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宪 《新闻三昧》2006,(7):31-32
采访是记者搜集新闻素材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即使在现代科技为采访提供了先进条件的今天,面对面采访仍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娴熟掌握的基本功。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记者,笔者十几年来采访了200位来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物,感到如果记者能在访前准备、提问技巧、非语言采访等方面多加留心,即全方位地、立体地、多角度地看待采访对象,就会使采访事半功倍。一、访前准备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毛泽东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指的都是在战争前要做好准备。对记者采访而言,有准备与没准备的采访效果大不一…  相似文献   

2.
张宏伟 《新闻传播》2010,(4):111-111
新闻采访,是一线记者的日常工作,尤其我们县级台的记者,差不多每天都要出去采访。如何在频繁的采访中把稿子写得更加精彩、更吸引人?即使面对临时出现的复杂情况也能应付自如?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耀光 《大观周刊》2012,(16):50-50
采访是新闻工作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记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而保证采访过程中,采访技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采访中的提问技能作了简单了解。  相似文献   

4.
小刘同志: 来信要我们谈谈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但是我们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也不多,感到有些困难。姑且说些粗浅体会,以供咱们之间共同探讨吧。采访是少不了要有一番严肃而紧张的准备工作的。只有做好准备,才能做到思想明确,目标清楚,抓住重点,采访到丰富而又有用的材料;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访活动,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对采访对象心中有数,问话不离主题,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即使临时出现复杂情况,也能应付  相似文献   

5.
薛利平 《新闻传播》2014,(2):272+274
在新闻工作中新闻采访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记者在外出采访中,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整个采访工作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配合适当的策略以及采访技巧,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做到最高效的新闻采访,实现高质量新闻报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跑了几年文化新闻,接触了不少文艺界的名人,深感采访名人真是一门学问,个中滋味,耐人咀嚼。 采访名人有三难。一是时间紧促。要让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见报,时间真是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而大凡名人又都行色匆匆,稍有不慎,便会失之交臂。即使见了面,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采访到有效材料,也不容易。所以,事前的准备便至关重要。乎时必须阅读大量书报杂志,涉足影视广播,关注文艺界动态,  相似文献   

7.
要想采好一个新闻、做好一个报道,除了记者要有好的新闻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所采访的新闻做好大量的、有效的采访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得心应手,将所需要的信息都采回来,做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张羽 《青年记者》2008,(7):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是实现电视新闻采访艺术性的基础,通常人们把采访的准备环节叫做"静态采访"。在采访前,采访人员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明白自己要进行采访的主题是什么,然后为了能让自己的报道体现出现如今最新的宣传目的,自己就要确保自己能掌握的宣传口径是正确无误的,并且,还要努力去研究与这次报道有  相似文献   

10.
龚昕 《声屏世界》2006,(12):33-33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电视采访,从前期准备、实施采访到后期制作,是一系列多维性的创作活动。结合自身体会,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采访的准备一次成功的访谈,有时功夫往往在访谈之外。采访的成功与否与采访前的案头准备成正比。准备做得越充分,采访就越主动,采访的效率越高,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分析选题。访谈节目首先得有一个吸引观众的题材,因此,对选题进行详尽透彻的分析研究,从各个角度、侧面进行比较、筛选,确定采访要点,是采访准备的基础工作。具体操作时要考虑…  相似文献   

11.
张羽 《青年记者》2008,(10):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12.
采访中,一旦形成僵局,使人很挠头。可是,这种现象又是经常碰到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它,解决它,我的体会是:采访前做好准备,有几套应付僵局的方案,一进入就正确引导,尽量调动起被采访者的谈兴来。一旦形成僵局,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好胜心,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非采访成功不可。即使是“挤牙膏”式地采访,也要挤出所需要的素材来。关于《优秀机务工作者陈海鹰》的采访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3.
采访五忌     
张华 《青年记者》2003,(2):38-38
一忌主题先行,只取所需。一般说来,新闻采访大致要有一个主导思想,每次采访要抓什么问题,重点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需要做一定的准备。但主导思想和主题先行不是一回事。主题先行是指在采访之前,记者脑子里已经有了某种固定的框框,甚至已经有了稿件的主题,采访只不过是带着这种主题去收集材料,寻找例证。按照主题先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计划采访 没有人能够确切地告诉你该问什么样的问题,正如没有人能确切地告诉你在谈恋爱时该说什么一样。但无论对新记者还是资深记者来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采访拟定一个暂定的焦点或主题。在农村采访,绝大多数采访对象的思路不像你期望的那么清晰,可记者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记者事先确定好采访的主题,当对方的谈话内容跑离主题时,要及时提醒他:还是先谈谈某个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15.
采访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好了采访,才能做出让人满意,让读者感兴趣,有价值的新闻。采访工作者在进行采访之前要做好足够的预期准备工作,对被采访者进行足够的了解,在心里有一个对其的自我见解与认识。采访时要灵活有技巧地使用所掌握的采访技巧,善于提问、注重观察、做好记录、最终实现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实现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采访离不开技巧,尤其是人物采访更是如此。记者要想挖掘出生动鲜活的感人细节、采访出富有深度的稿件,采访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体味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会花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7.
2001年 11月11日,美丽的多哈,一声槌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终于签订。我和同事侯振威有幸经历并亲自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还为中国人民带回了两件珍贵的文物。多哈采访归来感触颇深,有喜亦有憾。 境外采访及早动身 第一个强烈的感触就是采访一定要抢前,除了事先要做精心准备之外,在时间上一定要打个提前量,特别是到国外采访,人生地疏,语言不便,更应该尽量提前到达采访地点熟悉情况为日后的采访做准备。去年11月5日远赴卡塔尔首都多哈采访之前,我和同事侯振威就已经做了大量日常准备工作。 WTO第四次部长…  相似文献   

18.
杨小菊 《新闻窗》2014,(1):36-36
一、准备充分 外在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访需要的用具、采访过程的计划、选择的采访方式等;内在的准备工作,指记者本身的情绪调节、思想调整等。准备充分可以说是一次成功新闻采访的基础和力量支撑。具体做法为:充分了解要采访的对象以及采访的场合、明确采访内容、构建采访提问框架、预测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做好相应措施、调整自身情绪和思想。但在采访过程中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采访情况对准备工作做适当地调整,保证准备工作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一个成功的新闻采访是要对新闻的整体进行把握,前期的采访策划是做好采访的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对被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做好第一手资料,对摄像记者的要求画面怎样拍,要什么样的镜头,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人把采访比喻成“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味着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不同的记者采访风格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好采访前的充分准备,这些准备包括了理论、政策、情况、知识、心里等方面。如果记者不掌握与报道选题相关的理论,就无法客观、准确、高水平地反映客观事物。如果记者不了解政策,就很难确定采访报道的基调,如果记者对报道的人、事件、问题的相关情况和内在联系没有透彻的了解,就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如果记者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就难以与采访对象形成双向交流。如果记者不具备应付复杂局面的心理素质,就会对采访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惊慌失措。对于电视记者来说,摄像机等器材的准备、检查是重中之重,因为电视是靠画面和声音来记录的,而电子设备又难免出现故障,对设备的检查如摄像机、电池、录像带、话筒线等设备必须保证能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0.
沈彦 《新闻世界》2013,(9):44-45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技巧和访问艺术,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记者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采访时应注意提问技巧、要善于观察和倾听;通过周边采访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