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雷在翻译文学领域内著述颇丰,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构建了独特的译论体系,这与他在艺术领域内的精深造诣密不可分。本文以傅雷的绘画理论为着眼点,从创作者的个人素养、神似说以及均衡观念三个层面探讨其画论与译论的相通之处,分析其画论对译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出国与就业》2011,(10):95-95
庆祝傅雷资助出版计划创立20周年:傅雷资助出版计划1991年由法国驻华使馆创立,每年资助60多本各种题材的法译中图书的出版,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当代文学艺术、少儿与实用图书。中国出版社可以在图书出版前的4个月在傅雷网站上在线直接提交申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翻译中"忠实"与"创造性叛逆","可译"与"不可译","科学"与"艺术"的矛盾为切入点,以认知语言学翻译理论为依据,以翻译矛盾的发展为线索,对比分析各翻译标准理论,展示了翻译中的矛盾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的西方美学和艺术观,傅雷译介到中国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译介过程中所体现的东西方美学差异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5.
金梅先生的新版《傅雷传》在叙述傅雷生平事迹的同时,脉络清晰的阐释了傅雷多方面艺术才华的成因及表现,是认识和理解傅雷其人其作的必读书目之一。文章从傅雷的一篇文学评论入手,讨论了傅雷与张爱玲即批评家与作家关于艺术创作艺术品格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傅雷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艺术理论家及艺术鉴赏家。《傅雷家书》不仅是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而且是写给当代亿万中国青年必读的"国书"。他的艺术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应用;热爱伟大的祖国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忠诚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艺术理论与方法;科学地把艺术教育与培养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萧乾是我国伟大的作家、记者和翻译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翻译家,萧乾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还自译了十几部自己创作的小说和散文。该文结合经验总结和策略研究,对萧乾自译作品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评析,来探讨萧乾自译作品的特点及其自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孙贝 《海外英语》2013,(16):126-127
萧乾是我国伟大的作家、记者和翻译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翻译家,萧乾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还自译了十几部自己创作的小说和散文。该文结合经验总结和策略研究,对萧乾自译作品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评析,来探讨萧乾自译作品的特点及其自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著名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林纾的翻译》一文的研究,从中看到钱先生对翻译研究的第一哲学性问题——可译与不可译的论说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阐释。钱先生通过对林纾翻译作品的评论,把翻译的指导原则和翻译技法通过"诱"、"媒"、"讹"、"化"等极有概括力的字一一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可译与不可译之间的辨证关系。其思想对我们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操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肖文朝 《海外英语》2012,(20):181-182,184
古诗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古诗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学的重要手段。许渊冲和翁显良是古诗英译的极大成者,二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译作,形成了各自的翻译风格,提出了不同的翻译主张。许渊冲先生主张诗体译诗,并将"三美齐备"作为诗歌翻译的实践原则和评价标准;翁显良先生主张散体译诗,认为译诗的关键是"再现意象"。两种主张孰优孰劣,众翻译家各执一词。该文试从两位英译《登鹳雀楼》和《登幽州台歌》入手,对他们的翻译风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当代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在其学术生涯的最后时间发表了著作《论翻译》,书中他展开了独特的翻译批评,并阐述了有别于传统的译学立场和翻译主张。解读全书,其所做出的翻译批评及其在书中阐述的译者的任务,翻译的欲望,翻译的伦理等相关译学思想都显示出鲜明的"对话性"和"实践性"特征,可以说利科的译学观实质上是"对话的、实践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2.
自译性质及其自译者动机决定自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采用变译策略。拟以关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的英-俄自译作品Lolita为例来探讨变译问题,利于更深入地理解变译及其翻译实质,研究变译策略及其原则,思考变译者素质,同时也为自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字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这是相对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或译入语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这是绝对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就两种不可译性分别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是作家的思想修养、审美意识、艺术情趣、艺术素养和语言特质构成的艺术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集中反映,再现出原文所蕴含的各种风格价值。本文从文学风格视角探析文学作品的可译性,并指出风格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叶秀华 《考试周刊》2008,(22):209-210
日语长句出现的频率很高,翻译日语比较长的句子时,很难用一个句子一气呵成表达完整,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一个句子按照表达的意思和构造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灵活翻译出来.由于长句的构造相对复杂,很难用一种翻译方法贯彻始终.往往是"倒译"、"加译"、"减译"、"分译"、"合译"、"反译"等各种手段交替使用.在翻译一个长句时基本上要应用到多种翻译方法.我们要根据句子的实际构造和表达意思恰当地使用这些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傅雷以法国文学翻译巨匠而闻名于世,其作为文学评论家却一直未能在学界引起应有的重视。傅雷对于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评论,可算是评论中的翘楚,直到今日依然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傅雷的文学评论既具有西方理性思辨的犀利,又具有东方艺术批评对于作品缥缈神韵感悟的深刻,他是融通中西文化及多种艺术门类的"通"才评论家。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傅雷文学评论思想的特点,深入探讨其敏锐的文学感受力和独特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外来词译字的字音在口语里存在着变化的现象,原因各不相同,主要是因为汉字与字音的关系比较多样,使译字存在多种读音选择。外来词译字的读音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对词典的标音和注释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够延续作品的艺术生命,熊式一将英国话剧"Lady Precious Stream"改编为中文话剧《王宝川》,这也是他热爱艺术事业的表现。这一自译行为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包括增译、减译、改译和增、减、改综合等,使《王宝川》舞台演出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傅雷提出了"神似"的翻译理论,丰富了中国译论。历年来,他的"神似"说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探讨傅雷"神似"说形成的渊源和原因,继而讨论"神似"与"形似"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傅雷"神似"说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中国传统文化,傅雷自身的美学背景,以及中国的语言风格。另外本文发现,傅雷的"神似"并非只追求"神似",而是将"神"与"形"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四字格"具有很强的汉语语言特色,因其音形义之美普遍存在于汉语表达中。然而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属性决定了英译四字格具有较大的难度。本文试以外宣英译的目的为指导,从语言表达层面探讨四字格汉译英的总体翻译策略,针对词义重复冗余的四字格提出兼顾内容与形式的省译,以达到外宣翻译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