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堂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导引,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桥梁.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课堂引入不得力、引入不到住的现象.本文拟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及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阐述.让数学课堂引入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动起来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维和感官(眼、耳、口、手)等的活动,只有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数学课堂才会更精彩.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本文将从课前准备,新课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运用,课堂小结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强烈的吸引着学生,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乐之者",还需要我们的努力。因此,在  相似文献   

4.
所谓问题就是疑点.它是一个人面对某种不认识的事物而又不能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弄清它时产生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现阶段大力倡导的探究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展开的探究学习活动.并且教会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去发现新问题.这样层层深入地进行探究活动直接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而真正有价值的、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问题,是产生于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数学课堂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境创设功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从而引发思考,创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一场革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把指导学法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加以考虑,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使问题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学";分步设置问题情境,分化难点让学生"易学";开放设置问题情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活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把握授课的不同环节的关键点,从一堂公开课的设计来探讨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反思. 1 新课引入时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授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授课类型.新授课实际是新知识生长的起点,因此,新课的引入尤为重要.就笔者的经验来看,新授课的引入需要注意如下要点: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即所创情境的内容、结构与表述要科学,情境材料或活动应富有探究性,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内容与问题信息量上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利于学生积极、广泛地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一场革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把指导学法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加以考虑,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使问题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学";分步设置问题情境,分化难点让学生"易学";开放设置问题情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活学".下面就教师如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教师的"授"与学生的"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创设科学的数学课堂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新内容,掌握新知识.数学的学习经常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人在形成认识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过程的目的的一种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标教学中提倡的一种策略.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能为学生的定向学习活动提供直接的外部诱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自己所喜欢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数学活动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试图结合相关案例就如何有效地刨设问题情境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获取的。学习情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情境是开启学生知识和思维的钥匙,有利于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意义建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和原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思维品质和健康积极的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12.
正建构主义把问题解决视为经验的重新建构过程,不仅主张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载体,而且强调通过开放性问题来促进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生生交流,师生合作,学生通过亲自尝试与实施方法策略,体验活动过程,与教师共同反思与评价活动效果,共同享受问题解决的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情境式教学,把数学学习活动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呈献给学生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3.
创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为发现新知识创设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问题的提出应当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问题的由来,也可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常见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 1直接法教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说明拳节课的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导向并集中于教学内容上来。  相似文献   

14.
吉九莲 《学周刊C版》2010,(3):145-146
“活动单”——即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通常包括了一节课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通常三个活动)、成果展示及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一切学习活动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各种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问题意识来维系和支撑。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对课文言语形式的不断探究与追问中,不断增进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一、培养问题意识并不是老师多提问,学生多讨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生态",  相似文献   

16.
<正>预习指的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准备工作。它是学生们对有关内容的自学,通过这样的自学可以排除障碍、了解重点和难点内容,并拉近学生们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将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而且小学英语的课时量不多,这就要求课堂必须容量大、密度高。因此,让学生们学会预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不少教师对预习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预习也有不妥的地方,概括起来有以  相似文献   

17.
计算题的教学内容单一,难度不是很大,在学习中大部分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于是在课堂上容易给人很枯燥单调的感觉,学生往往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新授课如果处理不好况且如此,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的。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思维碰撞的场所,如何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知识是不能被动传递的,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20.
郑梅蓉 《考试周刊》2012,(24):154-155
高三复习中,课堂效率至关重要,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清晰了,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后完成作业也就比较顺利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主要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及思维的活跃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课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本文结合几个教学实例谈谈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