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国硕老师在本刊1999年第2期撰文说 :甲骨文在商代不是档案。对此 ,笔者不敢苟同。一要弄清甲骨文是不是档案这个问题 ,其关键是正确理解“档案”的定义。以前 ,在档案界曾开展过档案定义的大讨论 ,国内外有关档案的定义不下百种。因此 ,正确理解档案的定义 ,对于探讨甲骨文在商代是不是档案有着重要的意义。1992年颁布的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把档案的定义表述为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档案法》规定 :“本法所称的档案 ,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  相似文献   

2.
甲骨商代“非档案说”是针对甲骨“王家档案说”而言 ,意在否定“商人存在较强的甲骨档案意识”之观点。“王家档案说”和“非档案说”对档案一词的定义有相同的认识。若认为原始记录材料就是档案 ,那么甲骨文无疑具备档案性质。本文对有关质疑“非档案说”的两篇论文进行了回答和质疑。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茂跃 《浙江档案》2003,(4):10-11,19
国家档案全宗这一概念在我国又称为国家档案全宗原则、国家档案全宗理论、国家全部档案。国家档案全宗是我国档案学的重要概念,如:1988年出版的吴宝康主编的《档案学概论》、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都对这一概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最近十多年来,我国档案学界对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认识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并引发了争论。1992年,张辑哲首先对国家档案全宗概念提出质疑,认为这一概念的使用犯了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①同年,邓绍兴提出国家全部档案与国家档案全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②1994年,昝明霞撰文也认为国家档案全宗不等于国家  相似文献   

4.
漫谈"现行档案"、"档案产业"等档案专业用语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了《档案学研究》2003年第5期晋平的《不应否认“现行档案”的存在———兼与吴品才同志商榷》后,觉得我日常使用的一些专业用语,如“现行档案”、“实物档案”、“文书档案”、“档案产业”等,是否合适,是需要斟酌一下的。这里谈谈我的认识。建议将“现行档案”改称“现时档案”吴品才在《档案学研究》2003年第2期的文章中说“现行档案”概念从根本上说是不应该存在的,而晋平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现行档案”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从《档案法》第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将档案定位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档案定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门学问,为明确该学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必先研究该门学科的概念定义。因此,对一门学科概念、定义的研究,是该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础,同样,作为档案学的理论基础,档案界的老一辈学者也为此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老一辈档案学者就档案定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档案定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不同的见解,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何鲁成在1937年出版的《档案管理与整理》一书中把档案概括为:“档案者乃办理完毕归档后汇案编制留待参考之文书。”对于档案的范围,作者认为“私人交际之函件,商店往来的…  相似文献   

6.
档案研究30年(之二)——关于档案定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档案定义问题的研究,几乎贯穿我国档案学和档案史研究的全过程。研究档案概念及其定义,从根本上说,乃是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绝不是任何人凭空提出来的要求。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工作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对档案概念及其定义的讨论一直不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档案:是信息?是文献!──兼与冯惠玲、张辑哲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评析冯惠玲、张辑哲合著《档案学概论》关于档案与信息、档案与文献的关系和档案定义入手 ,否定了档案是一种信息的表述 ,提出了文献是档案最邻近的属概念的观点 ,并对档案重新进行了定义。  相似文献   

8.
李淑芳在2007年第4期《浙江档案》撰文指出:档案目录学的概念最早是在1984年全国第二次档案学术讲座上孙钢的《档案目录学原理初探》一文中提出的。此后在吴宝康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中也谈到了档案目录学的建设和研究问题。1991年孙钢的《档案目录学》一书对  相似文献   

9.
期刊要览     
《陕西档案》2021,(1):10-10
《论档案学话语的概念、构成与特征》作者:陆阳刘慧婷建设中国特色的档案学话语体系是当前档案学界努力的重要方向,唯有厘清档案学话语的核心概念,方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出档案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文章首先对档案学话语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分析;继而指出了档案学话语构成的三个面向,即档案话语文本、档案话语实践及档案社会实践;最后,从三个方面对档案学话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科学性与普适性、规范性与实践性、共时性与历时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档案全宗是我国全宗理论及档案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有较高评价,如1988年出版的吴宝康主编的《档案学概论》,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学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都有重要论述。近年来,我国档案学界对国家档案全宗探讨中存在种种歧义,具体表现在:国家档案全宗的层次结构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过时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虚实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发展和完善论。本文想就这些问题做出如下冒昧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第一位至第十位依次为:《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山西档案》、《北京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兰台世界》。这是《档案学通讯》继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之后连续第五次被评为档案学、档案事业类首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档案价值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档案学术界一个较为突出的热点.许多同志就此问题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档案学研究》1989年第2期刊载的李华同志的《试论档案鉴定的理论基础—档案价值观》(以下简称“李文”)一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档案价值”的概念、性质等问题.之后,《档案学研究》1990年第2期上发表了罗力同志的商榷文章《档案价值研究问题一、二、三》(以下简称“罗文”),但罗文的基本观点同李文可以说是一致的.与之相对立,有的同志提出了一种价值说,即认为档案的价值只有一种,就是“使用价值”.对于这些同志的学术探索精神,笔者深为钦佩,但对他们所确立的某些基本观点,却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在商代非档案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骨文为商代的“王家档案”,这种观点是本世纪50年代由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最早提出的。①自80年代以来,“甲骨档案说”被我国档案学界所采纳,几乎所有的教课书和研究论文都认定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历史档案,“甲骨档案”一词随即产生。②那么...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国家档案局王岚博士接连发表了《法律与学术中的"文件"与"档案"》(载《档案学研究》杂志2011.5期)、《厘清责任坚守本义筑牢档案工作的概念根基》(载《中国档案》杂志2012.3期)等多篇文章,提出了近年来档案界由引进概念、消化不  相似文献   

15.
《档案》1999,(4)
黄存勋在《北京档案》1999年第3期发表的《国家档案全宗与档案行政改革问题初探》指出:1987年颁布的我国《档案法》停止使用“国家档案全宗”这一概念,同时又继用了“国家所有的档案”、“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档案”这样的提法。这是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认了我国档案所有权多元化的格局。令人遗憾的是,此举并未引起我国档案学研究者的充分重视。新出版的档案学教科书和有关论著,仍在那里高度评价国家档案全宗概念和相关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针对我国档案是对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理解出现不同的意见,即一种意见坚持把“国家…  相似文献   

16.
也谈我国现有档案定义———兼与刘智勇商榷张仕君《档案学研究》1995年第4期发表的刘智勇的文章《我国现有档案定义的缺陷》(下称《刘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将目前较通行的档案定义放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作了比较深入的推理和论证,指出了现行定义的缺陷。《刘文》...  相似文献   

17.
《档案直接形成论》具有重要的档案学理论价值,填补了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多项空白,创立了有中国元素的档案学基础理论,明确了档案概念内涵,稳定了档案学发展研究基石.  相似文献   

18.
国家档案全宗是我国全宗理论及档案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有较高评价,如1988年出版的吴宝康主编的《档案学概论》,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学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都有重要论述。在实践中也体现我国全宗理论原则:遵循档案的形成规律,以档案的来源为前提,以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为基础,通过对档案的实体整理管理,努力维护立档单位的历史面貌,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但是近年来,我国档案学界对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议,具体表现在: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过时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虚实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发展和完善论。本文想就这几个问题做如下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门学问,为明确该学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必先研究该门学科的概念定义.因此,对一门学科概念、定义的研究,是该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础,同样,作为档案学的理论基础,档案界的老一辈学者也为此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老一辈档案学者就档案定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档案定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不同的见解,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郝春红 《云南档案》2012,(11):27-30
本文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即档案定义入手,述评了档案除具有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的主流定义之外的六种"非主流"档案定义,即"社会记忆"说"、归档保存"说、"备以查考"说、"积累物"说、"副产品"说和"历史再现"说,以期为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