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致思死亡的路径上,孔子是“由生观死”,而苏格拉底是“直面死亡”;在死亡的价值问题上,孔子是基于群体关怀的“杀身成仁”,而苏格拉底是基于个体关怀的“舍身求善”;在超越死亡的方式上,孔子是“此岸的超越”,而苏格拉底是“彼岸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阐释《苏格拉底的申辩》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意蕴:苏格拉底从提出自己说真话的言说方式开始,引出公民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再提出其辩证法教育的起点与核心即认识自己无知,并进一步阐释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即事关整全的知识观;接着提出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唤起人们的爱智的生活。以此为基础,苏格拉底进一步表明,其哲学教育的根本指向乃是城邦的福祉。整篇演说的核心就是苏格拉底为哲学生活与哲学教育而申辩。苏格拉底之死本身也成了苏格拉底哲学辩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死亡     
哲学历来处于危险的境地,这意味着哲学本身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的临终哲学遗言确立了哲学与人的死亡不可分割的关系,后世哲学家对遗言的接受及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思索,使哲学成为“死的哲学”。这种受死控制的哲学基于古希腊的死亡观。要使哲学摆脱死亡的控制,必须依据其他的死亡观,即基督教的死亡观。即使克服了死亡的控制,哲学本身的死亡也在所难免,因为哲学终究是极少数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当下现实的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以使其获得外在于生命的生存能力。我们需要以培育心灵和爱智精神的教育来纠偏。对柏拉图对话的教育意蕴的探寻正是为此而做的具体尝试。苏格拉底终其一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对话性教育实践,以培育人们的爱智精神;柏拉图书写对话回忆苏格拉底的教诲;柏拉图的对话体写作避免了口头谈话的时空限制和惯常的书面写作的僵化问题,生动地再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精神。柏拉图的对话期待真正的读者,怀着生命热情在阅读中进行爱智精神的自我培育,真正地把苏格拉底的教诲带入当下。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死亡哲学与苏格拉底之死,作为人类史上面对死亡的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前者自然而然道出了生死的真理,以精神的解放来摆脱死亡带来的恐惧;后者以灵魂的解放参透死亡的真谛,以善之念剔除死亡的担忧达到肉体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周小李 《教育研究》2021,42(6):149-159
互联网作为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对当今教育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苏格拉底文字观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早有关媒介的教育哲思,相关研究为网络媒介时代教育变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梳理国内外有关苏格拉底文字观的教育学解释,发现同时存在认同与批判两种观点.以哲学解释学视域融合为方法论指引,"初始视域"中的苏格拉底文字观可以被理解为"好的书写",其所表达的是苏格拉底对于文字书写之道德目标而非科学远景的关切;而在"当前视域"中,"好的书写"则可被理解为教育技术伦理,蕴含着苏格拉底对于教育技术与人、教育技术与社会之关系的伦理追问.基于上述理解,针对当今时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进一步阐释包括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界线、对逐利资本的警惕以及对学习者利益的坚守.受苏格拉底"爱智者"的启发,培育数字公民,实现教育与网络信息社会的良性互动是网络时代教育应对技术变迁社会各种伦理问题的有益之举,也是新时代教育引领社会良性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前苏格拉底时代,荣誉观已是哲学领域里一个重要的命题。在神话和宗教中,荣誉被看成是一种职责和权利,而正义和秩序是取得荣誉的前提,追求荣誉又是灵魂得救的一条途径。毕达哥拉斯将追求荣誉与灵魂净化联系起来,对社会道德的提升是一种推动。赫拉克利特则以斗争、运动和精神不朽等哲学命题论证了荣誉,使希腊人的荣誉观开始走上了真正的哲学之路。荣誉观的发展对希腊社会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对苦难的书写这一创作风格,通过一个灵魂寻找父亲的旅程,将社会新闻进行串烧,在爱与死亡的碰触中建构了实境、幻境和真境。作品有意识地将现实和阴间进行对比和互相穿插,体现作者对现实的焦虑、担忧以及企图通过"爱"对苦难的现实进行"突围",让灵魂在爱的浸润下获得升华。  相似文献   

9.
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对苦难的书写这一创作风格,通过一个灵魂寻找父亲的旅程,将社会新闻进行串烧,在爱与死亡的碰触中建构了实境、幻境和真境。作品有意识地将现实和阴间进行对比和互相穿插,体现作者对现实的焦虑、担忧以及企图通过"爱"对现实进行"突围",让灵魂在爱的浸润下获得升华。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灵魂,究竟有没有灵魂,灵魂的存在和活动方式是什么,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贤哲关于灵魂的论述深刻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按他们所关注的侧重点及其认知水平的不同,可相应地将古希腊关于灵魂问题的探讨划分为自然灵魂?伦理灵魂和神学灵魂这样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初,灵魂被泰勒斯用来解释自然界的生成变化;到了阿那克萨戈拉或至少苏格拉底那里,灵魂则主要用于阐释人性的善恶,对自然的解释已退居次要地位;后来普罗提诺则直截了当地把灵魂当作具有神学意义的太一之派生物。自然→人→神,是古希腊灵魂概念之流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模拟卷、考试说明和历史课本对苏格拉底政治立场的表述不一引起学生质疑,通过教师协助进行网络探究、史料阅读、信息提炼,学生最终清晰地理解苏格拉底坚持在民主与专制之间走专家治国的中间道路。从质疑危机到教学契机的转换,警示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教材观和命题观。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及其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格拉底假定了某种现象背后的"先在本质"的存在。知识就是认识者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本质,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缘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旁观者知识观经苏格拉底等人的维护使"接受学习"长时间地主导了人类的求知方式。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在知识面前没有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常以其特殊的时间观为架构。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福克纳采用死亡这一手段重新建立并阐释了时间观。通过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解读,可发现福克纳的死亡哲学以及它与其时间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厄洛斯(eros)"是古典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主题与内核.爱欲意味着人对美善本身以及与此内在相关的灵魂不朽的执着追求.不过,人的生命不是神的生命,它是可朽的,人若想实现不朽,就必须通过教育,与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正是出于这种对美善的爱,苏格拉底把教化优秀青年,使其卓越,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使命,而他自己也在这样的教化中实现了自己的灵魂不朽.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问题"一"与"多"导致和谐问题是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毕达哥拉斯的和谐观、赫拉克利特的斗争观、巴门尼德的语言有序性、恩培多克勒的和谐与无序、苏格拉底对话的动态和谐、柏拉图的灵魂内在和谐与亚里斯多德的中道观,涉及和谐问题中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差异性互补、基本价值视域、内在和谐和动态和谐等重要问题,而这对我们全面丰富地理解和谐的含义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伊凡·伊里奇的死》是探讨死亡问题的经典篇目,其中倾注了托尔斯泰对死亡的思考和探寻,作为常人的伊凡在死亡呈现时,在肉体和精神痛苦的双重考验下,通过回顾过去的生活,渐渐觉知了死亡存在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并意识到曾经的生活是一个大骗局,掩盖了死亡问题。他通过对死亡问题的思索,找回了自我,也找到了自我与世界的正确联系方式,即去爱;最终在爱之中实现了灵魂升华。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的西方世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称为“最智慧的人”,这一光荣的称号至今无人取代——甚至在出现了细胞工程、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苏格拉底和东方的先哲们一样,对后世将出现的以愚蠢为智慧的行为进行了预测,这些预测有着令人惊讶的一致性。后世的科学家们,在苏格拉底的眼里,都是一种危险的存在。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在关心自己的身体财产之前,应该先关心自己的灵魂,使灵魂尽量变好。他的幸福观是:人的幸福与否,直接取决于灵魂的好与坏。这些思想与中国庄周的思想类似。奇怪的是,…  相似文献   

18.
会饮是古希腊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习俗,在宴会上人们通过赞颂诸神与饮酒来庆祝。柏拉图的《会饮篇》展现出阿伽通获奖的次日,众人在他家饮酒庆祝的场面。参加会饮的人共有7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爱欲观进行解读,人们往往过于关注苏格拉底的赞辞,以及"柏拉图式的爱",而忽略了古希腊社会爱欲观的多元化。文章通过对《会饮篇》中7个人物赞辞的解读,展示出古希腊多元化的爱欲观。  相似文献   

19.
爱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不单纯是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或复仇故事。在这部小说中 ,作者陈述了对爱、对灵魂、对死亡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作者笔下的人物是宇宙的一分子 ,而整个宇宙由不同的元素构成 ,各元素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展运行。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精髓之所在。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方法创立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语言,以克服西方长期以来形成的形而上学语言观及其局限性。海德格尔对这种语言的追问采用的就是苏格拉底式的诘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