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舞台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先是相声受群众宠爱,接着小品热,出现了一批演小品的名演员,后来,从小品发展到戏曲小喜剧,不少戏曲剧种的小喜剧,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看家戏。究其原因,是这些艺术形式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喜剧色彩浓,让人在笑声中得到美的享受。 戏曲喜剧,就是能让人们在笑声中受褒美贬丑思想启迪的艺术,所以,时代需要它,人民喜爱它。时代呼唤戏曲喜剧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喜剧本质的论述,言简意赅,一语穿透,他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意思是说,喜剧是要否定那种愚昧、没落以致反动的东西。 对喜剧本质的论断,是马克思作出了历来最完整的答案,他说:“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  相似文献   

3.
要了解民族戏曲中悲剧的特点和品格,需先了解它的发展历史。 中国戏曲是由说书演变发展而来的。宋代的说书人说的多是连续的长篇悲剧故事,所以,演变成舞台演出形式的初期,其表现形式为:能表演的情节由演员表演,不适于表演的情节,就像说书那样作讲叙,这样,话本里的长篇悲剧故事,在戏曲发展的初期,就被原封搬上了舞台。可以说,悲剧是伴随着戏曲的产生而出现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戏曲“化石”《刘协状元》,就是早期戏曲说书与表演相结合的古  相似文献   

4.
有位同志向我提了一个问题:看了《聊斋》里的“骂鸭”,印象不深,而吉林民间艺术团把这篇小说移植到戏曲舞台上,改编成拉场戏《骂鸭》。变得有声有色,让人看后怎么也忘不了,这是什么道理? 这就是戏曲艺术表现特点的魅力所在。《骂鸭》的故事很简单:鸭二爷偷了刁三娘一只  相似文献   

5.
导演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公认。那么,导演在戏曲广播剧(广播戏曲)中应该占有什么地位?它对戏曲广播剧的健康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它的特征、职责又是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戏曲广播剧应当建立导演制导演艺术可以说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短暂的艺术。从戏剧的起源、形成至发展的全过程,步步可寻到导演的足迹。但是,导演、导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故事情节,应该是戏曲的核心。持这种认识的人在写戏时,着力于编排故事情节,把故事编得玄而又玄,险而又险,结果,人物成了情节的“龙套”,观众看了戏,只记住了故事,记不住人物,其实,缺乏人物性格命运纠葛的故事,人们是记忆不长久的,像看了热闹、惊险的武打片,不久,就会忘却得干干净净。回首戏曲史,流传下来的剧目,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物形象。没有窦娥这个典型人物,就没有《窦娥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地方戏曲到底有多少种?据统计,在三百种以上。而且,不少剧种还在民族民间文化的摇篮里继续诞生、发展,譬如,吉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转来转去转出了新剧种“吉剧”,京东大鼓丰富发展诞生了“曲戏”。现在,各地的新剧种还在不断涌现,不少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歌曲舞蹈演变成了戏曲,成为受到本民族群众喜爱的戏剧。中国戏曲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经久不衰,枝盛叶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看,就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民间性,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本地区的人民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8.
戏曲的情节,是人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是从人物性格生发出来的,人物性格塑造,决定着情节的增减取舍。到底什么是情节呢? 我觉得,高尔基对情节的解释,是最为准确的。他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这就是说,情节是戏曲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9.
到底戏曲里塑造人物,和话剧、电影里塑造人物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说理论条文很不容易明白,我举一个小戏作例子,给初学写戏曲的同志们增添点感性认识。吉林民间艺术团有一个演得很红的小戏,叫《村长醉酒》,我觉得,这个戏的长处是作者充分发挥了戏曲塑造人物的优势,自如地运用戏曲特有的一些表现人物的手法,把戏里的宋村长写活了。我们把这出小戏解剖开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戏曲特有的手段写活这个人物的。  相似文献   

10.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认识和把握其规律都是不易的,问世不久的戏曲广播剧这门新的艺术品种,同样如此。戏曲广播剧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各说不一。有的说,戏曲广播剧既然是从舞台戏曲脱胎而来,就应  相似文献   

11.
繁体字的“戱”字,由“虚”与“戈”组成,就是用虚假的戈对阵之意。就是说,“戯”是要在舞台上对阵战斗,不对阵,没有冲突,也就构不成“戱”。 戏剧家陈白尘说了一段很形象的话:“有一个人突然掉进一个很深的陷阱,他为了活命,就千方百计搏斗,这个挣扎搏斗的过程,就是戏。他如果是个很值得同情的人,他最后终于胜利了,就是喜剧;失败了,便是悲剧。陷阱,是个比喻,是指一个环境、一  相似文献   

12.
如果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起有戏听有戏看,老百姓都会争相询问在哪里,如今一提到戏曲,身边很多人都直摇头,他们觉得不好听也听不懂,甚者有人说听着头疼,很多人的意识中都存有这些错误的概念。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让人遗憾的是,有关戏曲的电视广播节目在压缩,戏曲的观众听众在锐减,戏曲似乎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戏曲广播剧作为电台广播戏曲的一个新的艺术品种是近来才产生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不断实践、探索。戏曲广播剧要不要打击乐?如何运用?我认为要用,但必须用得适当。根据是什么?这里我想先就怎样理解戏曲广播剧这个概念谈点认识。我认为戏曲广播剧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戏曲化,二是广播化。两者各有特性但又有共性,对戏曲广播剧打击乐的运用问题,我也正是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电视专题片,主持人在向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提问,前面的一大段问话,与主题关系并不大(这是现在专题片常见的现象),最后才问到:“你认为中国喜剧与外国喜剧有什么不同,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位演员感到很难回答,拖了好一会,才说:“我看主要在人物上……”显然,这位记者或主持人的提问让对方觉得无从“下口”。你说的“喜剧”,是指喜剧的主题,还是结构或是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塑造等等;你说的外国,是指英国、美国,还是中东、西非?这么笼统的提问,说明提问者对这  相似文献   

15.
广播戏曲的诞生及特性一九八○年七月,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广播戏曲座谈会上,提出了“广播戏曲”将在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设想。应该说,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预见。我们都看到:年青一代对午台戏曲淡漠,观众老化,现代戏剧目萧条,生产困难;传统艺术程式化,革新缓慢;姊妹艺术蓬勃发展,赢得人心;人们欣赏水平提高,要求丰富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大多数明清戏曲中,节日往往作为故事的背景板为情节发展提供推动力,陈铎《太平乐事》、林章《观灯记》、曹寅《太平乐事》即以元宵佳节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元宵习俗和人物风貌。三部杂剧均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显示了明清城市的节日文化;借由花灯、烟火和社火等颇具节日特征的意象,增加了戏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采用一经多纬的空间叙事结构和多重对比叙述,将时间跨度限制在元宵节之内,着重节日场景刻画;语言诙谐,多用科浑,集喜剧外衣与悲剧内核于一身,在表现节日盛景的同时也关注到市民阶层的苦难。  相似文献   

17.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戏曲广播是文艺广播的一大支柱。近些年来,随着戏曲危机的加剧,人们对它的前途和命运也愈来愈关切。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央提出了弘扬民族优禿文化的号召,我们广播文艺界的同行对此是热烈拥护的。这是一个契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深  相似文献   

18.
试论古典戏曲目录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戏曲目录自产生到现在,大约经过六百五十余年。从整个目录学的历史来看,它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就是和其他文学体裁的目录史相比,它的出现也是较后的。但戏曲目录一旦产生,发展就异常迅速。可以说,它的特点是出现晚而发展快,称得上“后起之秀”。一、古典戏曲目录的产生我国戏曲源远流长,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就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很长,经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我国戏曲目录出现于元末,这和戏曲成熟较晚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戏曲成熟并大量存在,是戏曲目录产生的前  相似文献   

19.
柳莺  俊杰 《新闻前哨》2006,(5):60-61
名学王国维说:“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是手段,故事是核心。中国戏曲在它千百年的流传中,以故事为主要承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化的思想内涵。戏曲广播故事作为一种独立广播体裁始于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磨砺”已经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艺节目。其基本定义为:戏曲广播故事是戏曲与学的综合,它取材于舞台戏曲,以故事为主导,以播讲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辅以唱腔、念白、音乐、音响等各种艺术元素。由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戏曲故事《三寸金莲》,在第七届中国广播专家奖评估展示中以其深刻的内涵,精心的制作,被评为一类节目。下面我们谈谈该节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20.
川剧《秋江》是一出饶有风趣的喜剧折子戏,这出喜剧的基础是喜剧性格和喜剧冲突。这可说是喜剧的一条规律。喜剧性格和喜剧冲突是如何体现展开的呢?黑格尔在《悲剧、喜剧和正剧的原则》中说:“喜剧性不仅首先来自与本身的矛盾的对比,而且来自与主观性和外在环境的偶然性相对立的内容的矛盾的对立。”在《秋江》中,陈妙常追赶潘必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