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何看待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出现的“沙皇将帅崇拜热” ?本文对此分析如下 :首先 ,苏联政府通过对沙皇及俄国历史上历次对外战争中著名将帅的赞颂 ,来唤起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全民抗战的精神力量 ;其次 ,苏联战时民族主义的复兴 ,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为其对外扩张服务的 ;最后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 ,战时民族主义的兴盛 ,适应了斯大林的个人需要。他将自己类比为历史上有作为的沙皇及其将帅 ,维护其领袖形象和统帅地位。  相似文献   

2.
两种制度和平共处以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学说为基础,列宁出于争取时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考虑,将其作为暂时的对外政策策略;赫鲁晓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张全球性的和平共处,并将其作为制定苏联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奠定了苏联“缓和战略的理论和策略”原则,为解决一些棘手的国际问题,缓和当时国际紧张局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三部分阐述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前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一、沙皇帝国血腥扩张及其民族政策是前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历史根源。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实践相背离,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继续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三、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诱发了民族矛盾的总爆发,导致了苏联的快速解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三部分阐述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前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一、沙皇帝国血腥扩张及其民族政策是前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历史根源。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实践相背离,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继续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三、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诱发了民族矛盾的总爆发,导致了苏联的快速解体。  相似文献   

5.
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俄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将其置于近代世界历史进程中予以评价则颇生争议。只有摈弃片面的或出于俄国民族主义的“霸道”情结的赞美,或立足资产阶级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情境的诘责方能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来。塑造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历史因素既与开明专制时期特定历史条件有关,也同封建专制制度的内在规定性相连,还和影响女皇个人性格特征的因素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民族主义”文艺和“战国策派”文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相提并论的,被斥之为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流派。研究证明,它们是两个性质迥异的流派。通过对其成员组成、文艺观、时代观以及理论渊源几个方面的辨析表明,“民族主义”文艺派是为国民党政治统制“代言”;“战国策派”文艺则为中国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殿堂中赢得一席之地而“立言”,同时还是实现该派“战时文化反思和重建”主旨的一支重要力量,自觉承担着五四以来改造国民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经济政策的演变。学习中要理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脉络,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地分析巴黎公社革命措施,认识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了解苏联经历过的成就与挫折,深刻认识其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的政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之需要,不断改变其政策。从“无条件归还”到中苏“共管”;又从武装“保卫”到中苏“共管”;最后出售中东铁路,中国主权大拍卖。从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联的对华政策既有国际主义的一面,也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而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做法,则是把苏联的国家利益建立在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之上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沙皇俄国在以武力强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以后,为了在远东寻求一个不冻港,鲸吞整个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甲午战争以后,又立即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我面临渤海、黄海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辽东半岛。沙皇俄国侵略我国辽东半岛的历史;是其侵华罪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豢养的一小撮御用学者,为适用新沙皇侵略扩张政策的需要,却竭力为老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显著表现是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波罗的海三国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成为苏联民族分离主义最活跃的地区。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既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一定的现实因素,由此也折射出苏联民族分离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其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其对外开放思想。周恩来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对外开放要立足于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对外开放中要实事求是,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逐步实现对外开放;在发展对外的经济关系上,必须平等互利,必须有助于我们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12.
原青林 《西江大学学报》2007,28(1):10-13,20
近代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走向极端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和对外侵略之路,他所鼓吹的是一种“为了社会的教育”;而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提倡的则是一种“为了教育的社会”,致力于一种建设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和对外侵略的教育,一种关爱生命、生命至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美、苏、中三大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实行海外收缩,其重要步骤是对苏联缓和、结束越南战争和打开对华关系大门;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则以缓和为手段,同美国展开争夺;中国为化解苏联在北部边境形成的威胁而准备打开对美关系大门。三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使冷战出现了缓和的特征。在越南问题上,美国采取了边打边谈的策略,并诱使中、苏对北越施加压力。中国坚持原则,力促美国早日撤军。苏联为与美国作交易,对越南施压。美、苏、中三国在冷战中的互动作用是越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苏联和南斯拉夫民族政策失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虽然民族问题是其共同诱因之一,但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点:在联邦问题上,苏联的高度集权和南斯拉夫的过度放权,都们高了绝对分权的原则,从而使联邦制陷入危机;在党的建设问题上,苏共中央忽视民族因素,在其决策机构排挤民族干部,造成对立情绪。南共联盟则实行党的联邦化,造成民族主义的泛滥;在对待主体大民族问题上,苏联过分突出俄罗斯民族,南斯拉夫则削弱塞尔维亚民族,都产生了消极后果;在民族的产生及消亡问题上,苏联人为地消灭和同化少数民族,建立“民族共同体”,促进国家的一体化。南斯拉夫则依靠行政命令制造新的民族,主张多元化,否定“南斯拉夫主义”。这些作法均违背了民族问题的客观规律,终因未能把握好处理民族问题的“度”而殊途同归,导致了联邦的解体。  相似文献   

15.
沙皇俄国原是个闭塞的内陆国家。从彼得一世开始的历代沙皇都把征服欧洲作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重点,夺取出海口是彼得一世及其继承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俄国在向欧洲扩张的道路上,遇到了三大障碍:在北方,瑞典掌握了波罗的海霸权,使俄国无法利用波罗的海自由出入大西洋;在南方,奥斯曼士耳其是黑海的霸主,俄国无法通过黑海进出地中海和大西洋;在西方,波兰挡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章,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内容上看这两篇章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正确地评价了斯大林的功过,维护了斯大林的历史地位;二,分析了个人崇拜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了反对和防止个人崇拜的问题。三,分析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挫折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对待其错误的态度;四,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批判了企图否定苏联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修正主义错误;五,论述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坚持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出兵波兰东部对于战时欧洲力量的对比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作为波兰安全的保护国,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为实施对德战略,防止苏德结盟而对苏联的行动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同时积极改善英苏关系。英国对苏联行动的反应直接关系着战争进程的发展,是战争初期英国战时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苏修领导集团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一方面露骨地吹捧老沙皇对外侵略扩张的罪恶史,一方面又以极其卑鄙无耻的手法篡改、伪造别国的历史。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其中之一。此书全面、系统地伪造近代中国历史及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历史。其中关于中俄关系的叙述,完全是颠倒是非,歪曲篡改。他们制造了种种谬论,竭力替老沙皇的侵华罪行涂脂抹粉,为他们自己推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辩解。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北部湾地区原有的对外贸易及交通格局逐步被打破,形成了以东兴——钦州为进出口贸易及转运中心的战时对外通道新格局,北部湾对外通道成为中国南方与外部世界能够发生贸易联系的重要通道。这一格局的出现尽管是短暂的,畸形的,但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织,对中国战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也给北部湾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某些难得的机遇。重温历史,展望北部湾地区在未来世界交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对德政策在战后苏联对外政策中占居重要地位。它不仅涉及苏联与两个德国的关系,而且与整个东西方关系息息相关。对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无疑对我们研究当代国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战后苏联对德政策的历史,首先需要了解战后德国问题产生的根源。苏美英三国战时曾就肢解德国的问题进行过多次双边和三边磋商。出于担心德国东山再起,三国在原則上一致同意战后对德国实行肢解,但是在具体肢解方案上存在深刻分歧。雅尔塔会议后,希特勒败局已定,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