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斌 《情报科学》2007,25(11):1609-1612,1626
信息化与科技革命是当前社会的两大推动力量,这两种推动力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关联系的,文章从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的信息化进程介绍入手,分析了信息化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18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使主导技术与技术群、工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也让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原有的理论与体系。进入21世纪,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发生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改变了原有的人类社会组织方式,大幅提高了生产力。但遗憾的是,科技发展至今,已经基本上用尽了目前科学能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技术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和归纳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科技革命的概念、趋势与历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科技革命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科学性的预判。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当然,对于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来说,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从理论上把握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关系,并结合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来回答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与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就成了一件非常紧迫的理论任务。现在,由陈筠泉和殷登祥研究员主编,多名学者和专家共同参与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科技革命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邓小平关于科  相似文献   

4.
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500年里,世界上先后大约发生了5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3次技术革命。目前,第6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本文从人类文明和世界现代化的需求角度,分析了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等。第6次科技革命将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融合,它有可能以生命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提供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新科技。从科学角度看,它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从技术角度看,它可能是一次再生革命。  相似文献   

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科技强国战略正加速推进。随着科技创新的广泛深入,极大加快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步伐。科学技术领域会持续涌现一批颠覆性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研究路径。近年来,发达国家都在深入研究并积极应对未来二三十年内可能出现的这一重大变革,科学把握新科技革命可能突破的重大方向。大数据正在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一个主导力量。作为塑  相似文献   

6.
科技革命与管理体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探讨科技革命与管理体制变迁的相互关系。首先说明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制度条件对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而论述科技革命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制度变迁的作用。重点是从管理体制对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的一些情况作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科教大事:最新科教新闻中科院发布我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国科学院10日在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这份300多名专家经过一年多研究形成的路线图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必须及早准备。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9,(8):52-53
中科院发布我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中国科学院10日在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这份300多名专家经过一年多研究形成的路线图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必须及早准备。  相似文献   

9.
编者絮语     
本期的“专家论坛”栏目,我们刊载了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同志的文章《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文章认为,我国的农业科技面临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严峻的形势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我国农业科技的根本出路在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文章就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战略目标及主要内容、选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突破口等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是富于创造的民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赞扬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造纸和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代中国屡次错失科技革命的机遇,逐步从世界经济科技强国的地位上沦落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再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一、七十年代世界经济的主要变化本世纪七十年代是战后世界经济的重要转折时期,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 1.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势头相对趋弱,第四次科技革命还未到来,世界正处于这两次科技革命的交替时期,科技革命对生产的推动有所减弱,西方发达国家由战后的相对繁荣阶段转入了“滞胀”时期。不仅生产发展停滞,而且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1955—1970年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平均增长率为4.7%,但1970—1982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仅为2.8%。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则由1960—1970年的4.3%上升到1970—1982年的9.9%。  相似文献   

12.
人们用正在成长的科学技术传统取代旧的科学技术传统,就形成了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不断进步,加速了物流产业的形成和演进。动力方式的革新强化了运输地位,大机器社会化生产的运行催生了仓储职能,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助推了物流业的崛起。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又为科技革命提供了优越的实验平台,加快了科技革命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代,第四次科技革命也被称为信息革命时代。当前,信息革命时代的重心逐步由信息开发转变为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已经深入影响到我国的各行各业,对于全国人民的安全保障部门——武警部队,其信息安全工作处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农业科技面临艰巨的任务和严峻挑战。严峻的形势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我国农业科技的根本出路在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战略目标及主要内容我国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巨变的、开放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在深刻分析形势与任务的基础上,正确确立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使  相似文献   

15.
科技革命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书玲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10-216
人类科技革命史就是一部产业发展史和生产发展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导致产业革命,引发产业结构变动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进而推动管理思想、观念和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本文结合科技革命的历史进程,深入剖析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演进的内在动因,揭示了雇佣管理模式、人事管理模式、人本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模式的形成与科技革命的内在联系,系统评述了不同模式下相关理论的发展逻辑,以期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分析了科技革命、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项目管理范式创新的内在联系,论证了科技革命是项目管理范式创新的原动力,科技革命、科技进步推动了传统的项目管理向现代项目管理的转变.实现项目管理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18世纪到20世纪,世界上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提出科技革命的概念及其划分阶段,并着重分析了科技革命对国内外经济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如何发展科技来促进我国经济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农业科技政策进展及我国新兴农业科技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厘清典型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政策重点,梳理其为加快农业科技革命制定的政策措施,分析中国在新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已有科技基础和政策制度,并与发达国家相关政策对比,进而总结不足并提出提升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提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总结以前国内外农业科技革命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一,要充分认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作为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摆上了重要位置,强调要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促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要立足省情,明确任务,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