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崔云 《语文学习》2010,(6):68-70
这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从《世说新语》到《红楼梦》,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从希腊神话到莎士比亚.她都怀着极大的热忱.用心地去读。她把读书当成一种良好的日常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她善于思考和汲取。  相似文献   

2.
王燕 《现代语文》2008,(9):120-120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学家。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方面,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并称“李、杜、韩、苏”;词方面,他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与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并称“苏黄米蔡”;绘画方面,擅长画竹,是宋代文人画的主将。  相似文献   

3.
周岐雯 《现代语文》2010,(1):123-123
归有光是明代独具个性的散文家。其散文源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质朴,感情真挚。尤其是以父子夫妇之情着笔,因环境的熏染,耳闻目睹,感受深笃,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项脊轩志》行文中的衬托艺术颇能体现其娴熟的为文技巧,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4.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可以说是作者家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阅读课文如同解牛,那么教师就应该是庖丁。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的《伶官传序》,头绪复杂,史实众多,在一节课里处理难度很大,必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翻阅《疱丁解牛》,目光扫过其中的语句:"依乎天理,批大窽,导大卻,因其固然……"我的心忽然一动,我不也应该找准一个进刀的窽卻,才能在复杂的"牛体"中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吗?一丝灵感的火花从我心头闪过……踏着铃声,我走进课堂。我在《疱丁解牛》的标题下写了几个年代:公元908年、912年、926年。  相似文献   

6.
丁春梅 《考试周刊》2013,(81):40-41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传记作品,如:《名人传》《富兰克林自传》《老舍自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唐宋八大家小传》《启功传奇》《梅兰芳画传》……不少单元对传记的内容特色等还作了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7.
谢俊美 《考试周刊》2013,(37):13-14
<正>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文"与"道"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例如刘勰《文心雕龙》开篇即是《原道》,他认为:"文之为德也大矣……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①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自己"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②强调为文的目的乃在于"道"。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注重介绍背景,认识作者,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把握写作特点。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被动学习,觉得课堂无趣。在此我阅读了刘宏业老师的《一词经纬,层层深入——〈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深刻体会到了文本细读的作用。[1]因此,我细密的研究教材,以细微之处覆盖全文,逐步以"导、学、议、练"的模式培养学生们阅读文本的能力,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我将以《最后一课》为例,讲讲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明文第一”的唐宋派古文家归有光,有人归纳其文特色为“事琐语浅情深”,称这种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意境与笔墨为归氏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自然,作为归氏久负盛名的代表作《项脊轩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之后,全面推行汉文化,以改革鲜卑旧制陈俗,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语言文字,均一律汉化,甚至迁都后的鲜卑贵族连姓氏也改为"元",由此这些鲜卑贵族与汉族开始融合一体。那么,表现在书法上,北魏迁都后的书风也开始有所变化,这在龙门石窟和墓志书法中都有所体现,其中墓志  相似文献   

11.
韩振宇 《考试周刊》2011,(89):19-20
一个对故乡无限眷恋、经历过无数坎坷困苦的诗人,用他淳朴、自然的诗风,描绘了童年记忆中的前胜村,这里不仅仅是丰收的前胜村,更是一片金黄背景下欢乐涌动的前胜村。此情此景,把一个赤子对家乡劳动的赞美和热爱,引向重返精神家园的阳光旅途。本文试图通过对诗歌《一夜好风》的解读,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以教学《幼时记趣》为例,解析语文教学中的一字立课法,指出一字立课法的实施起于教师,源于教材,利于学生,是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有机互动的产物,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用最便捷的途径解决最烦琐的程序;用最细小的切入点观照最全面的课文内容;用最系统的教学活动获得最持久的教学收获.运用一字立课法开展教学,必须注意三点:一是要符合文本内容实际;二是所立之字在文中的位置有规律;三是要在动态中实施.  相似文献   

13.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作者观察入微,描摩细致,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它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体验。面对一篇学生已经上过的课文,面对一篇我第一次授课的古文,面对新课程的一系列新理念,我如何把这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呢?  相似文献   

14.
变速阅读是一种将速读与精读结合的阅读方法,其在日常学习中比较实用.本文拟以小说《想讨一本书》为例,来探讨变速阅读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变速阅读是一种将速读与精读结合的阅读方法,其在日常学习中比较实用。本文拟以小说《想讨一本书》为例,来探讨变速阅读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谢雨 《小学生时空》2011,(7):116-117
秋天又来到了洛阳城。街道两边的树木被秋风一吹,树叶就像无数翩翩起舞的黄蝴蝶,纷纷飞落地面,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一群大雁变换着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在这萧瑟的秋风中,张籍愁思万缕。离家数十载的他此时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日益加重。这浓浓的思乡情岂是一个愁字能了却的。  相似文献   

17.
刘凡羽 《教学月刊》2022,(Z1):96-100
"读整本书"是有深度、厚度、高度的语文实践活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采用"一本四读"模式进行任务设计。"一本",指教师每个学期从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篇目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一本,这契合"双减"政策"轻负高质"的要求;"四读",指基于阅读任务驱动的课前自读、基于对阅读任务理解的课中展读、基于学生对阅读任务理解的教师促读、基于任务检测和提升的课后评读。教师要通过"四读",以精准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将这一本读透,再由"一本"上升到"一类",掌握这类作品常见的阅读"范式",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苏蕾 《红领巾》2010,(6):41-41
我是一本命运悲惨的书,我是多么渴望把我的全部知识贡献给我的小主人呀,他却一点也不把我当回事。不信,你就听我细细道来吧!  相似文献   

19.
张歌 《河南教育》2009,(10):40-40
在我的抽屉里,有一本外公留给我的见证岁月变迁的党员证。2009年,在新中国迎来六十华诞的时候,党员证也60岁了,这是外公生前最为骄傲的:“1949年我入的党,新中国有多长,我的党龄就有多长!”  相似文献   

20.
《平凡的世界》一书.无论是从文字、情节,还是人物上看,都实在很平凡.没有华丽的书名.没有一些小说中常有的“怪人”或绝世英才,却显得那样经典、厚重,因为它诠释了不平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