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日,雪后朗朗晴空下,王羲之的心情很好,于是提笔写信一封致友人.其上日:"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这短短的28个字,成就了千年之后仍令人神往的《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长23cm,宽14.8cm,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以"山阴张侯"行楷结尾.山阴张侯,本是收信人的名字,书于信封之上,后制作此帖时,将它粘在了同一张纸上.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与《得示帖》合裱于一卷,《丧乱帖》8行、《二谢帖》5行、《得示帖》4行,共一纸,总称为《丧乱三帖》.该件为唐摹本,现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纵28.7厘米,横58.4厘米(见下图《丧乱三帖》). 《丧乱帖》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相似文献   

3.
斋名拾趣     
北京故宫养心殿内,有一问小书房,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书房。这里,曾收藏过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殉的《伯远帖》。因为这三帖均是世人皆重之宝,故乾隆便把该书房命名为“三希堂”。不过,这三帖中的“老大”《快雪时晴帖》,现如今在海峡对岸!但愿这三帖能早日团聚。  相似文献   

4.
(一) 《兰亭序帖》相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所写的一篇序文,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学术界一致公认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确曾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被奉为“书圣”,而《兰亭序帖》又被推为“法帖第一”。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王羲之书《兰亭序帖》的真迹。就是王羲之书的其他一些书帖,如快雪时晴贴、平安帖、丧乱帖等书陪帖的真迹,也没有人见到过。《兰亭序帖》传世本种类颇多,但都不外乎是摹本、临本、钩填本、石刻本,各本并列比较,又都不尽相同。因此,关于《兰亭序帖》的真伪问题,在我国书法史上已争论  相似文献   

5.
3、《丧乱·二谢·得示帖》王羲之《丧乱·二谢·得示帖》三帖连为一纸。《丧乱帖》行草书尺牍,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59字。为唐摹勾填本,摹填精良。帖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  相似文献   

6.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伯远帖》是王珣写给亲友的一封书信,诉说回想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年代仅次于《平复帖》,因首行有"伯远"二字得名。纸本,行书,5行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乾隆三希堂法帖,明代董其昌曾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7.
卢永琇 《历史学习》2006,(3):F0002-F0002
天津博物馆藏唐摹本王羲之《寒切帖》,纵25.6cm,横21.5cm,计51字:“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羲之报。”该帖名家递藏,来源清楚,  相似文献   

8.
正《官奴帖》又名《玉润帖》,11行,118字,行楷书。收刻于《戏鱼堂帖》《宝晋斋帖》《二王帖》《东书堂帖》《戏鸿堂法帖》《郁冈斋帖》《玉烟堂帖》《快雪堂法帖》《懋勤殿法帖》《玉虹鉴真帖》等。此系王羲之关心孙女玉润病情的信函,惜书竟不久,玉润还是离开了人世。文曰:"官奴小女玉润,病来十余日,了不令民  相似文献   

9.
《伯远帖》,行书纸本,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其纸墨精良, 至今依然古色照人。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 王殉书。公元1746年, 乾隆得到了王殉的《伯远帖》,连同他已有的唐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以及米芾临王献之的《中秋帖》,藏于养心殿书斋,并命名书斋为“三希堂”,也就是三件希世珍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正《伯远帖》,原是一封问候亲友的书信:"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只言片语,诉说着萦绕心头的回忆,也诉说着天各一方的惆怅……《伯远帖》的作者,是王羲之的远房侄子,东晋书法家王珣。  相似文献   

11.
《妹至帖》     
正《妹至帖》,为唐人根据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拓本,因其篇首的"妹至"两字而得名。全篇2行,17字。文曰:"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作品无题跋和收藏印记,亦未见著录。《妹至帖》的纸张,与现藏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3,(5):53-53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其中,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以下十帖. 一、"三希宝帖" "三希宝帖"是被乾隆皇帝视为稀世珍品的三件东晋书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与王询的《伯远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书法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杂帖》全面展现了他的政治立场、处世态度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他在东晋名士中的典型性。《杂帖》作为研究王羲之的珍贵材料,其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王羲之爱鹅。公元356年的一天,王羲之去朋友家作客,刚出门,就看见一位道士赶着几只白鹅朝他走来,那些鹅羽毛雪白,昂首翘尾,姿态优美。羲之一下就被吸引了,竟忘了去朋友家作客的事,他急忙把道士请到家里,拿出银子,再三恳求道士把鹅卖给他,道士说:"出再多的钱,我也不卖。但你如果能给我写一卷《黄庭经》,我愿意把这些鹅都送给你。"王羲之信奉道教,又爱鹅心切,于是满口答应了。道士取出准备好的黄绢,羲之就认真地书写起来……  相似文献   

15.
《姨母帖》     
<正>【作品概况】《姨母帖》为东晋王羲之书,行楷,存世唐代摩本墨迹。硬黄纸本,纵26.3厘米,6行,42字。内容是王羲之在突然得到姨母去世的消息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的一封信。帖中姨母很可能是其书法老师卫夫人。此帖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见王羲之的《大报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将《大报帖》置于中古汉语的视野下,探讨其释文、文意以及与《妹至帖》的关系,重新审视当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贺铸帖》,为翰牍九帖之五,是米芾致玉笔架主人的书札。清代吴其贞《书画记》称为《米芾再启帖》,《清鉴堂帖》称为《贺铸帖》,《书法大辞典》称为《玉格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则称为《易王献之二帖书》。《贺铸帖》呈逸迈奇崛之势、郁勃清健之姿,通篇无丝毫懈怠处。其用笔墨重而意蕴,极显书者功力与个性,正可谓"书本于笔而成于墨,笔不为墨所累,墨不能游于笔外,纯熟之极,然后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8.
敦煌吐鲁番等文献中《千字文》《尚想黄绮帖》《兰亭序》写本的大量留存,是唐代重视王羲之书法以及习字教育兴盛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原文化西渐的体现。这三种书帖的习字常常出现在同一写本中,说明三者的学习时间相近,可能构成了习字教材的组合,反映了当时的习字教育制度。三者的习字步骤相同,都是先顺朱,再临帖。不过通过三者的性质及写本的书写情况,可知《千字文》的学习时间在前,《尚想黄绮帖》《兰亭序》依次后之。  相似文献   

19.
正"三希宝帖"的第二帖《中秋帖》,相传是东晋王献之所书。《中秋帖》长27厘米,宽11.9厘米,共3行22个字:"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是不是很难断句?大致是王献之感慨中秋节无法与朋友相见的问候之语。此帖书法古朴厚重,墨色鲜润,笔意勾连,一气呵成。再细细品味那线条的流动,献之挥毫书写的画面恍若可见:或提,或按,或转,或承,无不得心应手畅快淋漓,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插图"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第127页),实际上并不是《兰亭集序》,而是《十七帖》里面的《足下今年政七十帖》.(此帖也收在南宋汇刻的丛帖《兰亭续帖》内,《兰亭续帖》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关.)那么《兰亭集序》和《十七帖》是怎么回事呢?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不但文字优美,而且书法艺术成就极高,一般作为文章来读题目便叫作《兰亭集序》.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则称《兰亭帖》(或《兰亭序帖》),也称《禊帖》."禊"是"修禊事也"的"禊",本字应读xì.《兰亭集序》里面提到的"修稧(禊)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