感光片的快慢、调好最佳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预测好距离,到时才能准确、快速地取景,按下快门。这就是说,拍摄者要想拍出一幅理想的、成功的照片,首先就必须具备反应敏捷这个条件,尤其是搞体育竞赛摄影。当然,要做到反应敏捷,就首先要熟悉各种照像机的所有功能,这样在拍摄前心中就大概知道在什么场合,应用什么样的镜头、胶片,用什么样的技巧、方法去拍出什么样的片子。拍摄体育竞赛照片,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新聞报道必須完全真实。但在有些新聞报道中,往往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錯,不能做到准确无誤,这是什么原则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这里,只打算談談有些事实差錯和技术差錯,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作为一个編輯检查工作人員,如何才能防止这样的錯誤,这对于保証新聞的完全真实,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童年是富有幻想,充满好奇、快乐的时期。怎样在少儿节目中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他们的这些特点?我认为,找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和学校,建立固定的联系点是个好办法。建立联系点,为少儿节目的采编人员熟悉孩子生  相似文献   

5.
罗理 《大观周刊》2011,(18):132-132
谈起学困生.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老师都会无奈地摇头。 谈起学困生.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张张稚嫩的脸庞.透着无奈;一双双困顿的眼神,流露着漠然。每一个班,都会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是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的消极心理。教师若冷落或无意伤害.他们就会很敏感的在心理上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对老师产生对抗心理.当他们无所事事时.就会干一些违纪的事.甚至于一些违法的事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双差生”。  相似文献   

6.
王伟  房宝树 《新闻传播》2005,(11):68-68
“如今的媒体已经进入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喜欢看电视活动的画面,看报纸第一眼进入视线的是生动的新闻照片。所以一张报纸没有好的新闻照片就会失去很多读者,就会失去竞争力。”这是鹤岗日报社社长杜广成说的一番话。鹤岗日报社十分重视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作用,要求摄影记者多深入现场,多下功夫,多拍好照片:要求编辑们要重视图片新闻,好照片要上头题,要给大版面。  相似文献   

7.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天真可爱,活泼烂漫。要拍摄好儿童照片,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在拍摄时不要去干涉、打扰他们,顺其自然,让儿童自由自在的活动玩耍,这样才能拍摄到真切的、传神的、美的瞬间。  相似文献   

8.
专家点评郑卫(新华社摄影部):所有母亲怀抱孩子的形象多少有些类似,许多情形下给人的感觉是优雅的,温暖的.但看了这张照片,我们会从那些美好的感觉中醒来,代之以焦虑、伤感,一如这位母亲的眼神.摄影作品要以细节动人,这张照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反常”细节,本该圆润的孩子的腿与臂,却如同干枯的柴棒,还有不成比例的头部与鼓起的腹部,这样的孩子来到世上,承担着怎样的痛苦?他们该如何面对人生?摄影师告诉我们,这世界上的确存在着这样的人们,以图为证.  相似文献   

9.
崔爱书 《大观周刊》2011,(23):201-201
1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他们刚刚进入校门,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这就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他们怎样做、做些什么。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要提前准备好明天要用的书;下课后准备好下一节课要用的书本、铅笔等学习用品,并把它们整齐地放在课桌上;刚开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提醒,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习惯了。  相似文献   

10.
照片与文字的结合作为一则完整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字弥补照片的不足就象照片弥补文字不足一样。在这一点上,照片和文字是相辅相成的。这不是照片和文字竞争的问题,而是照片和文字怎样配合才能最有效地传播事实和思想。克雷克在研究中发现:图片说明往往着重于提供评述,图片本身往往着重于提供吸引力。虽然图片说明的效果通常能与拍摄者所预期的一致,但有时图片说明产生的含义与照片的原意却是相反的。因为图片说明能改变或修改照片的含义,尤其当照片本身令人费解或模棱两可时。图片说明能使一张照片“快乐”或“悲伤”,“褒”或“贬”。当图  相似文献   

11.
对新闻真实性的研究,可以说是新闻领域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历史和现实双重因素作用下,我们的新闻报道没有杜绝失实。因此,本文试图从新闻真实性的构成上,打开这个问题的门。西方人士认为,像照片一样将事物拍映出来,这就是真实。他们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是另一回事,但这样是不是就是真实?似乎中国的新闻还不应苟同。其实,如实“拍照”,只可算作新闻真实的基础,或基础表现。它并不表明新闻真实,在有些情况下,它还会产生不真实现象. 新闻的所谓真实,必须同时具备下述条件:  相似文献   

12.
拍摄少年儿童的照片,首先要热爱他们,理解他们,才能像孩子一样有一颗童心,知道他们的兴趣所在。如果带着成人的目光去看待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抓取具有少年儿童特征,反映他们内心活动的瞬间。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拍摄人物照片应注意拍摄眼神,但对于儿童摄影来说仅仅注意眼神是不  相似文献   

13.
抓拍就是在被摄者不受干扰限制的情况下,快速地拍摄出瞬间的影像。抓拍是表现新闻事件的主要方法。它的特点是简单、快捷、作品所表现的人或事物真实、自然。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新闻事件是抓拍成的。新闻摄影报道既要讲究时效性,又要求拍摄者拍出曝光准确、图片清晰、艺术性高的照片,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能抓拍好新闻照片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一、要有对新闻事件抓拍的预见性和强烈的抓拍意识。抓拍的预见性是指在拍摄事件或人物之前的某种预感。俗话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在一些事件发生前,总要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气氛或先兆,这种气氛可使拍摄者利用事件未发生前的极短时间进行准备(例如准备好器材,  相似文献   

14.
常见记者采访时,带上采访机或采访本郑重其事要求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我认为这样做很容易使被采访者思想紧张,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易挖掘出来。使采访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能和被采访者互通思想,采用聊天的形式把他引向你所要了解的问题,就会收集到真实、感人的素材。劳模丁春棠是个销售能手,他  相似文献   

15.
某些出版单位或商业、旅游部门,喜欢用电影明星、歌星或“才子佳人”、“金童玉女”的照片制作挂历或广告,或事前未达成协议,或使用方式不当,常常引起一些纠纷。为今后避免或减少此类纠纷,保证照片拍摄者或提供者与照片使用者双方的正当权益,在这里就答有关来访者问的要点整理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最近,江苏金坛市一所中学对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以《未来的我》为题的作文竞赛,有些学生把自己的未来描述得颓废消极。对此,阅卷老师甚为忧虑。现摘录两例,建议大家看了深思一下,那样带上自己的子女去吃喝玩乐,要有小姐服侍,想跟谁成家就跟谁成家。他们长大了会怎  相似文献   

17.
感动 《新闻世界》2008,(2):54-54
秘鲁安卡什省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群男孩,由于贫穷,他们从小就帮着父亲干些最低贱的活儿——到大街上卖口香糖、卖彩票、卖报纸、替路人擦皮鞋……但每当有人问他们长大想做什么时,天真的孩子们总喜欢这样回答:“长大了要当总统!”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后,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问题引起日益广泛的重视.各种新闻刊物和新闻单位展开了专题讨论和研究,提出不少见解.现把当前在讨论中的不同观点综述如下.新闻为什么要求真实有的文章认为,新闻真实性是由党报的党性原则决定的.我们的报纸是党的报纸,人民的报纸,党通过报纸来指导工作,教育人民;人民通过报纸来了解党的意图.新闻只有真实,人民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如果报道失实,那么就会把读者引向错误道路,也影响报纸的威信.象"四人帮"那样搞假新闻,报纸祸国殃民,也使报纸蜕化为法西斯报纸.有些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新闻要求真实是任何报纸包括资产阶级报纸的共同要求,这和报纸的性质无关.报纸的性质是人为的,而新闻要求真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绝对的.不是新闻的指导性要求新闻真实,恰恰相反,是新闻的真实性制约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13,(1):108-108
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就打破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这时,老师们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层次上来。只要家长和老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孩子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LCD的威力:迅速消除被摄者的“敌意”夏日里闲暇时,北京胡同里的百姓们总爱三五成群纳凉唠嗑。假如某日你也带着轻松的心情加入其中,而在此时,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拿着照相机突然对着你一通乱拍……十之八九,你会火冒三丈。这咱反应是极其自然的。因为他破坏了你宁静的生活。人们终究信不过那不进暗房不出影的胶卷。当然,这种拍摄方法是犯“忌”的。作为~个摄影者,取得被拍摄者的信任,处理好与被拍摄者的关系,是拍好人物照片的首要任务。当我们用传统相机的时候,你得准备较长时间用自己的笑脸来调和人家冰冷的面孔。那天我拿着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