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2.
幽默     
一帽多用 帽店的店员对一位先生说:“这样的游泳帽最适合您,买一顶吧。” 先生谢绝:“不必,我头上这几根头发数都能数出来。” 店员跟上说:“可您一戴上这种帽子,别人就不会数您的头发了。”  相似文献   

3.
我从小酷爱文学。记得小学六年级时,写了一首赞美家乡的抒情长诗,老师非常欣赏,作为范文传抄到全县各小学。我少年气盛,心血来潮就立志长大非做个诗人不可。于是按一本诗集的出版社址:天津市哈密道12号百花文艺出版社,给编辑叔叔写了一封信,问他们:“怎样才能写好诗?怎样才能做个诗人?”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对我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太笼统了,人家太难回答了!要回答这个问题,能写一本书!”我突然  相似文献   

4.
如何优化选题是出版界多年来经常探讨研究的问题。这里,我想就公开“招标”进行优化选题作一点探索。众所周知,一项重要工程设计可以招标,领导干部任用也可仿行“招标”聘任,难道出版社的图书选题就不可以“招标”吗?我想应该是可以的。想我们大家都曾在电台和报刊上听到或看到“征文”的事。启事一发出,上千上万篇稿件飞向电台、报纸、杂志社。这样,稿子一多,自然就可以从中选出质量高的作品。一篇文章如此,一本书不也是如此吗?当然,征集书稿是个慢工夫,但时间放宽一些不就行了? 书稿的选题“招标”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先由出版社提出具体的选题设想,如近  相似文献   

5.
按《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但在实际校对书籍稿件的过程中,须要注意的事项还很多。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杜绝疏漏大错,起到提高书籍出版质量的作用。一、要协助编辑把好书稿质量关。按常规讲,中级职称以上的编辑审读和加工整理书稿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各出版社也正是依靠这些“台柱”,形成每个出版社独具特色的出书体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们编出的任何书稿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完美无缺的。在校对书稿时,校对人员应从把好出书质量关和对广大读者负责的高度出发,严格审校。只有这样,才能挑出书稿中的毛  相似文献   

6.
《失落的文明:埃及》是华东师大出版社于1999年7月份推出的一本书。一年来,这本书畅销不衰,在上海书城的排行榜上连续上榜12次,销售业绩引人瞩目。 这本书的成功,让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对编辑策划有了新的感悟:编辑策划要善于趁势和造势。 一、趁势与造势的编辑策划尝试 1.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 趁势,按《现代汉语词典》意为“利用有利的形势”、“就势”。对编辑策划而言,趁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有利于市场的因素的及  相似文献   

7.
91岁高龄美国诗人史坦利·库尼兹最近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诗歌类奖。已经勤奋写作近70年的老诗人仍然文思泉涌,创作丰沛。他和出版社至少还订有三本书的合同,今年1月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这次诗人因第9本诗集《走过人生:晚期新诗精选》而获奖,虽然是迟来的荣誉,但却是实至名归。库尼兹早年在哈佛大学念书时就崭露头角,被奉为形而上学派诗人的佼佼者。他的第一本诗集曾在1959年为他贏得普利策诗奖。后来还得过“惠特曼诗奖”和“全国艺术  相似文献   

8.
“在本版图书发行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社与河南省新华书店联合出版图书,尝试这种资源互补的方式,就是为了寻求第四种发行渠道。”这是海燕出版社副总编辑姜华对记者说的开场白。 姜副总编说:“少儿图书这杯‘美羹’,各家出版社都想分一杯,所以出版社不断创新一批又一批新题材来吸引读  相似文献   

9.
说‘吹’     
“你给我们吹一吹,怎么样?”一些渴望被宣传的人经常对一些通讯员这么说。“吹”什么呢,挑出一点成绩,吹嘘捧场。还有另一种情形,即是我们的一些通讯员主动要为别人“吹”。常听到这样的话:“我  相似文献   

10.
某大学有一位讲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了一本语言和语法方面的书稿,拟送出版社出版,先请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读,这两位主任对书稿作了一些修改,随后大笔一挥,把自己的名字署在这位讲师名字的前面,这位讲师觉得不妥,提出异议,两位主任十分恼火,说:这本书稿是我们帮你修改定稿的,我们的劳动就不算数?我们就不能署名?另有一个研究所,大量翻印出版社出版的该所一位工程师写的书,在同行业公开征订发行,出版社发现后要求该所停止翻印,该所回答:这本书是我们所的人写的,版权是我们的,出版社不应干涉。  相似文献   

11.
一本《现代阅读学》(胡继武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摆在面前,杂务冗繁,要不要细读呢?可是那恬淡而高雅的书面又吸引了我,“随便翻翻”吧! 谁知,一读起来,却读得很慢很慢。我象一个旅游者,“从阴山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书上“风景点”多了,一一“光顾”自然就“很慢”了! 我说“风景点多”,是说本书搜寻甚丰、总结甚全。可以说这是著者的功夫所在,也是本书的主要特色。本书不单是名人阅读经验、阅读方法的一般介绍,而是著者以许多有关阅读的名言佳句、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以一个评判者的眼光来审视一张哪怕还称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新闻纸的时候,其头版(要闻版)对我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走得更远一点,把这张“新闻纸”当作一件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纯商品看待,那么,头版的整体形象已经不仅仅是作为这件商品的外包装突现在消费者面前,它几乎成为它所有价值的最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3.
出版社应不应该办理书刊邮购业务?我们认为应该,理由如下: 1、出版社办理邮购,可以密切和广大读者的联系。一本书出版以后,质量如何,发行情况怎样,是要以广大读者的反映来检验的。了解读者的反映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但参加座谈会的读者毕竟是少数,他们的反映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读者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有关“性”的话题已能公开讨论,相关图书也应运而生。许多出版社不仅出版了不少单本书,更有些出版社推出了有关书系。如时报出版公司有“两性研究系列”,自立晚报社有“Woman & Man”,张老师出版社出版了《爱·性·婚姻》,方智出版社推出了“爱情生活系  相似文献   

15.
版权贸易.. 出版经营的更高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选题是出版产业最重要的资源,其实,对于版权来说,这一理念也是可以通用的。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讲:“版权是出版产业最重要的资源,出版社的经营归根到底是版权的经营。”一个出版社,占有的好作品的版权越多,经营得越好,它的效益就应该是越显著的。据此,我们尝试将出版社对版权的经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放在我面前的是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老子他说》、《孟子旁通》。从版权页上看,都是1992年1月印刷,署名皆是怀瑾讲述、蔡策编,责任编辑均为雷伟。表面看来,两本书的印刷还都不错,但细读起来,书中所反映出的政治倾向却不能不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17.
“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广告语。 1997年7月,我奉调出版社。从教学、科研第一线来到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很快,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这一年的12月,在西安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开幕当晚,西北地区大学版协宴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出版社社长,我与杭大出版社的副社长朱绍秦同座。他出示了两张名片,这两张名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背面都印有广告语。他评论说:“这一张(指  相似文献   

18.
按传统的理解,一本书署名一家出版社天经地义,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近年以来,我们可以在图书市场上发现相当一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版社共同署名出版的同一本或同一套书。在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加入,我国出版业竞争加剧、出版社处于寻求多种方式与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的时候,这种出版实践中出现的基于社社之间的出版合作,其兴起与存在是有其丰富的背景和独特的发展前景的。可以说,社际合作为众多中小出版社提供了一条除了走出版集团化道路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它可以以其合作方式的灵活性,资源协调的便利性、合作项目的广泛性而成为诸多出版社弥补资源不足的积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又到了讨论选题的季节。我总觉得,一个好的选题计划,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版社出一本书是一本书,出两本书要等于三本书。选题和选题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能产生“互补效应”,而不是北方人说的“杂拌儿”。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引用过拿破仑关于骑兵的论述。拿破仑的那段话是说得很精彩的:“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蠃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逛街的一项“益处”就是可以看到一些自以为前卫叛逆与众不同走在潮流前列而自称“新新人类”的人,逛咖啡屋鲜花店歌舞厅之类浪漫里藏刀的地方更甚──就我而言。 我不知“新新人类”原意为何,大约同“作秀”一样是源于香港的舶来词,在逐渐流传中变了味儿,似乎言行怪一些样子坏一些就成了“新新人类”。 一对头发枯黄服饰怪异的“新新人类”从咖啡屋走出,我早已见怪不怪。头发是不能落伍的,于是“新新人类”们纷纷易黑为黄或棕。枯黄的头发配上一张因各种原因而苍白的脸,乍一看,还以为是哪里来的难民把头发里的营养和水分拧拧吃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