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书育人》2009,(12):F0002-F0002
上海市金山区张堰小学原名私立张堰留溪初级小学堂,创办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一所百年老校。1949年5月,金山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定名为张堰中心小学。1960年被定为县重点小学。1998年在张堰镇康乐小区南首建了现有的校舍,撤并了12所村小,保留原中心校校舍作为学校分部。2003年9月两部合并。2006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小学”。  相似文献   

2.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按南社条例规定,“丁己上巳前一日之长沙半园雅集”应为其雅集的一次活动,然却于史无载。此次雅集拈题分韵所赋之诗先后发表于1917年《大公报·艺海》栏目。此考可补南社雅集文献之阙,亦可厘南社湘集史料之讹,对了解前期南社之精神面貌与艺术旨趣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3.
白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尤以书法追似古代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享誉艺坛。《白蕉》是他在1929年出版的一部新诗集。这部诗集内分二辑,共收诗作52首,其中第一辑含29首,第二辑含22首,另有题记诗一首。白蕉自撰的《序》与《后记》,则分别置于诗集前后。1歌咏爱的悲愁和欣喜白蕉在《序》中说,这部诗集中"大都是爱的悲愁和欣喜的歌咏"。这是对诗集大多数诗篇表现题材的归纳,也是对整部诗集基本主体和旨趣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柳亚子将南社活动的史料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他犹如南社的太史一样,尽可能地将南社的片纸只字搜集保存起来。辛亥革命后,他又收拾烈士遗文,提玄钩隐,评价南社社员的文字成就。南社解体后,仍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品评、题叙南社诗文集,特别是对最能代表南社文学成就的苏曼殊和林庚白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白蕉,是我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一位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建国前后,他与沈尹默、潘伯鹰诸位先生以书法著称,名盛海上,并称书坛三杰。白蕉的作品清新秀丽,有着浓郁的二王风貌和晋人洒脱的神韵。近年来,白蕉被认为是民国以来帖学的真正代表人物。然而,先生亦工绘画,尤擅画兰。且还善治印。为此,他的作品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限制出境名单中。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南社     
鲁迅一生中曾参加和关注许多革命组织与文学团体,南社即其一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南社成员与鲁迅曾有相同或相似的追求或经历,他们的文学创作亦异同互现。南社社员在辛亥革命时用血与笔对满清与军阀作了不懈的斗争,写下了光彩的一页。"五四"后,一部分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抱残守缺,未能突破自身局限而被历史所淘汰。鲁迅亦来自旧营垒,且与众多南社社员交往密切,却并不固步自封,而是勇于解剖自己,善于总结经验,超越旧我,与时俱进。同时,他对南社的评价也颇恰当,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7.
逆游的鱼     
江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汇入东海。入海口有一条鱼决心逆游而上。这条鱼的游技已经炉火纯青,因而在逆游的旅程中游得精彩纷呈。它一会儿划过浅滩,一会儿闯过激流,穿过层层渔网搜捕,避开水鸟铁啄追逐。它逆游一座座瀑布,堪称奇迹,又掠过湍流澎湃的峡谷,博得鱼儿们纵声喝彩。它不停息地游,最后它挤过石罅,跃上山涧,游上了高原。  相似文献   

8.
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中,有大量粤东梅州客家人士。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当时在粤东梅州存在的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冷圃诗社有密切的关系。冷圃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鼓吹与教育灌注为使命的文学社团,它既是南社的一支重要力量,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在南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南社人而言,“几复精神”一直是藏在民族记忆中的最深刻的精神力量,这一记忆在特定的时代被南社人唤起。然而这个时隔两百年的高大魂魄面对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天翻地覆的革命,在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面前,无论是形式、主张还是内在精神,都无法再适应新的形势。“几复风流”是南社人的光荣,也是他们的局限。对南社人继承“几复风流”的积极一面,应以充分肯定,其消极一面,也应予以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和梁启超都是近代以来思想界和文学界引领潮流的人物, 南社诗歌就曾经深受龚、梁二人的熏陶。大致上说, 龚自珍对南社诗歌的内容风格影响较大, 而梁启超对南社文学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南社社友对“新民”思想以及“诗界革命”运动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南社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政治色彩鲜明和文学氛围浓厚的社团,以其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等特点,成为清末民国时期格外醒目的一种社会力量。然而,由于南社社团是以文学为主要文化样态的文人雅集组织,所以历来的南社研究者多偏重于文学性质的探讨。在此,将从史学视角出发,以南社酝酿到初步成立为考察时段,以该时期内南社成员特殊的"凭吊祭祀"活动作为立足点,力求把南社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视野中进行审视,以便能够在整个民主革命发展和知识分子身份与角色的近代化转型进程的框架中进行关联性考察,从而探求近代中国社会文化演进值得关注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想到威尼斯一游,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毫无疑问你一定会想象自己乘坐浪漫的平底船,沿着窄窄的运河航行,从一座座别致的桥下穿梭  相似文献   

13.
王三阳 《教书育人》2009,(12):79-8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小学在风雨中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近日,记者走进该校,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深度采访,欣然发现,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近些年,张堰小学的名声之所以在上海市蜚声遐迩,皆因为这所学校以围棋活动为载体,彰显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全力为孩子们的未来人生大厦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众多学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南社学术向称杰出,然对此进行研究者甚少,至于对南社文章学进行研究者就更少。本文先考述其文章学论著及其文章写作之新变,以彰显南社在现代文章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进而揭示南社诸子在二十世纪学术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森林旅游是西方国家20世纪中后叶兴起的一种以森林为背景的旅游形式,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弊端,提出了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襄阳岘山作为一座临江型的城市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客源市场广阔、区位条件和投资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为更好发挥岘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结合岘山森林公园自身特色,提出了开发宗教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山水园林游、三国文化游、诗词文化游、休闲度假游、户外素质拓展游、节事旅游等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成立于1909年的“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活动到何时停止?柳亚子在《南社纪略》中写道:“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集出版后完全停止。新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十月十日第三次聚餐会开会后停止。甚至于偏安长沙的南社湘集,到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四月第三次姓氏录出版后,也停止活动了。”①可能因为柳亚子说了这样的话,杨天石、王学庄的(南社史长编严也将“南社史”的“正编”的年代定在 1909年至 1923年。 按照组织社会学的理论,一个文学社团…  相似文献   

17.
对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关系过往的研究存在着某种误区,对历史事实存在一定的曲解.由同光体、诗界革命派、南社的文学观念、思想立场、政治倾向、艺术形式等角度切入,重新审辨寻绎出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相通之处,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近代文学史上三派并峙这一文学现象,厘正一些纠缠不清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南社以其"革命文学"而著称,但实际上南社文学也有很多内容贫乏、思想消极的东西,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存在明显的弊端,具体来说,南社革命性之弊表现为草泽气,传统性之弊表现为名士气,依附性之弊表现为江湖气.  相似文献   

19.
1909年11月,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人发起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宣告诞生。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宗仰上人(俗姓黄,自署乌目山僧).是否为南社社员,似乎已定论无疑。据郑逸梅《南社丛谈》提到:“南社有四个和尚.即半路出家的李叔同、酒肉和尚铁禅、半僧半俗的乌目山僧黄宗仰、出家还俗的革命和尚苏曼殊。”(见该书第173页)有人基此断定,宗仰是年应柳亚子特邀加入南社。但据笔者近年留心稽考,此说似不属实。  相似文献   

20.
民初小说不等于南社小说,但是在民初小说家中,南社拥有半壁江山。南社成员的小说创作在小说内容上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宣扬改良礼教,在情与理之间徘徊;在小说形式上引进西方小说的日记体、书信体等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显示了中国小说由外部描写向表现内心世界的转变。从而为五四新文学的问世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