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赫金根植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偏颇,真正把握住了喜剧意识的本质和精髓;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性的实质和审美功用;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喜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赫金植根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把握住了喜剧精神的本质和精髓,使"狂欢化"成了喜剧的一大特点,体现了一种喜剧精神,具有很强的喜剧意识。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的实质和审美功能;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辨色彩,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并将对喜剧的理解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论层面;同时,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研究巴赫金狂欢理论与陈白尘喜剧的内在关系,探究陈白尘喜剧蕴含的狂欢化的诸多因素,提出陈白尘喜剧的狂欢化色彩是审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对中外狂欢体民间文学与文人喜剧创作的狂欢性的继承与创新,它蕴涵着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中外喜剧理论对比,探讨了喜剧、喜剧意识及狂欢化,指出在当今多元的文化语境下,喜剧的核心是喜剧意识,喜剧意识的集中反映是狂欢化,狂欢要做到自由与约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鹿鼎记》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作品。作者金庸运用狂欢化喜剧、讽刺性喜剧、幽默喜剧三种形态及高超的喜剧手法以观察社会,解读世事,使该小说成为其喜剧性小说中的里程碑之作。  相似文献   

7.
谌利华 《文教资料》2006,(33):62-63
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通常指作者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创作的喜剧作品,包括《错误的喜剧》、《维洛那绅士》、《爱的徒劳》、《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及《第十二夜》。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的确,莎士比亚作品不仅具有很多外在的狂欢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即莎士比亚相信人们可以从现有秩序中解脱出来,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认识世界和人类的方法。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浪漫喜剧具有的狂欢化特征,指出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是对旧的价值观念的重审,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狂欢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白尘喜剧的加冕、脱冕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的加冕、脱冕不仅在方式上而且在本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蕴涵着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陈白尘喜剧对巴赫金的狂欢式的加冕、脱冕的创造性改造与利用,对塑造反面喜剧形象具有重要的审美作用,同时,使狂欢式的加冕、脱冕突破了民间文化的思想立场,上升到革命民主主义的意识高度。  相似文献   

9.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很特殊的作家,他的小说在中国大陆一度被严重误读。对于中国当代文坛而言,王小波的小说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独特的"狂欢小说"文体。这种文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恶谑化语言、黑色幽默人物和异化的环境三个方面。他的小说是"解构与颠覆的喜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别对这三个恶作剧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阐释《第十二夜》的喜剧性,以及莎士比亚轻凇浪漫的喜剧精神。《第十二夜》被莎评学者认为是最能体现莎士比亚喜剧才能和精神的典范之作。它的情节主要是由三个幽默风趣的恶作剧构成,通过错综复杂的框架结构,生动诙谐的人物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一个狂欢化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喜剧小品因篇幅限制一般不正面表现重大题材,但是它能反映社会心理变迁。黄宏的小品渗透着国家意识形态引导下的“良民”心理,因此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润滑剂。赵本山的小品则具有喜剧萌芽期的狂欢性质,颠覆了惯常大众传媒中被扭曲的农民形象,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相似文献   

14.
论康拉德小说的喜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拉德的论者多据康氏小说中对黑暗、死亡等的描写而认为他是一个冷峻的、甚至悲观的作家 ,这诚然是有道理的 ;但他们往往无视乃至否定其作品中的幽默的、喜剧性的一面 ,这却至少是片面的。我们只要对康拉德作品中滑稽角色和死亡场景的描写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 ,就可以看到康拉德作品中蕴含的幽默、喜剧性的一面 ,这一特征源于狂欢化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鲁贵是曹禺悲剧《雷雨》中一个"二丑"似的喜剧人物,他的喜剧行为影响了其他人物的悲剧命运,推动着悲剧冲突向着更加悲剧化的方向发展。曹禺对鲁贵喜剧形象的塑造,由于把握了典型的人际关系,把握了渗透于这种关系之中的悲与喜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大大加深了《雷雨》的悲剧底蕴,强化了《雷雨》的悲剧特色,显示了曹禺戏剧艺术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词和主题等不同的层面上讨论了喜剧小品文本在语词之间、主题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利用,并着重揭示了这些因素是如何激活文本的内在生成机制。旨在通过对喜剧小品中互文“狂欢”实践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全面地反映其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晓飞 《文教资料》2009,(26):20-21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比较成熟的喜剧作品,也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浪漫喜剧之一.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第十二夜>是一部充满狂欢化特征的喜剧.本文探讨了<第十二夜>具有的内在和外在狂欢化特征,以及该剧狂欢化的语言,从而指出了该剧对旧的价值观念进行重审,颠覆了既有秩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的狂欢世界.  相似文献   

18.
曾禺有着丰富的喜剧舞台经验和杰出的喜剧创作才能,同时他还就当代喜剧发展现状发表过诸多真知灼见,从而形成了曹禺关于喜剧本体、喜剧创作和喜剧表导演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梳理和探讨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曾禺的喜剧艺术和整体戏剧创作,而且对当下喜剧发展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了莫里哀喜剧中的仆从角色在揭示喜剧性格,推进戏剧冲突,增强喜剧效果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并指出,莫里哀对仆从所具有的喜剧性力量和多重角度功能的认识,既来自于对戏剧传统的继承,更来自他自己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把陈白尘讽刺喜剧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历史进程相联系,他那独特的艺术追求、创作特色和历史贡献等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史上,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自觉的类意识以及对讽刺喜剧艺术规律的捍卫等是陈白尘讽刺喜剧的主要历史贡献。这些努力有效地促进了讽刺喜剧跟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的结合。从总结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陈白尘调整喜剧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