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记者、编者,都知道新闻事实构成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通称为5个“W”。其中,前面4个“W”,是直感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而最后一个“W”——“原因”,则不完全相同,有的是直感的,有的是抽象的,需要记者给新闻事实以客观的分析之后,才可得出。不然,就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引来诸多议论。《王杰墓前人流如潮》这则消息,在省好新闻评选中,初评为一等奖,定评降为三等,正是作者分析新闻事实的“原因”时,不客观。现将全文笔录于下: 王杰墓前一度冷清之后,今年清明节期间人流不断,有10万多人为英雄扫墓,清明前一天即达1万多人。  相似文献   

2.
曹萍  张红 《档案与建设》2005,(10):28-29,32
今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烈士牺牲40周年。7月10日~14日,邳州市委宣传部、民政局、档案局(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王杰牺牲40周年活动,召开了王杰牺牲40周年纪念大会和王杰事迹报告会.组织了纪念王杰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演讲、征文比赛、书画展.并征集王杰生前有关档案资料.编印《〈王杰日记〉摘抄》.拍摄专题片等,  相似文献   

3.
把生的希望留给同伴,王杰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曾使多少中华儿女感动得留下热泪!本文披露的史料却让人始料不及,有人怀疑是这位一级技术能手自寻绝路,有人以为有坏人破坏,王杰之死最初也被定性为“一起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责任亡人事故”。历史的本来面目缘何得到及时恢复?个中究竟定是读者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蓝雪 《军事记者》2001,(10):42-42
北京军区某油料仓库政委马旭升,在部队30余年,从新闻干事、宣教股长、组织干事、宣传科长,到仓库政委,采写过不少人物新闻。如今.他自己也成“新闻人物”了。1969年12月,他带着理想从军人家庭参军时还不满15周岁。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他写班长王杰民的一篇小通讯《我生病之后》在团广播站里播放.并且登在了《邯郸日报》上,一时间,在连队引起强烈反响,王杰民因此受到了团里的表扬。随着马旭升的稿子越来越多,他被团政治处调到了报道组,随之又派去《战友报》学习。  相似文献   

5.
解放军报十月三十日刊登了王杰的日记——《一心为革命》以后,各地报纸相继全文转载。十一月八日各报刊登了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分别发出的向王杰同志学习的通知和人民日报社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学习王杰同志一心为革命的崇高精神》,学习王杰的宣传在全国各报普遍展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上旬,衡水媒体大力宣传了衡水环卫工人张文建冰窟勇救落水儿童,还将获得的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并称捐出奖金是英雄精神的再一次升华。看完这些报道,在钦佩英雄见义勇为的同时,总觉得:别让英雄精神再“升华”。我们多年学雷锋,讲无私奉献,但是英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英雄也是人,也要生活,也要养家糊口,何况英雄张文建家庭并不富裕,每月工资只有500元,家中还有患病年过八旬的父母,小儿子还在上学,妻子在家中种菜维持家用。是亟需救助的十分困难的家庭。现在他把钱捐出去,精神“升华”了,物质仍然贫困。我们提倡学雷锋,…  相似文献   

7.
武文斌是河南人民的优秀儿子.去年6月18日在随部队参加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光荣牺牲。他是南阳走出去的英雄,去年7月14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武文斌同志“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他还高票当选2008“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相似文献   

8.
谢旭 《军事记者》2006,(6):24-25
去年初,《人民军队》报率先推出了《走近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英雄群体——果洛军分区党委》系列报道。之后,青海果洛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先后在兰州军区机关、部队介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先进事迹20多场次。  相似文献   

9.
魏庆 《航空档案》2005,(8):23-25
中俄联合演习-“和平使命-2005”于8月18日举行。俄军第76空降师参加演习全程。该师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出来的英雄部队,这支部队成立于1939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该师参加了奥德萨保卫战、克里木战役,并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获得了“近卫”部队的光荣称号。整个卫国战争中,该师有50多位官兵被授予了苏军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10.
“八一”前夕,笔者到驻豫某部采访,发现这个部队在典型宣传上颇有特色。据该部政委刘永治少将介绍,仅1995年以来,这个部队已成功地宣扬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优秀领导干部邬援军、“无私奉献的好排长”仲米辉、“时代青年的楷模”吴国良、全面建设过硬的某部六连四班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军内外产生了强烈反  相似文献   

11.
王冰  裴亮  胡浩 《今传媒》2003,(2):78-79
衡国良1987年从部队复员后分西安市污水厂工作,1997年应聘成为华商报社记者。5年来,他把满腔热血无怨无悔倾注在了他所热爱的新闻事业上,期间两次面对死神,却始终以一种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顽强地战斗在新闻最前线,被陕西新闻界誉为“拼命三郎”。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河南驻马店日报社党委组织日报、晚报、驻马店新闻网以及日报社印刷厂、报社发行部的60多名复退军人座谈会,开展“学英雄见行动”,以不褪色的老英雄李文祥为榜样,结合本职工作和日报社党委开展的“四讲四发挥”谈感想。座谈会上,复退军人以“英雄不老精神长存”为题,畅谈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凡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凡之中的强烈责任感,谈人生观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3.
在宜昌市伍家岗区,有这样一位英雄,曾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一等功臣和“爆破英雄”的荣誉称号.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因为要编写党史档案资料,我们通过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上了他.2020年底,我们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爆破英雄”侯满厚.他个头不高,衣着朴素,略显清瘦,言谈举止非常亲切随和,一眼看去很难与“大英雄”画等号...  相似文献   

14.
1971年1月,陈毅元帅在挨整中得了结肠癌,曾山夫妇去医院看望他。他们谈到“文化大革命”那么疯狂地迫害广大干部、专家、教师、艺术家,十分气愤。陈老总说:“天要报应。”陈老总过去还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他还在诗中写:“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相似文献   

15.
34年前,“海上英雄艇”轮机兵麦贤得在著名的“八·六”海战中,弹片从右额叶插到左额叶,头部负重伤,脑浆外泄……。但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忍受剧烈的疼痛,坚持战斗 3个小时,直到取得胜利。为此,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模范共青团员”奖状,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的光辉形象在亿万人民群众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英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茁壮成长。那么,这颗英雄之星是怎样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升起的呢 ?一份电报上发现的新闻线索   “八·六”海战打响后,新闻记者会聚东南沿海战场,每天都在…  相似文献   

16.
陶宜军这个名字在近几年的全国新闻摄影年会上十分引人注目。他,是从一名退伍兵成长为一名副总编的。   军人家庭出生的他 17岁入伍,心里始终铭刻着“每天作起点”的座右铭。新兵连分兵他被破格分到照相连当班长。当兵第一年就入了党。   如果说部队是熔炉,他就是这炉子淬出的好钢。 1985年陶宜军退伍后选择了富有挑战性的摄影记者工作。当时有人怀疑他能否胜任记者工作,陶宜军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我的信心来源于部队几年锻炼出来的特别能吃苦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到报社上班第一天,他就把行李搬进办公室,吃住在编辑部。为了…  相似文献   

17.
17岁那年,刘浏穿上军装,自豪地走进大山,在群山环抱着的火箭兵军营生活、战斗了5个春秋。其间,他自招待所招待员迈上了写作成才之路。在写作之路上,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农家子弟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终于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年轻的一员。刘刎的写作激情,是军营火热的生活点燃的。1983年春天,入伍刚几个月的他就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星期天,他所在的部队有个战士到城里办事,在公共汽车上见几个扒手淘旅客的钱包,便挺身而出与扒手搏斗……这一英雄壮举在他的脑海里回旋。他常想:“如果能把这件事报道出去,让社会上更多的人都…  相似文献   

18.
有些通讯员为了省事,不愿到现场去观察和了解第一手材料,而是喜欢做“转手生意”,把人家的上报材料、工作总结,改头换面变成稿子。这样的稿件往往不生动,失实现象也容易发生。前年10月底,山东电视台来我们部队拍摄王杰事迹电视剧。当时,部队领导让我把这件事报道一下,并给我看了电视剧本,介绍了主要演员及拍摄情况。按说就此写一则三五百字的消息是没什么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某团志愿兵报道员姜自宇,拿起笔来能写,拎起相机来能摄。1984年9月,从沂蒙山旮旯子里钻出来的姜自宇,坚信凭着庄户人吃苦耐劳的品格,定能干出个道道来、他白天训练,晚上写稿,渐渐掌握了新闻采写基本功,稿子陆续见报。他采写的《绝技献军营》、《“刺头兵”转变记》、《英雄的弟弟是标兵》等稿件,都来源于基层,取材于战士,深受官兵欢迎。这一年,姜自守在军内外新闻单位用稿30多篇,荣立三等功。就在他潜心钻研写作,苦练笔功的时候,部队要配一名摄影人员。他那颗心又不“安份”起来。他找到领导表决心:保证文字与摄影两不误。…  相似文献   

20.
人们称江苏省泅阳县新袁镇人武部部长刘述敏为“秀才部长”,是因为他不但把基层人武工作干得红红火火,连年得先进受表彰,而且他的一支笔也过得硬,是位“老新闻”,迄今他已在各类报刊上稿2200篇。刘述敏在部队时就是位小有名气的“上记者”,在部队7年时间平,他出黑板报、写广播稿、写各种材料,样样都来。正因为在部队的磨炼为他以后从事报道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1986年他被县人武部挖去当报道员。到人武部后,他一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认真自学业务书籍与马列理论,不断提高业务与政治理论水平.一边注重多写多练笔。到人武部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