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间故事与当代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故事与当代儿童教育蒋名智关键词民间故事;儿童心理;当代儿童;文化教育民间故事①从来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当代社会,随着原生态民间故事②的日趋衰落,再生态民间故事正在蓬勃崛起。书籍、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介和广播、影视、录音、录相等电子媒介在取代传...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民间故事,往往既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又不乏生动活泼的语言,能让孩子们收获快乐、增长见识。天台民间故事题材众多、内容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故事都适合幼儿的语言学习,在我们成人看来一些很有价值的民间故事,幼儿却不一定能理解、能接受,教学中应该去芜存精、合理选材。从幼儿生活经验和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情感教育三方面分析大班教育活动中对天台民间故事的选材策略,从而优化幼儿教育,共铸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3.
民间故事是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记录着民族传统的情感道德判断,其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家庭伦理观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仍具有新鲜的活力。中俄两国民间故事历史悠久,文本丰富,承载的优秀家庭伦理观对当代社会家庭成员行为仍起到规范作用。人文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俄语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中俄民间故事中共用的美好情感传递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情感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将幼儿从一种活动状态转向另一种活动状态时产生的中间环节。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学艺术特点。教师如何巧妙地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具有探讨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充分了解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总结当前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时存在的问题,探索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将民间故事融入到传统文化教育中比较普遍,但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在教育实施中未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民间故事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路径,提出了扩大选材范围、注重文本创作、注重多种教学手段融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将幼儿从一种活动状态转向另一种活动状态时产生的中间环节。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学艺术特点。教师如何巧妙地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具有探讨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充分了解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总结当前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时存在的问题,探索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鉴  马金秋 《家庭教育》2007,(3S):46-46
我国满族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口头教育。通过日常对话、讲故事、唱歌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满族人民经常利用冬闲时间给孩子讲一些上古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用民间故事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道德观、英雄观、劳动观的教育。在常讲的故事中,《三仙女的传说》、《日月峰》、《白云格格》、《尼山萨满》、《红罗女》、《女真定水》、《牡丹江的传说》等民间故事,在满族群众中流传较广。这些故事中既有对满族古代历史、氏族狩猎生活的描述。又有对民俗风情、民族历史人物的赞颂。这些鼓舞满族人民向大自然作斗争,弘扬民族创业精神,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光荣感的故事,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认为在民间故事的研究、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着受民间故事“口头性”特征制约而不能有效开展的问题,然而民间故事在现代却是以口头语言、印刷品、影视学、旅游学等多元化形式存在的。顺应其存在形式的变化,我们不应仅限于对其“口头性”特征进行研究,并因此而限定了开发对象、保护手段,应调整自己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反思对民间故事“口头性”特征的研究,在不改变民间故事本质的前提下,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与保护它。也只有结合其现代的流传特征进行研究和利用,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民间故事,发挥民间故事的优势,传播民族的优秀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民间故事中的民族精神被世代所传承。然而,“反智主义”叙事在当代民间故事中屡有呈现。其生成动因首先是表达了民间对体力劳动的礼赞;其次是“大众化”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启蒙话语体系的颠覆,使“反智主义”在某些历史阶段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渗透于民间。因此,重新认识民间故事的社会功能。对其“反智主义”倾向予以明辨,引导民间文学创作和整理工作向健康良性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民间故事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0.
在民间故事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现代民间故事天论是在情节结构、题材选择,还是在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方面,都呈现出了对传统民间故事的继承、发展,乃至超越的喜人景象,特别是在人民性的展示上更令人欣慰,成就显。  相似文献   

11.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生成并流传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其种类丰富多彩。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以徐州民间故事中的神话故事和精怪传说为解读文本,探求徐州民间故事丰富性中的统一性——民间观念的趋向。由此折射出民间故事生成、传播和常胜不衰的大众心理机制,彰显出徐州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样,但是母题情节仍以族源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匈牙利民间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匈牙利人来多瑙河定居之前,一些与东方文化有关的主题就已经出现在这些游牧部落的口传故事中,《白马之子》是其中的典型故事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相似母题。  相似文献   

13.
格林童话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民间童话的经典。文章通过对格林童话独特的叙述方式、精简的民间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叙事风格上阐释格林童话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民间故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公主婚姻的故事。从男女主人公的类型及其婚姻的意义、所经历的难题和解决难题的方式、婚姻的结局几个方面来看,民间故事中的公主婚姻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5.
普希金的童话诗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是普希金童话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幽默用语的原型和素材。就故事内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来说,普希金所有的童话诗,都保留了俄罗斯民间文学的特色。普希金打破了贵族文学的传统,把民间童话和语言的叙述技巧引入到诗歌创作中。从此,散文形式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在普希金的笔下向诗体形式转变,更有利于朗诵和传唱。  相似文献   

16.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客家民间故事在内容上具有原创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能够为客家研究和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优质的乡土教材资源。挖掘客家文献中的特色资源以建设CALIS三期数据库,以实现对客家地区稀缺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的民间故事研究者们创立了故事讲述人研究理论和故事文本结构形态研究理论 ,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民间故事的本质和独特性 ,拓宽了研究的范围 ,深化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这两派理论兴盛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构成了俄罗斯民间故事研究的“双重风貌”。  相似文献   

19.
郧阳地区的民间故事,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本地的政治更迭、历史演变、文化传承等因素休戚相关。因而,那些业已成型的够事,无一不是客观性的乡土写实与主观化的艺术想象交相作用的产物。这些故事在自身流变的过程中,又自然而然地体现出相应的民间性质地和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民间故事的传播由口传开始,大多由祭祀、统治阶级或由文人记载所留存,决定了民间故事流传的历史留存性。同时对于受众来说,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民间故事的产生也为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作出回应,如神话故事的产生。另一方面,民间故事的内容也同时为统治阶级服务,中国历代统治者无不重农,重孝道,以统治者作为传播者时,传播效果直接作用于受众,使得传播目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