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指"科学探究"本身的外显的行为与表现方式,体现为活动的流程或环节。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质是幼儿自主探究。当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陷入徒有形式、缺失实质的困境。走出困境,教师需要确立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观察了解幼儿的科学兴趣,创设宽松的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使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回归其实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科学探究”在课堂上得到了空前的诠释和体现。但是,静心细察课改的繁荣局面,我们也会发现一些课改误区。而剖析这些体现着“新理念”的教学过程,更能让我们时刻觉醒。  相似文献   

3.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它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和出发点.本文在阐述数学探究性教学中问题的导向功能和问题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认知为基础、以生活为背景、以类比为方式、关注动态生成等探究性问题设计策略,真正让探究走向实质.  相似文献   

5.
马强 《江苏教育》2006,(2B):46-4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倡导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触动其心灵、引发其思考.进而引领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老师们已逐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但由于一些教师对自主探究活动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深刻,使得某些活动流于形式,没能真正发挥“探究”效能。现选几例并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笔者就课改推进后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形式化的现象:情境的滥化、探究的泛化、双基的淡化等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对与处理,倡导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理论指导下更为自觉地去进行实践,避免各种可能的片面认识与方法上的简单化,使数学教学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从划一的传授教学转向关注学生的个体性、自主性发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教学改革的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往往追求表面的效应,而不是真正从学生思维、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实质推进出发,存在着以师生的形式互动代替实质互动的现象。从师生形式互动走向实质互动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思维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分和最本质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激趣铺垫、建构内化、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9.
建构性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它将创造性、操作性、艺术性融为一体,让幼儿具有足够大的空间进行创造和想象。建构游戏,不仅能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协商、交往中学会分享与合作,还能让他们通过想象和创造反映内心世界,在此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建构技能及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的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要将知识的建构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两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根据对科学教学过程的探讨,建立“探究-建构式”的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超级三教学法”是从“超级六教学法”演变而来的,专门用于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引导幼儿学习用“超级三教学法”中的计划、实施、回顾策略解决各种信息问题。运用“超级三教学法”,可以明显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科学内涵: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基本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翻译要做到绝对忠实是不可能的 ,因而所谓“内容形式全面对等”的翻译只能是相对的概念。要达到翻译的动态对等 ,关键是处理好形意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形式与内容的美学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美学角度出发,偏重于谈形式,对“形式与内容的一体性”、“形式高于内容”、“相对的无形式的内容和无内容的形式”、“形式的内容性和内容的形式性及其转换”等鲜为人知或不为正统所认同的美学现象、特征和观点,作了有意义的探讨。目的在于拓展美学认识的思维空间,阐释一些“敏感”的美学现象,以引起同业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形式与内容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看到,形式有着相对于内容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它是可以由作品单独作为特有的艺术价值进行体味、研究,而内容也具有独立的审美内涵,呈现出具体故事情节的独立的构思与思想表述。它们同时又是相互依附的,形式是实现内容的前提与基础,内容是深化形式的必要过程,二者不可分割,并共同作用于艺术作品,形成了一幅作品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6.
从劳动的作用角度可以把劳动划分为三种形态:类劳动、生存劳动和异化劳动。这三种劳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元价值的转变过程中,劳动形式也必须相应地转变以适应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科学劳动成为适应这一需要的最佳的劳动形式。科学劳动的要素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劳动,并且具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结合教育部《规划纲要》精神,对其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关系进行解读,进而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特色办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高职院校凝炼特色办学模式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批评理论的转向:从"形式"走向"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宏观考察了从20世纪至21世纪西方语言学对西方文论的影响,指出,在20世纪,索绪尔的共时性语言学引导着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主潮对文学文本“形式”的关注;在本世纪与上世纪之交,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崛起,21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将呈现出由“形式”研究为中心,转向不仅以“形式”而且以“认知”研究为中心,并且重点在文学的“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有些论述并不科学。其实,从哲学意义上说,同一内容既没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不能表现不同内容;内容屯形式既不构成矛盾运动,也不能相互转化;形式对内容并不能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旧形式也不会被新内容所利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探究分为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本文重点阐述了初中物理课外科学探究的意义、实施方法和实施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