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忠县新立乡一小教师孙玉如、南江县沙河乡中心小学黄永春来信询及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少年闰土》中“猹”字的注音为“chá”,与《新体字典》、《四角号码新词典》的注音(““zhá”)不符,教学时应如何处理?我们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中对“猹”字的注意是正确的,有根据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两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释“甚箭”为“甚于箭,比箭还快”.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翻译这两句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其他一些古文选本也这样注释和理解.其实,对“甚箭”的这种释读,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3.
小语第十二册《早春》一诗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其中的“处”字作什么讲呢?“教参”上没有明说,只是对“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作了这样的解释:“这句意思是,这是一年春景中最好的时光”。如一一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周处》中的“处”字,是多音字。由于课本没有给它注音,所以有人把它读成“处所”的处(chù),这是不正确的。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的名著《春秋名字解诂》一书,专门研究和阐述了古人名和字的关系。他说:“名字者,自昔相承之诂言也,《白虎通》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则知其名。’盖名之与  相似文献   

5.
“嫦娥奔月”的故事估计每个同学都知道,但是在给“嫦娥奔月”中的“奔”字注音时,很多同学却容易弄错,注成“ben”。其实,这里的“奔”应该读“ben”。  相似文献   

6.
黄文学 《现代语文》2006,(1):124-12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9页《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二段有这样一个句子:“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课文下方对“大人故嫌迟”的解释是这样的:“婆婆总是嫌我织得慢。大人,好像现在说的老人家,指婆婆。故,总是,老是。”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句:“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教材对“始扶床”是这样解释的:刚能扶着床走。“床”的含义在“注释”里没有具体的解释,在这里显然被认为是卧具了,即现代意义上的“床”。查阅有关资料,对此处“床”字的意义或语焉不详,或这样解释:“始扶床,是刚刚能扶床走路。由始扶床到如我长,时间只有二三年,未免太快,于理不合;但诗人写诗,似在夸张,极言光阴之快、小姑成长迅速,以表示兰芝对小姑的感情,并不是实指小姑已长大成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几句:“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最后一  相似文献   

9.
丁西林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中,隐去了女佣打碎花瓶的情节,直接展开吴太太、杨长雄二人之间的争吵——女佣该不该赔花瓶。这就使得矛盾从演出开始就趋于激化,在杨长雄和吴太太争执不下之际,让杨长雄的朋友成众出面,推杨下棋。剧中共三处“下棋”在当时的场景中,表达的意思都不同,特别是第三处这六个“下棋”对我们理解剧情了解人物性格和拓展思路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丁西林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中,隐去了女佣打碎花瓶的情节,直接展开吴太太、杨长雄二人之间的争吵——女佣该不该赔花瓶。这就使得矛盾从演出开始就趋于激化,在杨长雄和吴太太争执不下之际,让杨长雄的朋友成众出面,推杨下棋。剧中共三处“下棋”在当时的场景中,表达的意思都不同,特别是第三处这六个“下棋”对我们理解剧情了解人物性格和拓展思路很有帮助。第一处:开始,吴太太的唠叨和胡搅蛮缠,对生活现状的抱怨。并说:“打破了我的东西,不赔!还有旁人帮助,说不应该赔。我倒要听听这个大道理。”吴太太显然是要强迫杨长雄发言,杨对吴的吝…  相似文献   

11.
对高中语文教材韩愈的《师说》一文中“小学而大遗”的通常解释是:1、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人教社2001年12月版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语文》第80页注)。2、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人教社2000年12月版高级中学语文第二册课文导读《教师教学用书》第127页翻译)3、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人教社1998年版高级中学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第182页翻译)。4、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人教社1997年版…  相似文献   

12.
<正>中小学开学在即,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被发现变"薄"了,其中删除了每个章节后的"古诗诵读"部分,共有《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夜宿山寺》等8篇古诗被删去。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声骤起,当然也不乏支持声。这里精选两篇文章,分别代表反方、正方观点,同时选载上海教委对删改教材的回应,希望能对您理性评价"删诗事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有许多含“打”字的词语,该怎么翻译才恰到好处?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译法,供初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高中必修历史教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词,就是"恢复"。一是必修Ⅰ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中,表述的"我国将在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 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是  相似文献   

15.
1.在课堂_____class2.在路上_____the way3.在屋角_____the corner of a room4.在街道拐角_____a street corner5.在公园里_____thepark6.在口袋里_____thepocket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做翻译练习时,往往会把“人”译为people 或 person。其实,仔细分析,汉语中的“人”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人所共知”的“人”指“每人,一般人”;“长大成人”的“人”指“成年人”:“人云亦云”的“人”指的是“别人,其他人”;“人浮于事”的“人”指的是“人手”;而“军人”,“工人”的“人”指“某种人”;“人很好”的“人”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在“人不大舒服”中,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11,(7):7-7
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玩游戏,可武汉一个名叫黄艺博的12岁少年却与众不同。据媒体报道,黄艺博从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起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教了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基础训练2第四题破折号的三种用法后,我让学生质疑问难。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这句话中的破折号前为什么要加逗号,而‘大家要保护猫头鹰——捕食鼠类的能手’这个句子的破折前为什么不加逗号?”我查阅了有关介绍破折号用法的许多资料没能解决问题。我不明白破折号前为什么有的语句加点号,有的不加点号;更不明白基础训练2破折号前的逗号该怎么理解。请您在百忙中给予指导。谢谢!  相似文献   

19.
《穷人》一课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就有两个“得”字,这两个“得”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20.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课文。在教师的心目中,这是一篇老课文。老课文好不好教?请听听一位教师的看法:这是一篇老课文,但我在教学此文时却还是穿老鞋走老路,毫无创新,感觉很失败,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