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症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不断涌现,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雷萍团队在肿瘤免疫耐受机制、肿瘤靶向治疗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2.
Science     
正肿瘤免疫治疗革命Science封面:肿瘤免疫治疗特刊封面。Science杂志第6382期封面及特刊报道了多篇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多位顶尖专家的团队撰写的文章。其中包括里程碑式免疫疗法CAR-T治疗先驱Carl June教授最新综述文章。肿瘤免疫治疗无疑是肿瘤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这种肿瘤疗法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人体最为强大的武器—免疫系统,来对付"叛变"的细胞—肿瘤细胞。肿瘤免疫治疗无疑是肿瘤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这就与此前的疗法—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思路迥异。唤醒人类身体中沉睡的强大武器:免疫系统,这便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正nature肿瘤细胞争取生存的方式Nature封面:肿瘤细胞是怎样争取生存。Nat ure杂志第759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肿瘤细胞争取生存的方式。对治疗有抵抗力的肿瘤与任何其他活的东西一样受同样的自然选择规则约束。临床工作者在加紧努力将这一知识付诸应用(News Feature)。以癌症为主要内容的本期Nature杂志,还介绍了迅速变化的癌症免疫治疗领域(News Feature)以及液体活检(用于癌症诊断和监测的一个很有希望的方法)背后所采用技术的最新发展(Technology)。研究论文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ISBN:9787302348214所属分类:图书健身与保健常见病预防与治疗肿瘤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迄今依然肆虐人类。人们谈癌色变,因为它不仅严重摧残患者的身心,也严重伤害患者的家属,一人得癌全家茫然,人们的希望何在?本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带来希望。作者苏珊娜是一位癌症幸存者,也是一位胆识过人的战士,她旗帜鲜明地反对当今癌症治疗中所倡导的"把癌细胞整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I0004-I0004
<正>[导读]香港治疗癌症技术有新突破。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近日以不可逆转电穿孔(又称"纳米刀"),成功为一位肝癌病人进行肿瘤治疗。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香港治疗癌症技术有新突破。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近日以不可逆转电穿孔(又称"纳米刀"),成功为一位肝癌病人进行肿瘤治疗。这是亚洲首个经皮肤穿刺纳米刀治疗肿瘤的临床个案。纳米刀技术毋须开刀,亦不会伤害肿瘤周边的血  相似文献   

6.
肿瘤抗原是肿瘤细胞具有免疫性的基础,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针对肿瘤抗原而制备的肿瘤疫苗及抗体是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随着对肿瘤抗原的进一步认识,肿瘤的免疫治疗在临床的应用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象棋里,只有车、马、炮、兵四种棋子可以跨过"楚河汉界",到对方的"阵地"冲锋陷阵。倘若这些棋子无法"过河"杀敌,这盘棋就不可能赢。与之相似,在癌症免疫治疗过程中,T细胞也需要"过河"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最近,美国杜克大学的皮特教授领导的团队在脑部肿瘤的研究中发现,进入大脑的肿瘤能使身体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被"囚禁"在骨髓中无法"过  相似文献   

8.
虽然生物医学在不断进步,但是提及恶性肿瘤,依然令人"谈癌色变"。癌症一直在威胁着人类健康,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及癌症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除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预防不到位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问题的关键,许多科学家一直在与癌症作斗争,试图找到一种药或治疗方法来解决癌症问题,为病患造福。来自复旦大学药学院的杨永华研究员就一直潜心于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和抗癌药物靶标发现的研究,他的研究方向为分子肿瘤药理,包括肿瘤基础研究、抗肿瘤药物靶标发现、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对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以后的第4种疗法。最近,国家杰青获得者许琛琦研究员课题组首次发现细胞的胆固醇代谢可以调控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鉴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胆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应的小分子药物前体,从脂代谢角度开辟了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的全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孙文德 《世界发明》1997,(11):26-27
试想,如果癌症能够以类似于糖尿病的方式得到治疗,那么,每日注射一剂人体蛋白质将可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很多医生认为这一希望不大。传统观点认为.患者必须接受治疗,肿瘤必须切除。目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识别出了一种人类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肿瘤的生长。这使上述设想有望成为攻克癌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肿瘤生物治疗是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助性抗癌疗法,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成员及重要补充。目前肿瘤生物治疗正在逐渐由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走向临床并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新的治疗模式。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有90多年历史,但因各种条件所限无突破性进展。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相互交叉渗透,使肿瘤免疫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相继建立了肿瘤基因疗法、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导向疗法、细胞因子疗法等;并指…  相似文献   

12.
正癌症作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如今还缺乏特别有效的办法。为此,每一个针对癌症的新药、新技术、新研究的出现,都可能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并被寄予极大的希望,这是人之常情。但这种情绪的过度表达,则体现出人们对肿瘤治疗发展的某些不成熟心态。我们有必要普及一个非常基本的知识——能够"饿死"或者杀死癌细胞与能够攻克癌症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癌谱”正在接近发达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癌症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第一位是心、脑血管病,第二位就是癌症。如果将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分开来统计,癌症则位  相似文献   

14.
DNA序列的变异是所有肿瘤细胞发生的重要的分子层面的原因,当前学界已经有能力对一定规模的癌症队列样本开展全基因组变异图谱的分析.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联盟(ICGC)于2007年成立并启动了全球范围的肿瘤基因组研究工作.ICGC提出对50种癌症、总计25000例患者样本绘制体细胞基因突变谱.多个国家的参与课题组已经阶段性地总结了特定癌症的数据并报道了研究成果,当前跨癌种的泛癌症基因组研究已经成为ICGC的工作重点.我国以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组(CCGC)的形式参与了ICGC的合作研究,选择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鼻咽癌等13种癌症并取得相关进展.CCGC和ICGC研究工作将积极推动癌症基因组学向肿瘤生物学的转化研究,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诊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新基因组图谱可为癌症重新"归类"美国科学家团队完成了对涵盖33种癌症的1.1万个肿瘤病例的基因测序和分析工作,得到迄今规模最大的癌症基因组图谱—泛癌症图谱。研究人员确认了约300种驱动肿瘤生长的基因,且其中一半以上肿瘤携带的基因突变可被现有疗法治疗。根据基因变异和表达的相似性,他们提出可以按照分子类型给癌症"归类"。例如,可出现在肺、食道、膀胱、子宫颈以及头颈部的鳞状细胞癌就具有很强的分子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一个爱国者、好医生、好老师”——孙燕院士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古老的疾病。自从有文字以来,就有关肿瘤的记载。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日见增长,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癌症新病人,死于癌症的人数接近700万。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60万。癌症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而成为居民第一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7.
癌症是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病魔之一 ,是危害中国人民的第二大疾病。人类采用了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近年正在研究的基因疗法等各种手段与之进行不懈的斗争 ,放射治疗 (即放疗 )也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 ,单独放疗或联合放疗已占整个肿瘤治疗的 70 %左右 ,在各种手段的治疗中 ,以放疗为主的治愈率约占 40 %。目前采用的放疗手段 (X 射线、γ 光子、电子和快中子等 ) ,在人体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并不理想 ,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 ,周围健康组织也受到较大损伤 ,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发现带电…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5,(14)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较复杂的过程,至今为止其真正的机制还没有被完全解开。现已证明,免疫系统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从肿瘤的免疫监视、免疫逃逸、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等方面对免疫系统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洁 《科学中国人》2009,(11):110-113
刚过不惑之年的罗健教授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的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对普通内科疾病及常见恶性肿瘤如肺癌、胃肠肿瘤、乳腺癌、淋巴瘤、骨及软组织肿瘤等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他也是我国最早关注癌症疼痛,并系统从事癌痛,社会心理、姑息治疗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专家之一。在罗健教授看来,  相似文献   

20.
朱刚刚 《科学中国人》2009,(11):120-121
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古老的疾病。自从有文字以来,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近二十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之势,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1000万新发癌症病人,死于癌症的人数接近700万。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万,死亡人数约160万,癌症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