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批判中建构:论鲁迅与侠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是湖南历代士人用独特的睿智、深邃的思维、理性的思考、生花的妙笔堆砌而成的文化宝塔,在它的文化潜质里到处流淌着湖南士人的文化气息和价值追求。使得湖湘文化既具有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崇尚实学、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气化日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抵御外侮、卓砺敢死的优良品格;又具有重政治、轻经济,重经世致用、轻人文关怀,重程朱理学、个人气节,轻大局意识、和谐观念,重"夷夏之辨",轻海纳百川的不利文化因素。这种优劣互存的文化品性,使得忧国忧民、追求进步、卓砺敢死的湖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往往挺身而出,勇于献身,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领头羊,而在和平时期,湖南人则往往默默无闻;湖南社会也常常呈现出保守与激进、落后与进步交相辉映的奇特局面。  相似文献   

3.
白沙精神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身心修养上对儒家精神的发扬,学术上对“自得”之学的提倡。前者表现为仁民爱物、发愤忘忧、行孝至谨、笃守志节等,同儒家文化进步传统一脉相承;后者表现为学贵知疑、求之吾心、以自然为宗等,凸现白沙学术精神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是湖湘地域范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域文化。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近代湖湘文化,蕴育了贺龙独特的个性:经世致用的实干精神,蕴育了贺龙勇于投身无产阶级事业中的献身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造就了贺龙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主新反旧的开拓和创新精神,蕴育了贺龙豪迈、乐观、积极的人格魅力;运筹决胜、足智多谋的军政谋略,造就了贺龙能征善战、驰骋疆场的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宋代士大夫对道德理性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宋以后,在儒学复兴和重整纲常的时代氛围中,宋代士大夫,特别是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为了重建人的哲学,通过对理欲、义利等方面的论述,以及行为上的自觉践履,进一步高扬和深化了先秦儒家的道德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文化巨子鲁迅和王国维毕生都在追求自己独立品格的完成,由于他们不同的性格、禀赋和觉悟,导致了他们对独立品格的不同追求,最终,有着历史中间物意识的鲁迅超越了时代的最高境界,完成了人的独立品格的伟大追求;而王国维虽曾产生过现代人本思想的萌芽,却难敌旧传统的压力,对独立人格精彩的追求成了一个令人扼腕的未完成的追求。二位先贤的心理历程,对我们构建现代人格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尤其是一种精神的形成,往往是该地区人民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活动长期积淀的产物。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她根植于沂蒙大地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沂蒙人民优秀传统文化品格的升华。刚直无私、清廉自守、精忠为国、仁爱孝悌等是沂蒙人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品格。沂蒙人这些堪为称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沂蒙精神赖以产生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8.
吴圣刚 《天中学刊》2005,20(6):110-111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群体物质创造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的体现,既是无数哲人睿思的结晶,又是无数仁人志士躬身践行的结果.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情感、价值取向、个人追求、社会理想等等.就整体而言,中华民族精神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和升华,形成了自强、仁爱、贵和、改革、创新、坚毅、气节、爱国等内在品质,这些内在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杨时被誉为"程氏正宗""南渡洛学大宗""闽学鼻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一辈子尊师重道、爱国惠民,他亲自创办东林书院,大力推广理学。那么,作为一位教育家,其思想来自哪里?笔者立足宋朝特殊的历史环境,从士大夫精神的角度来分析对其产生的影响,挖掘其"志学""质疑""志用"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对鲁迅而言,内心的孤独寂寞使他走向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想对他来说,并不是理论的概念系统和逻辑框架,而是生存体验与记忆,对生命与宇宙的直面与承担。鲁迅的自省颠覆一切权威与偶像,撕去一切假面与伪装,直面人生,亦直面自我,坦诚暴露自己的丑恶。在不断对抗丑恶的社会和国民精神的蒙昧中,也不断审视自我心灵的创伤和痛苦,便将自省走出他的缠绕,深契入自我生命的体验,追问生命的存在及意义。时下的学只强调鲁迅的“中间物”思想是不完整的,在鲁迅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自省中,“承受”思想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宗族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以其独有的方式对村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强情理性、弱法理性是宗族文化的二重性。正确认识宗族文化的二重性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并对宗族文化的二重性进行调适使之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学精神是人们在几千年数学探索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职业品格是职业素质的核心部分。本文侧重探索数学精神的个人价值,通过对数学精神中的理性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统一性精神内涵的剖析,揭示其蕴含的职业品格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从军事科技转至文化精神的求学历程中,鲁迅时刻警惕科学主义者盲目追求实用效益对于民族精神的无益甚至损害,并将人的研索精神和实践力量推到人们面前.强调文明的发展应是精神为先,重视对个人心性的选择——这是鲁迅之区别于中国以往旧式知识分子的本质性因素,也表明其思想脉络在留日时期已从根本上与洋务派知识分子分道扬镳.青年鲁迅正是异常敏锐地看到了科学背后“人”之精神作为社会发展原动力的本质,因而不绝呼号“立人”作为其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命题,并终其一生都在实践这个梦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集中地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品格,即人生信念、社会理想、生存方式等多方面的价值追求。中国被世人称为"诗之国",而唐诗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居于中心的地位。唐诗中张扬性情、率真自由,情系天地、浑厚蕴藉,心灵相映、人情浓厚,刚健自强,关注民生等文化品格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激励着后人积极追求健康向上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乱世的现实,激发了庄子对人生激切而又独特深刻的反思,在对乱世之因的冷峻揭示和分析之后,庄子希望以寻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达到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实际上,从批判反思到寻求内心的自由超群,再到最后以自由超脱的内心关注并关爱这个世界正是庄子哲学文化品格所蕴含的三重内涵。庄子哲学的文化品格价值就在于,体现人类对高层次精神领域的新的探索,启迪着后人开拓人生视野,把握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为现代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鲁迅的“弃医从文”。提倡个性,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之所以成为晚清时期重要人物,这与他具有儒者强烈的时代意识、勇于任事、关心国家命运的精神品格密切相关。这些精神品格使他:积极接受相关的西学,为儒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勇于任事,敢作敢为,所到之处皆努力开创新局面,以图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社会经济;主张坚决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从而使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诗性"具深浅两层涵义:浅层指艺术作品的抒情性、形象性、节奏性;深层则指的是文章之魂,是作品的精神底蕴,一种含有诗化哲学意味的整体气氛。在"匕首投枪"的外貌下,鲁迅杂文实则包藏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一种深层的诗性,即"诗性品格"。它是由浓烈的诗性精神、诗性情感与发达的诗性思维共同熔铸而成的。独立不倚、大爱无伪、天马行空是鲁迅杂文的诗性精神的最主要的3个方面;而诗性情感和诗性思维,则是鲁迅杂文诗性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个体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东西方对立。鲁迅超越了传统,也很好地继承了传统,鲁迅完整地承传了儒道精神,也实践了佛教的修智,鲁迅也很西化。鲁迅尊重各种文化精神的自身特质,把它们作为一种完整的生命形态接受、承传下来。由此,鲁迅的精神是独特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20.
"红色经典"的命名在质疑声中以其惯例性与规约性日益取得合法性地位。其历史意识、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牺牲奉献精神等质素聚合而成的"红色"精神品格在当下时代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文教育资源,理应引起教育者的重新审视与重视。让它们走进大学的校园与课堂,让青年学生在阅读、观看、吟唱中实现崇高精神与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完善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