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在班级中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选举学生干部,多数人举起了手,另外的人东张西望后也跟着举起了手:争论某个问题,多数人意见的一边倒,往往得到另一些观望者的赞同;见到一些人嘲笑某个同学的缺陷,另一些人也跟着嘲笑起来。总之,多数人怎么说、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怎么做。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从众”或“遵从”。所谓从众,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问答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如果接连有几个同学回答错了教师的提问,而答案又几乎是差不多时,以后站起来的学生就会重复这个错误的答案.这就是受一种从众心理的驱使,造成的思维定向.从众心理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活动,因此,从众行为也就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学生来说,年级越低,从众行为越明显.学生产生这种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和群体心理的感染而造成的.他们听到多数人的倾向意见后不自觉地把多数人的认识作为自己的认识,把自己与多数人同一起来,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意见.固然,从众心理也有两重性,在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的集体里,从众心理将驱使集体的成员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在课堂问答中出现的诸如上面讲的那种现象却是有害无益的.它会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从众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几个人站在街上仰面张望,结果引来许多人停步也跟着张望。这就是从众现象。用心理学解释: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人们常说的“随大流”就是典型的从众现象。怎样认识和利用从众心理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 ,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在一个班集体中 ,如果“众”所反映的内容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则这个集体会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因而 ,“从众”心理对班集体的建设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众”心理的形成“从众”心理的形成主要是与人的经验有关。即在大多数情况下 ,多数人的意见一般比较正确。另一个原因是 ,个别不愿被人们称为“不合群”的人 ,不愿让人另眼相待 ,或惹人注目而丢面子。“从众”…  相似文献   

5.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事实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这种从众心理.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具有的心理现象.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存在着从众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分析教师在物理教学时,备课、授课与教学研讨中均有从众心理表现.通过分析,如果要摆脱千篇一律的从众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有所转变,教师要勇于质疑大胆创新,以求对未来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中,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父母们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社会给年轻一代提供的深造、就业机会是有限的,这就给了父母们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二等公民”,家长们对培养天才、神童的早期教育趋之若鹜。这反映了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从众现象,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集团规范或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社会  相似文献   

7.
谈谈中学生从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众”是个人由于无形中受到群体影响而在认识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跟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即别人都这么做,于是自己也就这么做,别人都这么认为,于是自己也这么认为了。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是在群体中生活,因此,人必须而且能够接受群体影响,不仅现实的行为具有感染力,而且认识和观点也有感染力,这就产生了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的思想、情操、对社会的认识、兴趣爱好、服饰打扮,无一不体现着学生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比如我班某学生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一时间钻研数学风气浓,一些平…  相似文献   

8.
从众行为,也称从众倾向、从众心理,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人们发表意见,采取行为时往往要随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也就是说在群体中,个人有企求与其它大多数人们相一致的现象.这种俗话说的“随大流儿”现象就是社会从众行为.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群体中大多数人们的行为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行为,而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竞赛,都是以群  相似文献   

9.
试析从众心理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众心理是人类群体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众”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的从众心理是盲目的、丧失个性的心理顽疾。本文试图浅析消极的从众心理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从而使人们正视这种心理现象,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尽力避免这种现象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在班集体中是普遍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完成育人任务,需要建设一个富有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良好班集体。而认真研究、分析并运用从众心理因素,则是加强指导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待学生的从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虹 《宁夏教育》2003,(4):22-22
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社会团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其产生原因是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像到的社会舆论与群体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对)一致。我们平时讲的“随大流”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生活中 ,由于受到群体压力 ,有些人感到群体决定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 ,但为了明哲保身 ,避免与群体冲突 ,仍违心地听从群体意见的从众行为比较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 ,群体的绝大多数人还可能会反过来听从少数人的意见 ,出现与从众相逆的众从行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运用众从心理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促进改革开放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众从心理的意义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群体活动中 ,个人听从多数人意见的从众行为是大量存在的 ,但在不少场合也会发生众从…  相似文献   

13.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极其常见。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中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也最易从众。因此,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并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从而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极其常见,特别是高中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思想还不成熟,也最易从众。因此,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从众副作用,对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成因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众心理是人类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客观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者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和群体一致的现象,并且从众心理具有两重性。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生力军,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的表现和原因,提出适当进行调节的策略,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国家发展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周在天 《甘肃教育》2005,(12):10-10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误区 一是从众、无奈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个体的行为在群体压力下趋向于与多数成员的行为一致时的现象,就叫从众。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叫做从众心理。许多学生进入中职也是受这种心理影响,是万不得已而为之,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年龄尚小,在中职学一段时间再考虑,显得很无奈;而学生则认为上什么学由家长来定,无目的性和主动性,认为别人都上学去了,我也要上学,显得盲从。反映在学校的具体教学上,教师认为学生难教、学生认为难学。  相似文献   

17.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别人的影响或社会团体的压力下,在认识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现象。平常人们说的“随大流”便是从众心理的具体表现。幼儿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一、对权威的敬畏敬畏权威,循规蹈矩,这种处世之道,由父母、教师等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去。在现实生活中,长辈对顺从的孩子总是给予表扬和赞许;对不大听话的孩子则经常进行训  相似文献   

18.
冒永健 《班主任》2005,(11):30-31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于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对身心发展尚不完善、知识和经验较为缺乏的小学生来说,消极作用是随处可见的.下面试对小学生的几种从众心理和行为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问学生:“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明白了”.真的都明白了吗?不一定,可能有一部分学生顺了大流.这种顺大流的现象就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所谓“从众心理”就是一种顺从多数人意愿的心理活动,它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之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学生中。此种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