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雨,你可曾听过?冷雨,点点滴滴,听在诗人的耳里,敲在散文家的心上,凄然,怅然。那萦绕在笔端的,是雨,更是悠长的记忆——这记忆,凝着千年的古韵,蕴着故乡的情思,却终于要戛然而止,来到“没有音韵的雨季”。今日的雨呵,还“可以听”吗?  相似文献   

2.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  相似文献   

3.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  相似文献   

4.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  相似文献   

5.
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相似文献   

6.
听听那冷雨     
<正>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  相似文献   

7.
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着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夏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地是久违了,25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25年…  相似文献   

8.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在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是蚯蚓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吧。  相似文献   

9.
听听那冷雨     
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  相似文献   

10.
听听那冷雨     
<正>绵长的阴雨抚慰了闷热的天气,潮湿得黏黏腻腻。然而这个学校的热却未曾褪去,每个人都躁动得不行。运动会后一个星期,不知是第几次在自修时,听见对面传出的此起彼伏的起哄声,和肆无忌惮的笑,整个学校仿佛都浮在半空之中。不禁想起朱自清先生的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是这样的热闹,却不是真正  相似文献   

11.
听听那冷雨     
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人霏霏令人更想人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听听那冷雨     
夜来无寐,静听那细雨和风,忽而想起了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我适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却当一个人独在异乡,乍会秋雨,心头不免笼上一缕两缕淡淡的哀愁,正好衬夜的宁静,秋的萧疏。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 《广西教育》2007,(4C):20-21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竞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相似文献   

14.
乡愁是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他在"2003年度散文家"获奖感言中曾有一段自述:"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物是人非,便有乡愁。若是物也非了,  相似文献   

15.
听听那冷雨。 听的,是那眷念之情,思乡之怀。 听的,是那前尘隔海,时光不再。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节选)》这篇名文中。语言技巧的使用繁杂到有炫耀的嫌疑。当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语言修养的深厚。它对于学生而言是篇难得的范文。一般的参考书已经指明了比喻、化用诗文、  相似文献   

17.
设计说明:本文篇幅较长,但脉络清晰;语言文白交互,美则美矣,但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距离。所以要在学生课下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先疏理文章脉络,在他们有了一定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再去品读语言,体会情感。品读语言之美是本文的重点,体会情感是本文的难点。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为主,如品读语言这部分,对语言特点的解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听听那冷雨。听的,是那眷念之情,思乡之怀。听的,是那前尘隔海,时光不再。长巷短巷,纵横交错,无止无尽,随之不断延伸的还有作者的思绪;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喟叹。安东尼奥尼的镜头轻移,梦中依若彼此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可是恍惚间,那些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的日子就在一次次的云情雨意中匆匆而逝了,只留下一片残山剩水。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不过过眼云烟,灰飞烟灭。那片日思夜想的土地,终究只能在故宫冰冷的壁头橱窗内,京戏锣鼓声中,太白东坡的韵里,寻见些许痕迹。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字字饱含深情。一个字就是一个天地,仓颉的…  相似文献   

19.
苏启平 《高中生》2011,(12):10-11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先生写的一篇怡人心脾的美文,一直备受读者的关注与喜爱。文章描写了春寒料峭中漫长的雨季,生动地勾画出一位于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含蓄隐约地传达出一个流落异地、漂泊流离者的思乡之情,体现了一位远离“母亲怀抱”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故土的深情依恋和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20.
刘琨 《中小学电教》2006,(10):51-5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语言优美,意韵含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深厚细腻的情感世界。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要求是:“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所以本文是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优秀篇目。结合新课标和本单元“体悟山水神韵,提高感悟水平”的要求,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