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秦系文字对西周文字的继承,一是考察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论述秦文化与六国文化以及文字虽有差异,但都是在西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华夏文化,同中有异,是统一的。二是根据考古发现的文字进行比对,论述秦简牍书与先秦古文字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志在探求"文化学"基础概念的本原。认为,"文化",就是指人文化成。就是说,文化是人类在不同地区生活的民族先哲创造发明文字,用以教化人类自己脱离原始野蛮式的动物生存状态使自己成为文明人和用人自己的劳动实践开发开化原始自然物成为人化自然物也。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只要是人类创造发明出来的自然宇宙界没有的新东西,都可以概括入文化概念范畴。这应是本原意义上的广义文化概念含义。今人看来,"文化",是仅指观念形态的文化或精神文化,这应是狭义文化概念含义。同时,将文明、价值、哲学和新实学的概念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走出伊甸     
上一个世纪,上一个百年,人类认为自己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再上溯到上一个千年, 上一个三千年,上一个五千年,人类认为自己发现了许多自然和非自然的遗产,音乐的、建筑的、文字的、绘画的,人类一言以蔽之曰文化曰文化遗产。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关注文化这种东西,许许多多的东西走别的道走了很远很远,但回过头来寻根还要寻到文化上来,文  相似文献   

4.
杨艾璐  杨宇 《文化学刊》2015,(1):233-234
<正>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得以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选择与拒绝。我选择《鹿王朝》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承载着西丰人的生活和西丰的文化,运用文字建立起一个鹿业的"王朝",而其间也展示了整个"王朝"所构筑的历史文化符码。一、文化与土层:地域特质与历史文化的符号记忆可以说,西丰的鹿文化是独具地域特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名号及其文化意义郭风岚无论是研究神话,还是追寻姓名与文化的渊源关系,都回避不了神话中的姓氏名号、神话中姓氏名号的文化意义这类问题,因为神话中的姓氏名号不仅是我们追溯姓名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们追寻人类历史、人类文化发生和发展进程的起...  相似文献   

6.
龙门石窟是人类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历史和艺术的结晶,代表了人类杰出的艺术创造力。龙门石窟是唐代的缩影,再现了唐朝的社会形态和较为蓬勃的经济文化水平。建造时间长、朝代更迭多的特点使其保存了大量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这些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推动了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他生活在五六千年之前,当时还没有文字,历史只保存于口传的民间文学之中。人民群众是喜爱把自己崇敬的英雄人物神化的。历史人物黄帝在口传文学中也不断加入了不少神话的成分,但透过神话的幻想,仍可看到其中历史的影子。在古代文献记载和至今仍流传在河南等地的活形态的神话传说中,黄帝既是人,又是神,集人神于一身。清理这人与神的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即想以黄帝的神奇出生为线索来探讨他的历史形象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讨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澳门文化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典型。”另一种意见正相反,认为:“澳门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产品绝对的只是一个神话而已。”这两种观点中都有部分真理.但似乎都缺少深入的具体分析,特别是缺少用立体思维来分析文化的理论和科学方法。我以为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前一种看法实际上只承认书面上用文字记载的文献是文化,只承认上层文化,所以看不到大量存在的民俗文化交融的现象。什么是文化?对文化的概念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需要用最科学的立体思…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1,(2):160-160
高磊在《大众文艺》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中国地名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传统的生育文化李涌平传统生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社会和自然变化考验而沿袭下来的普遍存在的与生育相关的文化习惯、民间风俗和固有的生育观念和意识的高度综合,另一方面又是人类通过社会集团和家庭构成对人类生育需求的主观对...  相似文献   

11.
试评胡适的文化惰性折衷论刘国华一胡适在1919年说:“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的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至多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多里路,大多数人也...  相似文献   

12.
孙善辉 《生态文化》2007,(6):46-48,64
黑龙江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所在地——十八站,一个记载着人类生息、繁衍历史的神奇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11000年前,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上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和生活。清朝光绪年间,清政府为开采漠河金矿,由墨尔根(嫩江)向漠河修建了30个驿站,修至布拉戈罕时为第18个驿站,十八站由此得名。十八站林业局,就坐落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历史,上溯五千年,除了由正史所记载的历朝历代大事记外,许多史实、传说、政事,典故是各种文物、字画、传奇、小说、传记及口头文学流传至今的。而戏剧艺术则是将载体有机地结合后升华而成的结晶体,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生态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距今六、七千年至三、四千年间,人类栖息的地球发生了伟大的事变——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东亚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先后涌现出一批独立创制文字和金属工具的人群,人类终于走出长达百万年的蒙昧时代和长达万年的野蛮时代,跨入文明的门槛,赢得历史进展的加速度。 在此后数千年间,诸文明民族创造的文化,生灭消长,此伏彼起。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埃及文化、巴比仑文化于两千年前趋于黯淡;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化被来自中亚的亚利安人扫灭;创建过太阳金字塔的玛雅文化,也衰败于中美洲丛林;光焰万丈的希腊文化,则被罗马所取代;罗马文化又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而毁灭殆尽,……唯有东亚大陆崛起的中国文化,却于坎坷跌宕中延绵生发,始终未曾中绝,成为世界史上“连续性文化”的典范,与那些时有中断的“突破性文化”(如苏美尔文化通过巴比仑、希腊、罗马跳跃式地演化为现代西方文化)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5.
魔幻现实主义鬼文化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幻现实主义鬼文化及其他刘蓓蓓在中外文化交汇过程中,拉丁美洲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一些“先锋派”作家学习阿根廷的博尔赫斯,用文字玩起了比“儿童们”玩得“精明”的“游戏”,字里行间也不乏生死莫辨、真假难分的玄虚。“文化寻根派”们则推崇哥伦...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之一。其中,宗教文化对于洞察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 更有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文化传统现象中,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悠久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宗教不仅与人类文化在同时期形成,也是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在某些特定时期或特殊的文化领域里,宗教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直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例如,宗教文化对古代音乐艺术、建筑美术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外许多建筑艺术的典范,是在宗教的殿堂里  相似文献   

17.
正客家本是一个因迁徙而生成的民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移居始终未间断。宋元后,客家人又开始向海外迁移,现分布于世界各地,东南亚、北美、欧洲、非洲等均有较大规模的客家族群。关于客家的书写早已有之,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传播介质也由语言文字转向音频影像,客家文化的传播也进入了影像表达时代。在媒介化社会,影像似已取代文字文本而成为元媒  相似文献   

18.
王崇 《文化学刊》2014,(1):10-15
<正>引言周有光先生认为:文化是历史的精髓,抽去文化,历史就成时间的空壳。文化是人生的精神,离开文化,人生就成有形而无神。文化是一种人类的独特创造物,也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存在物。正是文化的出现,使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正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象在历史长河里漂流的河灯,中国文化是这长河中很为灿烂的一盏。作为人类文化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化,不是囚禁在人类博物馆里的化石,而是逐渐把民族意识和当代意识结为一体的全新文化。 人类走到今天,各种文化是在斗争、排斥、拥抱、联姻、兼容的过程里发生、发展,或没落、消亡的。文化借助于经济、政治的力量在变中求生求长,变则生,不变则亡。人类属于大自然,人的力量无法从自然的发展规律中得以超脱,也无法从社会的生存规律中得以超脱,超越自然,逾越规律都是不可能的。自然界存在竞争,社会存在竞争,文化也存在竞争;  相似文献   

20.
社祭神话与高礻某神话的人类学诠解周延良追忆人类生命之源的神话,在每个有自己民族神话的人类群体中都有记载和广泛的流传。我们把这种神话概称为“追源神话”。“追源神话”在不同民族中的记载、流传有由民族文化差异而形成此类神话叙述方面的情节、结构以及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