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林玉平 《出国与就业》2011,(16):219-220
以常见故障为案例建立技术化教学项目,并以技术化的项目为基础,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通过技术项目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业教育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教学改革过程中对高效课堂的盲目追求,很多课堂教学呈现出技术化现象.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技术化可以细分为器物形态、工艺形态和智能形态三个维度,每种形态的技术化又因其维度差异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悖论表征.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将技术置于一种尴尬境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主体不但没有因为技术的使用获得应有的解放,反而陷入被技术控制的状态.技术化的结果,不仅导致了教学本身的异化,而且进一步造成教学中人的异化,与教学的育人初衷严重背离.要超越当下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就必须在技术更新的基础上完成技术观的转变,即在理性认识技术,反思技术化倾向同时,发挥制度的规约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绪军 《成人教育》2017,(12):59-63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现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技术化的趋势,基于技术化人才、技术化社会、技术化教学三个方面来反思人才培养模式哲学取向的不足,指出智能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智能时代必然会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其重构的核心框架包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一贯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职业教育高端订制化的人才培养定式,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层次的特色人才培养范式,构建跨学科、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技术作用于教学发展方面,当前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教学技术化与教学去技术化。前者是一种技术自大,后者是一种技术封闭,二者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显然都不利于教学发展。我们主张"教学合理技术化"观点。教学合理技术化认为,技术工具与教学工艺密不可分。从古代到现代,技术工具革新持续推动着教学工艺演化;教学工艺发挥出好的教学效能,是以技术工具的遮蔽为前提的。正是教学合理技术化的"未完成状态",促使技术工具及工艺继承与发展,推动着教学系统的发展演进。教学合理技术化应注意技术工具选择的适效性、把握技术应用的阶段性、树立合目的性的教学技术观,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审判委员会是法院最高的审判机构,对疑难复杂案件的处理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审判工作有相当的指导作用,因此,更好地发挥审委会的作用,对提高审判质量,促进公正司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某内陆省份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为样本,进行考察和调研.  相似文献   

6.
自然的技术化、社会的技术化和人的技术化表征了世界的技术化演进趋势,世界的技术化演进对于世界图景和人的生存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于世界的技术化统治应持有一种警醒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7.
技术化生存是人类自为生存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特指工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阶段,人类对近代技术和技术产品高度依赖状态下的人类生存方式.技术化生存作为技术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具有生存时代的近代工业化、生存基础的技术依赖性、生存状态的技术意识形态化和生存活动组织方式的"非理性"等特征.技术化生存中人类生存面临着困境,从本质上说技术生存中人类的生存困境是文化的困境.摆脱人类生存困境,需要人类的生存方式从技术化生存向创造性生存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多地自闭于现代技术的缠绕并沉沦于技术化的状态中时,教学技术化已不可避免.在教学技术化中,由于技术理性对生命主体性的压抑,过于偏重认知对生命完整性的阉割,程序化的教学设计对生命生成性的阻隔,眼花缭乱的技术手段对生命灵动性的湮没,精确制导型的教学评价对生命独特性的吞噬等等,生命被严重遮蔽!而用价值理性引领技术理性,确立促进生命整全发展的教学目的观,实现教学过程由技术化向艺术化的转变,加强教师教学自主意识,建构弹性灵活的教学评价制度等是教学技术化的现实救赎之道,也为生命的澄明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以及教育者对教学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当下教学活动越来越技术化。目前教学技术化倾向的表现主要为教育思想的技术化和教学活动的技术化两方面,导致教学技术化的根源主要在于技术乐观主义无限膨胀和突破技术应用限度。教学技术只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的一种工具,而非取代教师成为教育主体。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安顺法院为视角,从审判管理现状着手,叙述了审判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信息技术在审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在下一步工作中解决问题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教育的技术化活动方式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手段运用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化方式.其技术化特征包括:统一化、简约化、工具化与二元化等.积极反思教育的技术化活动方式对于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具有紧迫性.在技术时代,当教育的发展正表现出受技术发展目标控制的时候,应保持教育系统自身的独立地位,并按自身的目标发展,不因外界力量的冲击而偏离自身的价值认同与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远程视频审判仅限于受案法院的法官审理当事人、审判参与人身处异地的案件,尚未见到分属异地的合议庭法官审理案件的报道.前一种审判模式,未能有效阻隔各种因素对法院、法官的干扰.新型的视频审判模式,能够有效地克服各种干扰,从根本上预防司法腐败、实现社会正义;能够有效地降低审判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审判需求,各级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应当适时推广新型远程视频审判.  相似文献   

13.
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问题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难点,改革措施的散乱、无序是阻碍审判委员会制度发展的症结。从现代诉讼的角度审视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审判委员会任务层次性、人员专业化、工作程序化为着力点进行系统、程序的改革,以实现审判委员会制度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审判委员会是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工作的组织,而不是审判组织,审判委员会不应具有判决权.审判委员会决定案件妨碍司法公正、影响审判效率,因此,审判委员会的职权应当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一、德育技术化的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整个社会对教育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教学活动越来越技术化,就连塑造学生灵魂的德育活动"技术化"痕迹也越来越明显,德育仿佛成了一项纯粹的技术性活动,失去最基本的人文向度和价值属性。德育技术化的现实表现主要有德育目标操作化、德育过程程式化和德育评价数量化。1.德育目标操作化借鉴朱永新、任新民《中国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与体系创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为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德育应当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学生为核心,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树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科学及科学教育日益专业化、技术化和实用化,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某种技术化、非教养化和功利主义倾向,一些学生对科技过分依赖和崇拜,导致了自身的片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动态过程的视角审视教育技术化的本末始终;用系统的思想研究教育技术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打开教育技术化的黑箱并用动态的观点研究教育技术化过程中的各种形态以及形态间的转化、联系及区别,探讨教育技术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技术化是技术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彰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技术化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技术的属性、结构、功能和规律等技术因素通过某种方式作用于教育,使教育发生变化并进而转化为教育的本质力量。本文从"过程"和"状态"两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教育技术化"的含义,并且认为教育技术化即是技术的教育价值实现和彰显。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在教育思想上由社会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而且出现了集合化、技术化、健康化的发展趋势;教育目的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育内容从过去的统一化、成人化、平面化和技术化转变为选择化、个性化、立体化和健康化;教育方法从传统的注入式、训练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这四个层面的变革必将推动学校体育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科学、工程既密切相关,又保持自身相对独立的地位.这种独立的地位是技术本身科学化发展中所形成的,也是科学向技术化方向发展所凝聚的.技术的科学化和科学的技术化形成技术科学体系.技术科学体系需要专门的技术型人才和高等技术教育的支撑才能延续其横向和纵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