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强调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试分数排列名次、张榜公布,但我们这儿的有些学校却视此不顾,仍然排名次,甚至开表彰大会。“排名次”,按照我们这里的一些老师所说,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耻而后勇。但我认为,教育的手段很多,为什么不选择别的手段呢?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教育家,难道都用此招?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既有学生的因素,也有老师的因素。不同的老师会教出不同的学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光指望排名次,搞评比,捧出几个尖子生,难道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吗?学生的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2.
高校宽进不能仅在数量上,严出可使毕业生更有质量高校是各高等教育机构和形式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中坚力量。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高校既有为所有适龄青年提供更多学习机会的责任,又有为社会输送大量优质人才的义务。于是,人们把对高校的更多关注,集中于高校的招生与毕业环节。  相似文献   

3.
沈建新 《班主任》2003,(9):30-30
不少地区的中小学都已禁止给学生排名次的做法,这大概是在保护学生的尊严吧?可假如不排名次,但考分还是公开的,“已知几个数,然后将它们从小到大地排列”这道应用题,对于稍大一点的  相似文献   

4.
变脸,乃中华之国粹,随着改革浪潮的日新月异,教师也应该学习这门艺术了,这主要关系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习惯于照章办事,就教育来说,上面要求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于是中小学基础学科被人们切成两大块,升学必考的一块叫“主科”,另一块叫“副科”。中国人又颇务实,对必考的主科各级都高度重视,上下齐心努力奋斗;副科嘛,暂放一边罢,反正它对升学无甚关系。“避虚击实”,这种战略还是挺有效的,“黄榜”一出,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6.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这是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4题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该句将“炙手可热”与“滞销”对举,误解为“畅销”之意。举国瞩目的高考对该成语的考查理应使人们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该成语的正确使用似乎只与千万考生有关,至于新闻媒体等则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且看几个病例:犤1犦陈丽敏担任了澳门特区行政法务司司长———特区1.7万名公务员的头儿,舆论立时大哗。连续多日,这位名列五司之首的女长官,成为澳门报刊炙手可热的焦…  相似文献   

7.
《读写月报》写作版2002年第2期发表了裘永红先生《几个常被误用的词语》一文,拜读后很受启发,但其中的一条似有可商榷之处,这便是:3.空穴来风“张局长被免职了,看来有关他有腐败问题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伏明霞矢口否认服用过摇头丸,声称此类报道是空穴来风。”“空穴来风”常常被理解成“毫无根据的,无中生有”,而它的意思其实正好相反,是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若按“老皇历”(料想《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空穴来风”条的解释即是裘先生的权威依据),裘先生此说甚当。可若按…  相似文献   

8.
@杨九诠: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标更加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班额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班额必然带来满堂灌,师生、生生互动,实践活动与科学实验难以落实。必须要从建立  相似文献   

9.
徐向良 《教育》2008,(8):17-17
和往年一样,高考阅卷工作刚刚结束,许多都市报纸便争相报道“高考状元”了,从考试成绩到考生“感言”,再到个人爱好,甚至连和“状元”稍微沾点边的细节也不放过。对这样大肆宣传高考状元的做法,笔者认为实在是有些过头了。  相似文献   

10.
《读写月报》写作版2002年第2期发表了裘永红先生《几个常被误用的词语》一,拜读后很受启发,但其中的一条似有可商榷之处,这便是:  相似文献   

11.
时值新学年开学,各地“择校热”骤然升温了,令家长头痛,令学校烦恼,令社会不安。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不知上演了多少“悲喜剧”,但仍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这个教育的“顽症”的产生、发展以及治理来看,只要各方努力,综合治理,“择校热”是可以降温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8,(22)
云南新闻网6月24日刊载徐向良的文章:和往年一样,高考阅卷工作刚刚结束,许多都市报纸便争相报道"高考状元"了,从考试成绩到考生"感言",再到个人爱好,甚至连和  相似文献   

13.
邱万福 《教学月刊》2002,(12):13-14
高考语连续四年的“话题”作,依次检测了考生的科学幻想、多向思维、道德的诚实和价值取向。但这些淡化审题和体不限的考法,是否有些离“谱”?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国人创造性有多强不敢恭维,但“仿词”的能力是颇强的。创造力、想象力可能不佳,但联想的能力还是非常发达的。这不,“超级女声”之前有“超级名模”、“超级明星”;“超级女声”之后,“超级男生”甚至“超级教师”也出来了。“超级”二字由以往的高挂在人群金字塔上的顶  相似文献   

15.
“串讲法”早该摒弃了,然而,现在一些语文教师上阅读课仍乐此不疲。为什么会这样?仔细寻思,不乏缘由。 其一,易于操作。教师只要备课时根据教参或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寻找一条容易驾驭的教路,就可在课堂上自由驰骋了。  相似文献   

16.
冯歆然 《大学生》2014,(11):46-46
网络搜索引擎指数显示,“学霸”一词近年热了起来,并产生了学霸吧、学霸网、电视综艺节目《学霸去哪儿》等借“学霸”搭车的现象。这个原本是“教育、文化、科技等学术领域内以权威自居排斥和打击异己的人”的贬义词,经过大众媒体的漂白,转化为特指那些学习成绩尤其是考试成绩特别优异的中学生或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脚,每个人都会洗,可以说是最平常的卫生习惯。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给父母洗一次脚的教育——“洗脚教育”悄然兴起。于是乎,有的大学、中学乃至小学对它乐此不疲,更有甚者则成为“必修课”。为此,报刊、广播电视也借助优势广泛宣传,来体现学生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关切和疼爱,让洗脚者心灵历练感恩,尝试温存,最终获得觉醒和升华,产发浓浓的难以割舍的亲情,仿佛世界因此便充满了爱。然而当“心有灵犀”过后,却令人不免陷入深深的思考:如果真的对父母充满爱心,又何止洗脚般真情流露,又何须用得着别人的启发而突然去作一次秀?如此这般的炫耀,似乎我们…  相似文献   

18.
每当大考、期末临近,一些班级就会在黑板上设立一个醒目的“考试倒计时”牌,督促师生绷紧神经,为考出好成绩而努力拼搏。“考试倒计时”对于督促学生学习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倒计时”的负面影响也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曾经在考生中作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愿在班上设立“倒计时”。理由很简单,复习本来就很紧张,而一进教室抬头就是“考试倒计时”,心里就越发焦虑,整日惶惶然,压抑得很。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的紧张则适得其反。 “倒计时”,非但起不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时代》2009,(9):41-41
西子姐姐,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了,在学校里,我也算是个好学生,可是避免不了招来同学们的流言蜚语。同学们都说我喜欢其他班里的一个男生。可这不是事实!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0.
刘鹏 《生活教育》2013,(2):14-14
开放“异地高考”是一大进步,然而目前公布相关办法的30个省(区、市)中,仅有上海和安徽公开征求意见,却未免让人遗憾。 法律制定、政策出台等国家活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让法律和政策充分集中民智、体现民情和反映民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无疑在于立法和出台政策之前,先行公布草案与试行规定等,然后充分征求民众意见,虚心听取百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