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因其作品对宗教主题的深刻见解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仔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不难发现其中的主人公大多精神异常,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通过对小说中几位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其各自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造成这种人格结构失衡的原因,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其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秘密花园》是美国作家F.H.伯内特的儿童小说,主人公玛丽借助对大自然的观察,打开心胸,重新去认识周围的人们,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他和狄肯建立起真挚的友谊,帮助科林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健康少年。书中人物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在秘密花园中的成长,以及在大自然的洗礼下,人性所散发的熠熠光辉。  相似文献   

4.
杨奥  徐莹莹 《英语广场》2020,(16):17-20
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的《水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儿童成长的童话故事,更是一个充满了心灵净化与成长的文本。本文将以《水孩子》这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解读这部经典的儿童文学,具体分析汤姆从扫烟囱的小孩到水孩子再到陆地孩子的人格蜕变与净化。  相似文献   

5.
小说《圆屋》以主人公乔的母亲遭遇暴力侵犯为切入点,展现了印第安保留地上司法体系漏洞下掩盖的非正义。本文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内心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展现进行分析,探究“三我”对人们行为的引导作用,以及“三我”的协调运转对实现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平衡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的人物,论证了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格的平衡和健全。  相似文献   

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D.H.劳伦斯最后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中女主人公心理刻画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文中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来分析康妮,剖析其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动力因素,并深入地揭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刘慧  彭学 《现代企业教育》2010,(22):147-148
《秘密花园》这部小说所包含的成长内容和意旨而论,属于十分典型的成长小说。本文描述了《秘密花园》中主要人物的成长轨迹,分析了促其成长的原因,总结了成长带来的困惑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一直是文学评论界的热点。国内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存在主义主题,主体莎拉的神秘性,小说的叙事艺术等方面.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小说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提出莎拉、查尔斯、欧内斯蒂娜以及以波尔坦尼太太为代表的莱姆镇人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通过体现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激烈冲突与斗争,并以本我的胜利为终极目标,反映了约翰·福尔斯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秋季起,"90后"——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已经把他们的个性化倾向渐渐融进了大学课堂。而大学英语是很多大学生们不愿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一门棘手学科,所以当"90后个性化"遇到"恼人"的大学英语时,问题引发了思考,思考带来了挑战。在简要分析"9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学习策略理论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并在学生自身和教学领域两个角度提出建议和想法,以期达到使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死亡诗社》是一部内涵深刻、意蕴丰厚的电影。该电影在其竭力展现教育理念交锋的背后潜藏的是对生命个体的人格冲突,内心挣扎的思索。试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对影片的三位主人公进行深层分析,以探究该影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次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着重分析了小说《魔桶》主人公列奥.芬克在寻找爱情过程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及其根源。列奥.芬克的“本我”与残酷的现实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冲突促使他压抑“本我”,用“自我”去追寻真爱,最后“超我”使列奥.芬克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3.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简·爱》中的女性形象,论述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海伦·彭斯、伯莎·梅森对于简·爱性格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河入梦》是先锋派作家格非创作的"江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为格非时隔十年之久的力作,这部作品描写了陆秀米的儿子谭功达政治理想由开始到覆灭的过程。而在其中出现的白小娴、张金芳和姚佩佩三个女性角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主人公谭功达人格的体现,使得主人公谭功达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本文将就文中出现的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结合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是冲田修一执导的剧情片,由山崎努主演,树木希林、加濑亮、吉村界人、光石研等共演,于2018年4月10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映,2018年5月19日在日本公映。该片讲述了日本画家熊谷守一晚年与妻子秀子在自家小院平静度日,但他们的生活因为附近将建大厦的消息而被打乱的故事。该片2018年获得第31届日刊体育电影大奖,2019年获得第73届每日电影奖,成为一部在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上具有重大贡献的影片,尤其阐释的人生哲理值得同类型影片借鉴。为此,本文将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来解构本片,分析剧情发展与人物成长的内在联系,解析超我现实主义的影视艺术表达脉络。  相似文献   

16.
根据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哪吒人格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并对哪吒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进化过程进行分析梳理。从而进一步理解哪吒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7.
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探讨《圣经》文本如何展现出人类心智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该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受本我支配的幼年时期、自我发展的成长时期以及超我主导的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比较了《西游记》中五十七、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虽然一中一西、一古一今,风格大相径庭,但在反映和描写人性的本质上却异曲同工。真假猴王之战实际上是孙悟空心理上代表原始欲望的本我和代表理智节制的自我之间的较量: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中船长懦弱逃避的心理也化身为另一个人李格特。在代表人格道德的超我和现实原则的影响及指导下,最终自我战胜了本我,真猴王消灭了假猴王,船长也将李格特放逐于荒岛。  相似文献   

19.
王莉 《培训与研究》2008,25(11):8-10
本文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比较了《西游记》中五十七、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虽然一中一西、一古一今,风格大相径庭,但在反映和描写人性的本质上却异曲同工。真假猴王之战实际上是孙悟空心理上代表原始欲望的本我和代表理智节制的自我之间的较量: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中船长懦弱逃避的心理也化身为另一个人李格特。在代表人格道德的超我和现实原则的影响及指导下,最终自我战胜了本我,真猴王消灭了假猴王,船长也将李格特放逐于荒岛。  相似文献   

20.
《秘密花园》中,女主角玛丽与传统作品中相貌出众,性格温婉的淑女形象不同,反倒被作者刻画成一个相貌普通,性格怪异且敢于反抗权威的叛逆女孩.她不仅勇敢、健康、独立,还能够帮助男性,甚至成为男性的领导者,带领两个男孩,对荒废的秘密花园进行改造.本文将对玛丽这一反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其独特的性格特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