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云州(今云县)人杨国翰与林则徐相知相交十四年。林则徐对杨国翰的评价公正、客观,反映了两人关系的密切。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的父亲是秀才,多年作教师.1804年(清仁宗睿皇帝颙琰嘉庆九年)他二十岁时考中举人.以后被福建巡抚张师诚聘入幕府办理公牍四五年,开始熟悉那时官府的行政事务,1811年(嘉庆十六年)二十七岁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三十六岁转御史,外放浙江杭嘉湖道.嗣后十年间历官江苏、陕西、湖北、河南等省按察使、布政使.1831年(清宣宗成皇帝旻宁道光十一年)四十七岁升河东河道总督,次年调江苏巡抚,1837年(道光十七年)五十三岁擢湖广总督.这是林则徐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     
教材(新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材彩图7)所取的林则徐坐姿、官服、正面彩塑像,来自座落在福州市澳门路的「林则徐祠堂」内。祠堂建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祠门向东开。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  相似文献   

4.
试论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第一人,是一位卓越的封建政治家.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本文想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一)林则徐坚决抵抗侵略的思想与活动;(二)林则徐在做官期间所倡导主持的兴修水利事业及其评价;(三)林则徐思想与活动的时代特征和阶级实质.一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通过科举进入了封建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的思想境界足以垂范后世,应深入探讨,大力弘扬。“忘我爱国”是林则徐思想境界的鲜明特征,“无欲清廉”“诚勤求实”和放眼世界是林则徐难能可贵的优良品格作风,这是他禁烟抗英、造福于民等辉煌业绩的思想根源和动力。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且是思想解放的先驱。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备加珍惜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他却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1851—1852年合刊的英国《皇家亚洲协会中国分会会刊》上,包令发表了《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其中说林则徐“忠诚地、,汗不同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作为清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抗英派首领,他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主张和活动,彪炳千秋,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官僚士大夫中最早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他既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捍卫祖国主权的斗争中英勇无畏,同时又能清醒地认识到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增强国力。在对子弟家人的教诲训示中,这种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和经世济用思想都有一定的反映。林则徐的家训思想集中在他的家书中。在给家人子弟的信函中,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家训教化:第一,“弃文学稼”的自立教育。林则徐是中国家训史上除郑板桥外又一个…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虎门销烟”238万斤,粤人无一不知。据云在“销烟”之前,他曾组织翻译班子将英国《地理大全》与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都翻译过来,以求知己知彼,战而胜之。其大勇大智人皆钦服。但在“治水”方面他也极有识度,素来却少有人谈及,拟补一笔。1811年,林则徐始入官场。四十年间均以“经世”自励。据其六世孙女林岷所写《先祖林则徐的几件往事》称,他曾自刻一方图章明志,印文便是“管理江淮河汉”六字。综合有关历史资料可知,林则徐的确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为官之地,确实办了几件在当时来说是很了不起的水利大事,足可称道…  相似文献   

9.
巴洛察 《家庭教育》2011,(11):46-46
在我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林则徐以禁烟抗英的壮举震惊世界,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重视德育而被人称道。他为官常匹马上任,把妻子儿女留在家乡,平时教育子女只能通过鸿雁传书。封建社会,人们把读书看得很重,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却是一方面教育子女要“敬师勤读”;另一方面教育子女要学种庄稼,向儿子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思想,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穑”,可谓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以教私塾为生。父亲的言行举止,对林则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到10岁的时候,他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他最喜欢的联对技艺也日臻成熟,在家乡一带林则徐已经小有名气。有一天,他从私塾回家经过一片池塘的时候,有一个老秀才把他叫住,要出个上联请他回答。老秀才指着池中嬉戏的鸭子,摇头晃脑地吟诵道:“鸭母无鞋空洗脚。”他刚一吟完,林则徐马上接着吟道:“鸡公有髻不梳头。”旁观的人们听到这个小孩子的绝妙回答,都为他反应的神速感到吃惊。13岁,林则徐去参加考试,以第一名的身份中得秀才。然后他就到福建当时的最高学…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镶嵌(xiangqian)着10幅浮雕,记载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的事迹。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图。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七岁能作文。九岁那年元宵节,老师给学生出对子——“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应声对曰——“打一声锣代天地行威”。又有一次,老师带林则徐等学童游鼓山,一时兴起,出“山”“海”两字,要求学生做一绝对,当其他学童还在思索之时,林则徐率先吟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又有人出联曰——“鸭母无鞋空洗脚”,林则徐脱口而出——“鸡公有髻不梳头”。其父高兴地说:“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6,(3)
清代主持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出身于乡村教师之家,但其父林宾日对子女从小就进行了严格的文章道德教育。林宾日常说:“九  相似文献   

14.
清政府在英国武力威逼下,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中那些割地、赔款等耻辱性条文,引起了林则徐对祖国安危的极大忧虑,就在这年的除夕,他满怀忧愤地写下了4首《壬寅除夕书怀》诗,其中的第三首是这样写的:“流光代谢岁应徂,天亦无心判莞橘。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缘幡胜如争春,晚节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这首低吟当哭、荡气回肠的除夕诗,反映了林则徐在流放中对祖国前途的无限忧虑之情。正如他在这首诗的末尾两句所表达的那样:正是中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雪国耻的时候,谁还能高枕无忧地饮酒作乐和欢度佳节呢? (《联合报》1997年7月11日转自《资料卡片杂志》)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历经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从鸦片战争开始,许许多多的先进的中国人带领人民为摆脱外国列强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投身到前仆后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中。林则徐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①林则徐伴随着资产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初期的一位伟大爱国者、卓越政治家和进步思想家。他首先挺身而出,举起了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旗帜,并且在反侵略斗争中睁眼看世界,是近代中国最早注意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人物。研究林则徐的对外开放思想,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卓著政绩来源于他比较先进的从政思想.他的以民惟邦本、经世致用、清廉狷介为主要内容的从政思想是值得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针对日益严重的鸦片泛滥形势,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的条陈。道光帝阅后深受震动,深感兵弱银荒给国家带来的威胁,于是痛下决心禁烟。  相似文献   

1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集自己《越戍登口占示家人》诗中的两句而成的对联。上联大意为,只要有利于国家,个人的生死无关紧要。上联化用《左传·昭公四年》“苟利国家,死生以之”句意。“以”,由、凭。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一生与书有关的实践活动可分为读书、藏书、用书、译书,这位近代中国历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促使其养成了坚毅向上的品德及读书爱书的情结,鳌峰书院的教育形成他经世致用的人生观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并奠定了其出仕后藏书、用书的习惯.在探索西方事务过程中,林则徐成为我国近代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