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文假名即来自中国汉字,它的书写笔顺与汉字笔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主要将日文中依然使用的汉字选取出一些类型,将之与汉字的书写笔顺进行对比。通过比对我们发现,虽然二者有一些差异,但是日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遵循汉字书写笔顺规则的,尤其是保留着相当程度的近代汉字笔顺书写特征,诸如"臣"字先写左边的竖,"右"字先写撇笔画,"必"字先写中间的点,"成/皮"字先写左撇等等。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端正、熟练。正确,不仅要求不写错别字,还要求书写的笔顺正确。这一点,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1999年10月1日发布,2000年1月1日实施,以下简称《笔顺规范》)。按一般书写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加框等等。可是,一些汉字的书写在《笔顺规范》中可能会产生歧义。比如:脊4134342511爽13434343434火4334丐1255出52252这里边,1代表横、提;2代表竖;3代表撇;4代表捺、点;5代表折。这样,以上这…  相似文献   

3.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书写"及、火、忆、轧、牝、夔、燮"等汉字时,其习惯笔顺与《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的不同。通过比较大学生书写的习惯笔顺与《规范》中规定的笔顺的异同,发现《规范》存在同结构汉字的笔顺不一致及《规范》笔顺与大众书写习惯相左等现象,建议《规范》同结构汉字的笔顺须保持一致,笔顺规范的制定以大众的书写习惯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描述 一天,我指导学生写"四"字.我先按笔顺规则、运笔方法在黑板上示范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书写,待学生书写后,让学生描红、仿影、练写.当我巡视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不能按笔顺正确描:有的先描"口",有的先描"(])",还有的先描"(L)".能按笔顺描的同学,写得也非常难看,不是写得太高,就是写得太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书写规则与技巧呢?于是我改变了指导方法,教学实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春风吹》中有生字“葵”字,对于中间部分“”的笔顺,有三种不同说法──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横撤、点,撇、撩、撇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横撇、点,撩、撇、撇东北师大出版社《小学生词语手册》:横撇、,点,擞、撇、撩我们应按哪种笔顺进杆教学呢?泗水县实验小学杜宪坤答:“。。”这个部件,确实存在着不同的书写笔顺。但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有所遵循。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在1988年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  相似文献   

6.
再谈竖心旁(忄)的笔顺──兼与聂在富同志高榷无棣县教委崔子锋《山东教育》97年10月第19期第24页刊登了聂在富同志答复冯金梅老师的文章,认为竖心旁(忄)的笔顺是点、点、竖。对此。我谈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书写汉字的基本笔顺规则主要有:先横后竖,先撇后...  相似文献   

7.
咪咪学笔顺     
赵力 《良师》2003,(23)
在写字课上,老师强调说写好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都有一定顺序。书写汉字笔画时的顺序叫笔顺。写字时要按笔顺去书写。咪咪觉得把字写对了就行,干吗非按笔顺去写呢?带着这个疑问,咪咪找到了赵老师。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学写字笔顺教学亟待加强□四川安县教委刘志国在农村小学识字教学中,“按笔顺规则写字”是个薄弱环节,许多学生不按正确笔顺写字,致使书写速度慢、字形不规范或造成错字。例如将“光、先”等结构的字上面竖画与下面撇画连起来一笔写成,将“式、可”等结构的字上...  相似文献   

9.
根据书写者的主观感受和书写后的客观效果可以把笔顺偏误归纳为六种类型。教师应该根据这些类型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纠偏措施:对那些与法定笔顺不同而又不会对字形产生不良影响的笔顺采取宽容态度;对那些可接受性低的笔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区别对待。笔顺教学的一个误区是,教师拿着笔顺标准去对生动的写字实践机械地判别对错。把笔顺这种程序性知识当成陈述性知识从写字活动中抽出来单独设置考题,是笔顺教学的另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0.
近来接触了几个二年级的小学生,随意在书中生字表里找了十几个字,要小学生写写看。其情形令人大吃一惊:书写笔顺正确率仅占38%,大部分小学生不能按笔顺规则写字,而是根据自己的意向随意拼凑。如材料的“料”字,正确的笔顺应当是先写左边的“米”字:点、撇、横、竖、撇、捺。再写右边的“斗”字:点、点、横、竖。对于组合字小学生们知道先写左边,再写右边。  相似文献   

11.
"孩"字的宋体与楷体书写,从外形上看有明显的不同:宋体的"孩",左边的"子"字旁第二笔是竖钩,右边的第二撇书写时起笔比第一撇低,但长度似乎和第一撇一样,所以收笔时明显比第一笔更向左伸出了一点点;楷体的"孩",左边的"子"字旁第二笔是弯钩,右边的第二撇起笔低,但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对汉字的规范而言,笔顺的规范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笔顺不规范不仅会影响书写美观、书写速度、查字典和汉字信息处理,还容易让学生疲劳厌学,脑神经倦怠。"笔顺小贴士"是指教师在汉字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笔顺书写习惯而设计出的学具和教具。这些学具教具以卡片或纸质的形式出现,有助于矫正小学新生错误的笔顺。  相似文献   

13.
给水与探源     
小学一年级教“八”字的笔顺,过去一般都是由教师板书示范,并指出先撇后捺的笔顺,然后学生边齐唱笔顺,边按笔顺规则去写。可是有位教师在教法上却别出心裁——开始问学生:“同学们是哪只手拿笔的?”学生们都举起右手回答说;“用右手拿笔”。教师接着讲解:“写字要注意笔顺,笔顺就是写字要顺当。你们自己试试看,‘八’字怎样写才顺当?”学生们很有兴趣地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书写的快捷与流畅,和正楷相比,行楷中有些笔画与笔顺要作相应的变化。笔楷、行楷书写笔顺比较:一笔.例“香、秀、秃、季”。画变化有下例四种: 1、凡正楷字体底部含撇捺的,如“米、呆、某、架、荣、深”等,行楷把竖写成竖钩,撇、捺用燎应强烈的左右两点替代。┌─┬──┬──┬──┬─┬──┬─┬──┬─┐│口│土{ │「刁│一习│ │}刁 │图│{’ │图│├─┼──┼──┼──┤ ├──┼─┼──┼─┤│ │王} │匡 │王 │ │, │阅│}! │收│├─┼──┼──┼──┤ ├──┼─┼──┼─┤│囿│由} │由 │由 │ │…  相似文献   

15.
根据俄罗斯学生汉字笔顺和笔画的偏误类型,探讨了俄罗斯学生产生上述偏误是由"汉字书写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俄罗斯学生有关汉字笔顺和笔画方面的意识不强"、"教师和教材对汉字书写的细节强调不够"等原因引起的。同时,针对俄罗斯学生汉字笔顺和笔画偏误情况,提出相应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6.
规范书写汉字不仅要求字形书写正确,还要求笔顺也符合规范,所以倒笔画写出的汉字,是不规范的汉字。正确地掌握了汉字的笔顺,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容易把字写清楚、整齐、美观,也便于汉字的排序、检索和信息处理。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汉字笔画有五种:横、竖、撇、点、折(序号分别为1、2、3、4、5)。横包含横和提,竖包含竖、左竖钩、右竖钩,撇包含所有向左斜下的笔形,点包含点和捺,折包含各种折笔笔形。除了个别一画的字(只有“一、乙”两个)之外,其他的字都存在笔画书写先后顺序的问题。笔·顺·规··范不·是··学术·问·题·,不·允…  相似文献   

17.
刘元白 《学语文》2015,(2):92-93
汉字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而现如今,在各中小学中,学生的汉字书写不规范、"倒下笔画"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汉字笔顺的重视程度普遍降低,笔顺混乱状况令人担忧。因此,研究汉字笔顺问题,提高人们对笔顺的重视程度,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笔顺错误,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汉字.教师应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书写汉字的一些常识.一、笔画的?晚、脾等字,是竖撇相连的字,不能把一长撇写成两笔,麦、敖、傲等字是竖撇分开的字,不能把竖撇连成一笔.二、偏旁的书写:如松、柏、桃等字的"木"旁,特、牧、牡等字的"牛"旁,耕、耘、耙等字的"耒"旁,籼、籽、粉、料等字的"米"旁,都没有钩,只有提手旁才有钩.三、横的长与短:如"辛"字是中间的一横长,"幸"字是第二、第四横长;麦、青、毒、责等凡是有三横的字都是中国的一横短,底下的一横长.  相似文献   

19.
<正> 汉字不同其它文字,它是形、声、义三者的统一体,且形居首位。每个汉字都由特定的笔画构成,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笔法和笔顺。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掌握汉字书写笔顺是识字教学的关键。学生正确地掌握汉字的笔顺,不仅能把字写得端正、工整、美观,而且能够帮助识记生字,把字记牢。反之,如果没有或没有完全掌握汉字的笔顺,就势必影响今后书写速度,影响字迹的美观,影响汉字的识记。因此本文想从学龄前儿童书写汉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师:"寒"字,上面是个"宝盖",注意"横钩"的"钩"要指向字的中心.下面的"撇""捺"要舒展."号"字,中间一横要写长.(师范写) (出示词语并正音:几阵秋风、天气晴朗、大雪纷飞、得过且过.生读) 师:字音都掌握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向大家说一说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