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贯穿马克思哲学始终的精神主线。基于这层精神主线,马克思确立了自己与以往人学的分水岭:以“现实的人”为思考的中心,以对“人”的关怀为动力和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马克思哲学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不是马克思个人空想的成果,是多层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主要包括个人的精神底蕴、家庭熏陶和其所处的现实环境。在当代,面对科技对人性的奴役,马克思人文精神有了再次被重视的必要。关注人的自由,使人真正成为人,使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精神力量,是人类解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代社会发展现状与相关文献的了解,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阐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的哲学教育意义,不仅为现代研究奠定更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够促进人在良好的教育方式下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研究走向深入融合的过程,是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一个缩影。随着马克思哲学批判的深入,与之俱来的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与之俱来的是哲学的不断修缮。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哲学意义,不仅验证和修缮了唯物史观,而且使马克思的哲学具有了现实内容,进而使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融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哲学意蕴和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哲学意蕴的整体把握,发掘出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两个维度;一是其作为人之理想性目标的理想价值维度;二是从人的历史性生成和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维度,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理想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统一,对于促进当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包括社会存在、人类实践、人类思维这三个层面,其中,人类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也是马克思全部哲学视野的中心。而人的需要分别是社会存在、人类实践和人类思维的内在依据,因此,马克思哲学的根据点就是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是中国学术界近几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人文精神的界定和理解纷繁复杂,但笔者认为它们都存在着某种偏颇,惟有马克思哲学中包涵的人文精神思想具有现实性、全面性和超越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进化论等的精髓,认为发展的哲学内涵为前进性、上升性和价值意蕴。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马克思认为发展并不仅是从客体自身发展的程度来界定,而更主要是从客体对主体的满足程度来确定。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发展的旨归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进化论等的精髓,认为发展的哲学内涵为前进性、上升性和价值意蕴。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马克思认为发展并不仅是从客体自身发展的程度来界定,而更主要是从客体对主体的满足程度来确定。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发展的旨归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是革命的、实践的哲学。它以西方传统哲学追求人的真、善、美为宗旨,包含丰富的人学思想。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话题和核心内容,人学是贯穿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0.
人要追问自身的终极意义,满足自身的根本追求,表达自身的精神本性,就必须借助于哲学的理论反思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备科学形态的哲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渗透到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理应强调哲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使之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可以直接推动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在于要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和振奋民族精神,而提高民族素质和振奋民族精神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民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物质主义哲学,而是人民主义哲学。物质主义哲学虽是前苏联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统解读,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精神。“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哲学,“新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是革命地“改变世界”的人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将其发展到了人民主义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只须确立考察问题的现实基点,而无须设定抽象的逻辑起点。把握人民主义哲学,关键是把握哲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自觉从抽象的物质转向现实的人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其体系问题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其体系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这种教科书及其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分析了这种教科书及其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度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有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资源,时代的变化时而把他们的这个思想推到前沿,时而使他们的另外一个思想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从总体上看,思想资源的丰富和与时俱进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一直没有失去它的当代性。马克思恩格斯拥有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丰富的哲学思想资源,但是新的、具有当代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还有待于人们去建立。这样的哲学在今天无疑是能够为人类摆脱当前的困境作出巨大贡献因而最具有当代性特点的哲学。这是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的现代化实践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时代性挑战,面对实践和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社会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理论核心,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中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研究,挖掘新的理论资源;要与当今时代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要结合中西哲学,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去思考与发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诉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政治哲学以实践思维方式颠倒了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西方政治哲学,这种颠倒基于政治实践的价值批判,始终指向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与传统西方政治哲学以人性假设为思辨起点不同,马克思政治哲学得益于哲学-人学变革,以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为契机,通过政治经济学视域的哲学批判、共产主义理论的确立及人类学研究,马克思将政治哲学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汲取西方政治哲学的精华,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多种形态,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存在方式成为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而追问“哲学在哪里”即是对哲学存在方式的具体考量。文章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哲学存在于充满哲学个性的哲学家、一定的文化生态和现实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从七个层面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个性特质,强调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最后指出,研究马克思哲学必须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哲学个性为前提,以避免误读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