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是学校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团结各党派共同抗战的伟大精神合力;是中华儿女团结抗战英勇杀敌的强大精神动力。历史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抗战精神是积贫积弱的中国战胜强大日本的决定性因素,纪念抗战胜利,最重要的就是弘扬抗战精神,把握现在,面向未来。抗战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即“拼搏、奉献、团结、自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独立的中硫砥柱,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是中国最能激发民族精神和凝聚民族力量的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是经济建设和改革攻坚的需要;是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中国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同样离不开抗战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赛题一]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决定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民族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着民族的特色文化,凝聚着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和亲和力。把民族的传统节日以法律形式予以设定,这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励炎黄子孙发扬民族精神,牢记民族历史,激发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原动力。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既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力和自生力作用:“摩德载物”的凝聚精神促使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爱国报国的爱国精神谱写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爱国壮歌;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使解放区军民渡过了抗战困难时期。抗日战争炮火的洗礼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的熔炼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十月赞歌     
十月,一个极不平常的月份。十月一日,一个让历史老人振奋,让中华儿女喜悦的日子。硕果累累的十月,金光灿灿的十月,我们伟大的祖国,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喜悦;金菊送爽的十月,枫叶流丹的十月,让这块古老的大地五光十色;开拓进取的十月,万马奔腾的十月,让56个英雄的民族昂首高歌;艳阳高照的十月,红灯高挂的十月,让13亿中华儿女吉祥安乐。是伟大的十月,让中国生机盎然,让中国景色秀丽。是伟大的十月,让中国繁荣富强,让中国载歌载舞。自从有了伟大的十月,我们伟大的祖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肥肉,我们伟大的民族,也不再是受…  相似文献   

8.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抵抗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值得整个中华民族不断汲取力量的精神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和弘扬“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妇女抗战的足迹──介绍两种抗战时期的妇女刊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抗战的足迹──介绍两种抗战时期的妇女刊物燕明抗日战争是我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战争。在历时八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威武不屈,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英勇杀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妇女,作为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0.
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著,对抗战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启示等问题作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抗战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抗战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11.
在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史学家群体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们秉持民族大义,以各种形式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和残暴统治,为抗战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精神,具体可归结为: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经世致用,为抗日救亡服务的学术理念;抗战必胜,民族必将复兴的坚定信念;捍卫民族文化,再造民族精神的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着民族的艺术精华。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让广大学生铭记历史,热爱祖国。日前,竹山县潘口乡中小学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一是推荐优秀少儿歌曲,广泛开展群众性歌咏比赛,做到“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二是以征、书画作品展等形式,表达自己要牢记历史、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三是寓教于学科教育之中,结合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指导学生阅读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籍,开展主题班会和团队会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在合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新内容。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尤其对于医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人文素养培育价值。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全过程,能够培养医学生爱国爱民、爱岗敬业、科学奋斗的价值观。因此,医学院校应主动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临床实习、教育环境之中,引导医学生成长为德术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十六大要求我们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伟大民族精神,对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能够广泛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可以显示强大的综合国力。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8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为抗战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抗战歌曲反映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伟大实践,更是名副其实的时代歌声、战斗号角和民族灵魂。抗战歌曲为中华民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热爱家园、保家卫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一心、敢于胜利等为基本内容和重要特征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中国共产党长达百年的伟大斗争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锻造了伟大的中国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敢于有梦、勇于逐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而奋斗终生.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中国精神,集中体现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品格.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重新回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发展的百年历程,剖析我党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传承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来自中国革命伟大实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以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精神,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青年不仅是传承红色文化的关键主体,而且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力军。在具体实践中,要从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依托课堂教学进行红色文化讲解、借助媒介唱响红色主旋律等方面着手,有效培育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华侨爱国主义精神空前发扬光大的时期 ,他们倾其所有 ,无私奉献 ,从财力、物力和人力诸方面支援祖国抗战 ,与祖国人民共赴国难 ,感人至深。华侨在抗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奋发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有报纸称:在全国的许多中小学校,“四书五经”又重新走进课堂,成为一门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的必修课程。数百万少年儿童从中受益。“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正逐渐成为许多青少年的自觉行动。有人说:“中国优秀的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蕴藏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虽然新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那种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