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琴 《教学月刊》2009,(11):24-26
史料研读,是指在历史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发现并提出问题,获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符合历史逻辑的结论,达到解决问题并形成一定历史思维能力的学习过程。由于历史总是以某种史料的形式存在并延续着,因此,史料研读也就成了学习历史的一种最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史料是多种多样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培养学生领悟能力和探究精神等多种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3.
像史学家一样研读史料着眼于深度学习取向,旨在避免浅层学习、追求研习全视角以及达成核心素养。研究认为,应立足求源、语境、确证、精读、批判、创造等研读策略,配置问题设计,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教学张力,以三维对话为形式,以阅读为表征,从历史学视角和教育学意义层面推动史料研习朝着像史学家一样研读史料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史料是多种多样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培养学生领悟能力和探究精神等多种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5.
史料阅读是现代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内战中重要的历史文件,作为教学的"核心史料",有必要在史料研读上予以重视.据此,可基于三个策略展开研读,首先整体阅读全文,着眼《宣言》原文,避免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产生支离破碎之感;其次拓宽阅读范围,结合史学界研究成果,避免学生...  相似文献   

6.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单元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学习,学生初步理解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基本原则。而且,经过一年半的历史思维训练,学生基本具备了研读史料的能力,能够在史料情境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基本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史料,质疑史料的习惯。这些为学习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7.
史料研读是历史课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导入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落实史料研读到导入中,精选史料,利用史料研读提高导入的生动性,能吸引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当然,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利用史料导入,且使导入具有生动性、实效性,是历史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辅助系统是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材料研读”是十分重要的辅助栏目,它对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的提升,史料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材料研读”栏目呢?一、充分发挥“材料研读”的功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材料研读”栏目中的材料是教材编写者从经典古籍中精挑细选的,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优质素材之一。“材料研读”这个辅助性栏目的功效是巨大的,对备课、上课都有促进作用,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和充分利用好“材料研读”栏目,从而为培养初中生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涵育史料实证素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设置"史料研读"选修课程,主张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文章以人教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立意、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97):143-144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倡导之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融入了史料教学的内容。史料既是历史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教学材料,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钻研历史问题所需要的重要学习资源。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在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中融入史料教学有利于学生直面历史,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扑面而来的真实气息。高中历史教师要学会从课本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史料、研读史料,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阐述新课程标准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并提出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并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的教学要求。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统编教科书设有“材料研读”“相关史实”等栏目引导学生重视史料阅读与分析;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与解读”几乎是评价一堂历史课的必备维度;学业测评里“史料实证”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学生历史问题论述的考评特别强调证据链意识、论从史出;教师教研培训也对“史料实证”教学要素给予颇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循环递进、问题解决、条件保障等特征.其中,史实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形成知识结构、有效记忆史实、利用思维能力推出历史认识,是史实教学的主要任务;史料研读,是一个理解史实和提升境界的过程,它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且主体地位;史感体悟,源于史实与史料的熏陶和感化,是历史学习的归宿,最终落实为学生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3.
解读古地图类史料既要神入古地图所处的时空,以时人视角来体察古人的心境历程;又要跳出地图的羁系,以他者的理性去审视该段历史的史事变迁.就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而言,对于古地图的研读,则应更多地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视角去关注其特殊的史料价值.本文以《坤舆万国全图》的研读为例,从制图信息、文本内容、衍生性问题三个方向,连环追问,多...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人文社会学科。在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是最能凸显这一历史学科特性的素养,是学生初步探究历史,解释和评判历史的关键能力体现。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尚未有具体的实施指导和评价标准。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尚未建立,尤其是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缺乏。学会收集史料、整理和辨析史料、研读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以可靠的史料为证据的观念,强化论从史出、孤证不立等史料实证原则,感悟历史研究的实证精神。因而,日常教  相似文献   

15.
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那些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在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离不开史料的运用.史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理解历史现象,是历史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史料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史料可以有多种类型.按照史料的价值和可靠程度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第一手还是第二手史料).  相似文献   

16.
史学素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教育价值。其主要内容为时空意识、分层意识、现实意识、问题意识、证据意识、融合意识等,它们体现在史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即由提出问题到收集史料、再到利用史料解决问题、最后到评估解决效益,也蕴含于历史学习的过程,即由客观史实,到经典史料的研读,最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领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正>图像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史料类型,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和地图等,这些史料具有鲜活、直观的特点,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和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选修课程模块2“史料研读”,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门要求注重事实、立论严谨的学科,史料则是支撑其严谨性的重要依据,但现今的中学历史教材中还存在某些偏颇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具有科学严谨的考据精神,通过对史料的广泛研读来弥补教材的缺陷.本文通过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泰始皇“坑儒”、光绪帝在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与印度种姓制度的传说三例的分析,阐明注重考据的实际作用及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考据结论.  相似文献   

19.
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将其合理运用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历史意识与良好历史素养的养成.高中历史教师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需要重视并合理运用史料展开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史料的内涵,感悟史料中的历史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文章将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历史知识来源于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借助史料并研习史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与创新精神.学生在积累史料知识过程中,能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博古通今,感悟历史及其历史人物,读史睿智,就会大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利用史料教学,可以激活历史教学的课堂,使课堂变成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