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如玉     
《中国新闻周刊》2009,(18):78-79
紫砂之上品,无论鼍于案头静观,亦或捧于掌中摩挲,俱能与你心灵相通.心意相融。把玩得久了,自然愈是有味。何谓“味”?形而上之,气息也,境界也。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就是说泡出来的茶也因紫砂壶使用年代的久远而芳香醇郁。另外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即使空壶里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独特的取材、纯熟的手法、深厚的文化,奠定了紫砂壶国粹的地位,其色奇、质朴、型雅,正符合中国文人传统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陆茂清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1):39-39
“翻书赌茶”之雅趣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因收集文物常常人不敷出。李清照“夫唱妇随”.给自己约法一章,“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省吃俭用.将点滴资金用于购买金石书画。  相似文献   

3.
对联式:清代一次科举考试,有个考生因不明《诗经》中“昧昧我思之”的意思,将其写成“妹妹我思之”。主考官开始不明其意,继之哑然失笑,挥笔批道:“哥哥你错了。”  相似文献   

4.
杨阳 《大观周刊》2006,(18):I0035-I0035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权威科普资料,这是一本饮茶必备读本,这是一份了然于心的珍藏。"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今称茶"。国人种茶、制茶、饮茶、品茶不可不谓历史久远,盛用器具之繁多、泡饮技法之奇妙、礼仪习俗之隆重自不必言,单是"夜半客来茶当酒"就足见"茶为  相似文献   

6.
民谚云:“墨要陈,茶要新。”这大概是很多茶人都认可的说法。茶以新为上,大抵是在散泡绿茶兴起以后才形成的观念,因为绿茶要保持其嫩绿和鲜香,这才有了“宁饮清明前,不喝谷雨后”之类茶俗。可是翻看茶史就会发现,绿茶的兴起其实是很晚近的事情,萌芽期固然可以上溯到唐宋,但蔚为风气应当是在明清之际,相比于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茶史而言,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6,(13):65-65
从唐至清.有捡到遗失物品必须上交官方的规定,并有相关的惩处奖励措施。“持金不昧”一词到清代才有.出于吴炽昌的笔记《客窗闲话》。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部权威科普资料, 这是一本饮茶必备读本, 这是一份了然于心的珍藏.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茶苦今称茶".国人种茶,制茶、饮茶、品茶不可不谓历史久远,盛用器具之繁多、泡饮技法之奇妙,礼仪习俗之隆重自不必言,单是"夜半客来茶当酒"就足见"茶为国饮"当之无愧,无怪乎古人常以茶换马,而茶路则通东瀛达中亚乃至西欧.  相似文献   

9.
喝茶的人都知道,春茶是众人心目中的宠儿,在市场上也最为抢手。所以,春茶之贵,在四季茶叶里已成定论。但也有例外的,相比绿茶乌龙茶在秋天则受宠不少。所谓“春韵秋香”,秋季采摘的乌龙茶相对口感更浓郁、香醇。观音、黄金贵等乌龙品种在秋季都备受关注。作为云南的镇山之宝——普洱茶,9月份正是大收秋茶的时间,在规律上,价格不该超过今年春茶,而近年来,普洱茶在国内国际上价格上扬的趋势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10.
“绿领”与BO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领”的来由,多少有些让人摸不清楚。其实它是取自“白领”“蓝领”的老例,不同之处在于“白领”“蓝领”是依据社会分工和职业来分划的,而“绿领”则更多强调一种生活心态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绿领”之绿,代表一种健康、自然和公益环保。  相似文献   

11.
走进天方     
《新闻世界》2012,(6):298-298
天之道 七千年时光,有多少瑰宝,可以璀璨至今,历久反而弥新?九万里大地,又有多少经典,可以世代珍藏,传承乃至不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中华文明的时光长河中,我们的远祖曾无数次地仰首苍穹,追逐日月星辰,叩问这万物造化之道,他们认为“天”为圆,“地”为方。“茶,发乎神农氏。”这是对中国茶最初渊源的记载,也是对茶的最早定义:茶者,荼也,起始为药用,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茶经》中将“荼”改为“茶”,并认为是天赐良方矣。  相似文献   

12.
杨阳 《大观周刊》2006,(16):I0007-I0007
工夫茶讲究“高冲低筛”,这是相比较而言。所谓“高冲”只是将开水锅略为提高一点,从茶壶口周围注水,使周围直至底部的茶叶同时受热。若将开水壶口临壶面慢慢注入,则壶口茶叶受热太过而周围底部热度偏低;但若说“高冲”便将水壶高高提起急促直冲下去,非但使茶苦涩,且也动作不甚文雅。合理的冲法是:沿周围逐步冲,因为沿周围逐冲能使茶味平均泡出,有人说直冲壶心是“冲破茶胆”,说得玄虚一点,“冲破茶胆”,这壶茶便全报废了。其实是因小陶茶壶是圆形的,沿壶口周围冲水,中心和边缘的茶叶也同时平均受热,所以不冲中心点是对的。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1983,(4)
“开卷有益”,是一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意思是说,只要你常常打开书本读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开卷有益”是一句成语,原出自宋太宗赵匡义之口。据宋人王辟之所著《渑水燕谈录》记载:“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所提《御览》,系指《太平御览》,为宋初四大类书之一。该书由宋太宗亲命大巨李昉等编篡,自太平兴国元年(977)开始,历时7年方完成,初名《太平总类》,或称《太平类编》。全书共一千卷,引书浩博,多至1690种。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两百余种,皆为当今佚书,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顿时沁人心脾的香味弥漫了整间小屋。端杯看那水面上起伏旋转的嫩嫩的芽叶,在水的滋润下,缓缓褪去颓败的颜色,重新变得嫩绿明亮。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浅浅啜饮一口,任浓郁的香气伴着淡淡的一丝苦涩在口中慢慢溢开,那种温文尔雅的感觉,醇厚而甘甜,倍感爽心。我习惯在打开电脑之前,沏一壶绿茶,打开网页,边喝边浏览,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15.
冰菱花吐香时节,笔者在素有“英雄城”之称的吉林省四平市邂逅了沈阳军区联勤部四平干休所副所长、军旅作家刘毓,被其热情邀至“楼道书斋”——干休所办公楼一楼楼梯下仅6平方米的杂货仓库。但见里面堆放着扫帚、锹镐等工具;一张书桌上散放着书稿、茶杯、暖壶,几块木板随便搭于木箱上,便是床。如是陋室,竟在短短的几年内,飞出300余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见诸军内外报刊;两部反映军旅生活的长篇小说《太平岁月》和《绿满人生》相继付样出版。辽北法库籍的刘庚,幼时即从家乡秀水河子战役的诸多传说中,埋下了从军的种子。1969年2月…  相似文献   

16.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7.
尘封的记忆     
在洞庭湖西岸的湖南省常德市德山东麓,有一座始建于唐初的古寺一德山乾明寺,这座古寺为当时佛教第五十三福地。山门上唐朝宰相裴休题写的“古德禅院”九龙大匾临空高悬,当代高僧佛源大和尚题写的“乾明寺”竖匾与之相呼应,宏伟壮观。院内,古桂盛开,香袭一山,葱箐古树,崖绿翳日。寺内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常住僧人,就是本文中的主人,俗名吴淞,法名释来空。老人今年88岁.在八年抗战中.  相似文献   

18.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2):I0027-I0027
出场佳人:周明珠 明珠素衫上挂了一串黑曜石与水晶、勾玉相间的珠串,在古树根茶台前冲泡这款来自勐海的乔木春茶,树根苍劲,佳人含笑,古韵盈怀,春茶的滋味摇人心簇,举手间,明珠边讲冲泡的要诀:“陈年香”的茶品易冲益饮,泡这款勐海乔木春茶水温不宜太高,才能保持它的鲜爽与轻灵。  相似文献   

19.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4,(41):96-96
蕾哈娜 当选2014时尚偶像 全美时尚设计师委员会日前将26岁的巴巴多斯女歌手蕾哈娜选为2014年度时尚偶像。对于时尚,蕾哈娜还表达过自己甘愿为其饱受皮肉之苦的决心,比如像她那双4英寸高、尖跟的圣罗兰靴子,“有很多个夜晚,我不得不踮起脚尖走回家,因为脚上的泡疼得我无法站立。”  相似文献   

20.
喝茶     
读徐志摩先生会见哈代记,中间有一句道:“老头真刻啬,连茶都不教人喝一盏……”这话我知道徐先生是在开玩笑,因他在外国甚久,应知外国人宾主初次相见,没有请喝茶的习惯。西人喝茶是当咖啡的,一天不过一次的,或于饭后,或于午倦的时候,余是口渴,仅饮气蒸冷水,不像中国人将壶泡着茶整天喝它。他们初次见面,谈话而已,也不像中国人定要仆人捧出两杯茶来,才算敬客之道。这是中西习惯不同之处,无所谓优劣,我所联带要说的,是外国人对于应酬的经济。我仅到过法国,来讲一点法国人的应酬罢。法人禀受高卢民族遗风,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